【内容摘要】核雕是苏作技艺中的一门艺术,传承至今,核雕逐渐形成以精细为美且意境深邃的雕刻艺术,而呈现在微雕技艺上的橄榄雕刻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一种以传承为主导的民间文化。橄榄核雕作品的题材比较“民间”,主要以佛道经典、风景园林、传说逸事多题材,体现着接地气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而核雕充分携裹着民间工艺代代相传的手艺气息。核雕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奇葩,归置于微型雕刻门类,主要以桃核、核桃、橄榄核等果核及果壁密实的果核为原料,进行手工雕刻形成把玩艺术品。
【关键词】核雕的历史来源核雕的价值
一、引言
核雕是一种民间微型雕刻工艺,核雕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民间工艺品种,是一门颇具技术与挑战的艺术。雕刻精细入微,形态小巧玲珑,其技法以浮雕、圆雕、镂空雕为主。《核舟记》中这样记载“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惟妙惟肖展示了明代苏州人的核雕“灵怪”之技。如何在小小的橄榄核上雕刻出那么多文物、建筑,让我娓娓道来。
二、橄榄核的来源及种类
(一)来源
橄榄,又名青果,《学斋占毕》云:“橄榄虽熟亦青,故谓之青子,亦谓之青果”。作为核雕的橄榄不是一般的橄榄,而是取材于南方的“乌橄榄”,以广东东南部增城一带所产为最,因其粒大、肉厚、质地紧密、色泽较深、油脂含量高,制成后经盘玩便非常光滑,易上包浆,由黄至褐至暗红,最终会盘玩成乌黑发亮的紫檀色。而其它地方所产生的橄榄,不是核小,就是易裂易爆,所以不为雕刻者所喜爱。
起初,这种乌橄榄都是野生的,但随着其经济价值的日益提高,当地人开始了大规模的人工嫁接和培植。
如今,整个乌橄榄的价格迅速飙升。短短10年左右的时间,价格比以前上涨将近20倍之多。而对于那些品质高的核子,价格很高,一核难求,得之不易!
(二)种类
橄榄核,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果核,植物形态像“橄榄”条,果核呈梭形,两头钝尖,红棕色,质坚硬,不易碎。橄榄核按照核的形状和大小,一般分为如下的几类:
(1)单核:又称大核,一般直径超过2.5厘米,一般长度超过5厘米,比较适合雕刻单件作品,因此收藏价值很高。
(2)小核:通常只有1厘米的直径甚至尺寸更小,比较适合雕刻串珠,市面上通常比较稀有,所以价格相对较高。
(3)怪核:形状比较奇特的核子,比如佛手核或多棱核,不用加工,本身就是件很独特的艺术品;也可根据核的形状,因材施雕,创作出一系列创新作品。
(4)细长核:与大核相比形体瘦长。
(5)圆核:形体通圆,长2.5-2.8厘米左右,直径1.8-2.2厘米的圆核,比较适合雕刻一团和气及十八罗汉头之类的作品。
(6)普通三花核:这种核比较常见,因此在核雕中也用的最多,也可用来制作珠串。
三、如何选核
材质,也就是作品所用的原料,应当是橄榄核作品首要参考的因素。橄榄核的原料总得来说分“好坏”、“大小”与“新老”,同样是橄榄核,新老、大小等,决定了创作的基础,另外还会影响到后期的盘玩效果,好料加上好雕工,才能创作出一件吸引人的作品。
首先从橄榄核的存放时间来分类:
1.新核:是指橄榄摘下去皮后存放5年以内的,叫新核。新核不合适用来雕刻,因为核子存放时间不长,核内的水分没有蒸发,马上雕刻作品,非常容易裂。且新核颜色比较黄雕刻的橄榄核没有质感,没有很高的艺术效果。
2.老核:是指橄榄摘下去皮后存放5年以上的,叫老核。老核的橄榄核质地较为坚硬,颜色比较深。橄榄核存放的时间越长越好,放的时间长了,不用把玩,核子的颜色也会变红,所以用老核雕刻出来的作品非常的红润,由于核子放的时间长了,水份已经完全的挥发,内外水份比较均衡,内部也适应各种气候的冷暖变化,因此不容开裂。
随着核雕产业的发展,乌橄榄核将成为核雕的产业链中关键的环节,挑选核必须依据乌橄榄的“色正、皮厚、形正、粒硕、质密”这五个基本要素来挑选。故橄榄核具有“色正、皮厚、形正、粒硕、质密”五大特点。
(1)色正:色泽浑朴,成串把玩色相统一;
(2)皮厚:适宜神雕细琢;
(3)形正:颗粒均匀,如出一辙;
(4)粒硕:适宜制作单件作品,例核舟;
(5)质密:质地要细腻,核雕产品上色快,包浆厚,不开裂,而且容易出品相。
四、如何把橄榄核变成艺术品
(一)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是雕刻家从事创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在雕刻的工艺制作过程中,雕刻刀及其辅助工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看一个人的手艺如何,只须观察一下他的工具便能知晓,而工具的保养修饰,也能证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在橄榄核雕刻创作中,工具齐备,会磨会用,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巧,使行刀运凿洗炼洒脱,清晰流畅,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雕刻刀的种类有很多,最宽的凿有4-6厘米,最窄的凿只有针尖那么点儿。匠人有时还会根椐个人爱好和使用习惯制作出各种不同的刀具。在传统的工艺雕刻中,雕刻工具往往多达百余件,不过经常使用的也只是集中,有的只是偶尔使用一下下面介绍一下经常使用的工具及其作用:从刻刀刀头形状及用途又分为以下几种:
(1)平刀:形状象单刃的篆刻刀,按刃宽分很多规格,可做大形。也可雕细部。一些高手就用大平刀开眼。
(2)半圆刀:就是在半圆的钢条上,磨出斜刃。同样有很多规格。用途广泛。一件核雕作品上的起伏,转折处,多用半圆刀。
(3)角刀:形状象个倒三角。多用于细部雕刻,象眼,牙齿等。一个好艺人可能有二,三十把刀放在手边,随取随用,运刀如指。看其雕刻过程就是一种享受。
(4)修光刀:形状像斜刀,但是没有斜刀那么锋利的刀尖,只是用来刮削表面光滑用的。
(5)推刀:刃口呈平直,主要用于劈削铲平料面的凹凸,使其平滑无痕。型号大的也能用来凿大型,有块面感,运用得法,如绘画的笔触效果,显得刚劲有力,生动自然。
(6)特小刀:形状和以上几种类似,只是刀头直径更微型,甚至达到零点几毫米!适合雕刻米粒大小的景物。
(7)尖刀:刃口呈三角形,主要用于刻毛发刻装饰线纹,尖刀的功能基本上是为了突出作品的层次感,比如衣服与肉的区分!还有就是开出人物的面部也需要用到尖刀。
另外除了一套刀具外,还需要一些辅助工具,如铅笔或油性水笔、牙刷,夹具以及粗细砂纸等。
(二)选料
选料对雕刻作品是否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在选料时,在首先雕刻橄榄前首先要选择合适自己题材的橄榄核,尽量选择形态大小都一样的橄榄核。还需要注意的是不但要选择质优色美的原料,而且还要在
原料的形体方面加以考虑。一般是讲原料的形状与作品的形象大体形态相似,雕刻起来就比较顺利。
(三)画样
画样被分为两步,第一步先要在纸上试笔,画出作品的样稿,这被称为纸样。第二步是在橄榄核子上面画样,也叫勾样。
(四)成型
按照橄榄核子上面的画样,进行雕刻,创作出整件作品的大体廓,这一步骤被称为成型,当然这只是一个比较粗糙的廓,需要比较细腻的东西还没有得以体现出来,还要进一步的加工。
(五)雕刻
这是整个工艺流程中的主题部分,在这个环节中,将完成整个核雕中的主体部分,这一环节完成后,一件作品比较完整的廓就已经形成了。
(六)开脸
又叫开眼,取画龙点睛中的点睛之意,是橄榄雕刻作成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橄榄核雕工艺师始终对这一步骤高度的重视,因为这一环节的成功与否直接反映橄榄核雕艺术品之神韵的有无与高下开脸水平的高下,不仅可以显示橄榄核雕创作者本人对一件作品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能够直接表现出创作工艺的真实水平。
(七)抛光
(1)点油,在橄榄核雕上面点上一些橄榄油;
(2)打蜡,将抛光蜡打在布砂上;
(3)抛光,将橄榄核雕放在抛光机的布砂上,加以打磨,抛光后的作品,光泽温润,不仅充分呈现橄榄艺术品的神韵,而且更便与保养与收藏!
五、选择什么样的题材
(一)核雕人物设计
现如今核雕题材比较繁多,从手串类老题材的十八罗汉,九龙八仙以及较少的园林风景,红楼题材的十二钗,单籽核雕的钟馗、达摩。观音,在到现如今一些为时代进步随波逐流的新题材,如各种卡通头像,可爱的生肖头像,童趣、Q版人物题材。传统雕刻是主要通过五官的表情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性格的。因此我们在设计人物时,要注意体现五官的和谐性,不能让五官显得生硬。传统核雕人物题材有十八罗汉、弥勒、八大天王、财神等,大多通过面部表情和服饰穿着来体现,比如说在体现人物的悲伤神情时,眼睛、眉毛和嘴角要向下弯曲,弧度要适中,如果将眼睛向上弯曲,五官就会丧失协调性,表情就显得怪异了。
(二)题材的原创性
在设计核雕人物题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作品的原创性。好的核雕作品是工艺品,但更应该是艺术品,艺术品的一大特性就是保证原创性,我们在设计人物题材时更要注重这一点。传统雕塑更注重用人物神情来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因此在我们在创作人物时,可以尝试着吸收西方雕塑的造型优点,适当调整人物的身高比例,缩小头部比例并略微拉长人物的四肢,夸张人物形体姿态,加强对形体的把握。核雕艺术的设计不同于摄影,作品的设计本来就带有主观性,而人物题材是核雕传统题材的重中之重,具有苏州核雕鲜明的特征,因此充分利用设计者的主观性来进行作品构思,大胆创造和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三)作品的艺术性
在雕刻艺术中对于雕刻师来说,材料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作者对艺术的感悟及所创作的作品所承载的意义!载体只是用来承载设计,而艺术往往又需要好的媒介来承载!在核雕创作的过程中构思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雕刻的核心就是把雕刻师傅内心的所知、所想、所感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作品才更富有表现力!俗语有云:无味则无所谓之!表现艺术的刀法需历久经年的磨练,而造诣却是对实物认知后能随心所欲的表达!
结论
《香山小志》曾记载:舟山人十之五六从事木雕、核雕等,刻山水人物、花卉鸟兽等玩品,精巧有致,雅俗称赏。盛世花开,天地人和。我们这些默默坚守的核雕匠师们,求证并保存了人类记忆和回望吴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的活态传承。弘扬着一个普通手艺人在生存中的无穷可能和创造活力。
参考文献
[1]韩健徽,袁雪洪《苏州舟山村核雕艺术街区》,古吴轩出版社;
[2]明代魏学洢《核舟记》;
[3]徐翥先《香山小志》;
[4]苏州地方志;
自我介绍
胡小兰,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民间工艺家,苏州姑苏高技能重点人才,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宋水官老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核雕专业委员会成员,苏州核雕艺术家协会副会长,舟山核雕行业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