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惠山泥人是捏(塑)和彩高度和谐统一的艺术,由于其高难度的彩绘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美术中价值极高的艺术品。彩绘对泥塑造型表现的内容而言起到了艺术升华的作用,通过彩绘更能体现出作品的人文价值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塑与彩的关系造型做工
无锡惠山泥人历史悠久,闻名中外。以规模大,艺术品种丰富,作品风格独特而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惠山泥人是捏(塑)与彩高度和谐统一的艺术,而惠山老艺人口中又有“三分坯,七分彩”之说。
首先,我们对捏(塑)与彩的造型简、繁来分析一下吧。惠山泥人的泥塑造型为适应批量生产,造型一般十分简练,大多是圆呼呼、胖嘟嘟的,甚至用浮雕和高浮雕来处理,有的甚至在背部“过渡”成平面。因此,看似简单,但实际效果却又十分完美。但彩绘的造型就明显的要讲究和繁复,如色彩的搭配、线条的运用,纹样、图案装饰,都以贴金描花、开相以及妆銮。比如,恬静含蓄的观音;含情脉脉的少女;笑逐颜开的刘海;慈祥和蔼的寿星;饶有情趣的弥陀;形象鲜明生动,喜怒哀乐各异,都需要彩绘来构画表现。相比之下,一个泥坯的造型就简单多了。
其次,在捏(塑)与彩的做工简、繁来分析。惠山泥人的粗货泥坯一般在设计出一件作品后就可以进行翻模型,通过用模型的印制可以批量复制,手捏泥人也可以“印段镶手”和使用人头模具。因此,在做工上便简单多了,技术的复杂性也远不如彩绘。而彩绘却只能一笔一划来表现作品的艺术效果,而且有很多操作工艺是必须遵循规程的。如艺人们自己通过长期生产而总结的“从上到下、先淡后浓、先白后黑、头发最后”。“头色勿过四、身色勿过三”。“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还有在用色用笔的基本功方面也要求很高,如“落笔如飞、厚薄均匀”,“直线要直、曲线要活”,”红搭绿一块肉,青搭紫一堆屎”等等,足以证明彩绘比制坯繁杂多了。
惠山泥人的彩绘艺术对捏(塑)艺术是一种强调和提升捏(塑)艺术的价值,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彩绘在粗货、细货泥塑作品中的表现。
惠山泥人的粗货代表作“大阿福”,其造型表现的是一位脚穿朝靴、怀抱“青狮”胸带长命锁,胖脸大耳的小孩形象。在“大阿福”的彩绘表现中,“大阿福”身穿群青衣,红色裤子,黑色靴子,怀抱石绿的“青狮”。群青的衣服上用白色画出团花花形,用红色一圈一圈勾出花瓣,在花的周围布上绿叶陪衬,并用深色勾出叶脉,石绿色的“青狮”耳上用深一层的同种色勾出头上、肚间的卷毛,而在背上和尾巴上用直曲线勾出好似微微飘动的长毛。明快的色彩和大气、简练的图案花纹,表现出极强的装饰性和视觉冲击力。再从开相上看,画出左右对称的元宝脸、咪咪笑脸、嘴角微微上翘,轻重轻两头细中微粗的单毛眉,简单而不刻板,充分表现出淳朴、稚气、可爱的神情。最后再用大红的绢布做成牡丹花做头饰妆銮。整件作品给人舒适明快、愉快的感觉和美的享受,更流露出人们对富贵、健康、吉祥、少年及第的祈盼。
在手捏(细货)泥人中,我们来看一下由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喻湘涟、王南仙合作的作品“穆柯寨“。塑形表现的是杨宗保与穆桂英过招,杨宗保挺枪直刺穆桂英,而穆桂英因早已倾心于杨宗保,故而闪躲的情景。在这个场景的彩绘表现中,穆桂英身穿桃红色为主调的战袍、群青的云肩、五彩裙摆。云肩画上绿叶牡丹花,绿叶上用深绿色加以修饰,裙摆用金色勾纹,腰上金色护心镜加上红色和黄色为主调的虎头护身盔甲,整套着装色彩搭配鲜艳而不失协调。杨宗保则身穿淡蓝色为主色的战袍,红裤、黑靴,袍上用深蓝色勾纹。在开相上,穆桂英柳眉大眼,但眼神又好似游离,充分表现出人物的矛盾心理。而杨宗保在剑眉大眼,眼神威武坚定。最后再用娟布做成靠旗,头盔中间用绒绒做成英雄传,两耳穿上排线加以装饰。整件作品中的人物服饰色彩斑斓华丽、表情生动,更加彰显出穆桂英的秀色和杨宗保的豪迈。把源自舞台的动态艺术凝固为静态艺术,又通过这种静态艺术反映出栩栩如生的舞台效果,给人以最佳的视觉享受。
另外,在惠山泥人彩塑中还有一个门类,也突出表现出“坯“与“彩”的关系,那就是泥塑京剧人物脸谱的出现。惠山泥人中的脸谱在吸收了京剧脸谱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生动刻划了武将勇猛的性格。用传神的色笔,以柔曲、刚劲得线条将装饰图案纹样,准确而精致的涂绘,错综而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使个性更加鲜明。画花脸笔划清晰,色彩明显,把红脸的关公、黄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蓝脸的窦尔墩、白脸的曹操等等的人物都刻画得淋漓尽致。1982年国家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出访美国,与卡特总统进行历史性的会晤,带去的礼物正是由高级工艺美术大师过伯勤创造设计的一盒六个装的“京剧脸谱”,其中有四个脸谱用的泥坯是同一个。可见通过彩绘在同一个脸谱泥坯可以画出胖的、瘦的、老的、少的、忠的、奸的、善的、恶的等等几十、几百甚至几千个不同的人物。
由于当今惠山泥人市场鱼龙混杂,竞争不规范,好的作品往往被他人翻盗。但在彩绘方面来讲,其大色基本可抄用,然而在绘画的水平勾金描花的娴熟度及开相的功底来看就很容易辨别出作品的真赝、优劣了。
通过以上几点对惠山泥人“坯”与“彩”的表现来分析,惠山泥人的“彩”泥人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惠山泥人是“彩绘泥塑”,通过彩绘更能体现出泥塑作品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彩绘工艺在造型和做工上相对比泥塑要繁琐。而且,当一件静止的彩绘作品放在人们面前时,色彩很自然地是第一个跌入人的视线,往往会使得观赏者脱口而出:“哇,好漂亮啊!”,而后才会看作品的内容和造型结构。我想这些因素就是对惠山泥人“三分坯,七分彩”的诠释吧。
参考文献:
【1】沈大授《惠山泥韵》时代文艺出版社
【2】柳家奎《无锡手捏泥人技法述要》
【3】阴岭山《民间艺韵》凤凰出版社
【4】喻湘涟《谈惠山手捏泥人的艺术特点》
作者简介:郁纪红,生于1976年12月,工艺美术师,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大专学历。 1995年进惠山泥人厂创作设计室,其设计的作品,色彩调和,个性鲜明,多次在国内外大型展览中获奖,多件作品被各大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