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惠山泥人历史悠久,闻名中外。其制作工艺是由塑和彩两部分组成,而彩绘在惠山泥人制作中又占很重要的地位,所有有一句行话叫“三分坯、七分彩”。彩绘是通过开相、设色、妆銮让泥塑作品更显精美和生动。
【关键词】:开相;设色;妆銮
惠山泥人是捏(塑)与彩高度和谐统一的艺术。有一句行语“三分坯,七分彩”,又说“低坯高画”。意即:彩绘不仅是捏塑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如果在可捏的坯子存在某些缺点的话,还可以通过彩绘适当的补救。如果高手彩绘,常常使整套泥人光彩夺目。因此,足以证明彩绘在惠山泥人制作中的重要性。
惠山泥人的彩绘可分为:开相、上色、妆銮(与捏塑者共同完成)三部分组成。首先,惠山泥人的开相是十分讲究的,通过开的相来表现出人物的灵魂,眉眼传神、相活人才活.亦有”三分色,七分相”之说。其中,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注重神态。眉毛注重的是人物的性格,嘴角强调表情。都是要做到所捏塑人物的性格、表情、特征的完整体现。比如:一般仕女的开相表现为:柳叶眉、丹凤眼、两端微微翘起的菱角嘴,使女性显得非常温柔。而武生的开相则表现为:浓眉大眼、元宝嘴,使男性显得更威武、忠诚等等。根据不同的人物和神态形成一套特有的描绘技法,人物的“须眉口眼发”、“男女老幼少”、“喜怒哀乐愁”以及人物的“忠奸善恶”都有特定的表达程序。然而这些程序从理论上是容易理解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眉毛的粗细、高低,眼眶的长短、眼球的大小、位置等刻划都需要深厚的功底,包括用笔的流畅才能到达最生动的效果。
惠山泥人的设色亦很讲究。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柳家奎老师曾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新、清、齐、爆”。何谓“新”就是色彩新鲜,明快,醒目,要“落台鲜”,不要“落台堙”。就是说一台泥人彩绘结束时,要满台鲜明光亮。所谓“清”,就是清爽、干干净净的意思。用色清爽,实际上就是注意色彩的调和。、彩绘艺人在为手捏戏文施彩时常常是上下采用对比色调和。而纹饰又是运用类似色调和,如深底浅花、浅底深花、暗底明花、白底碎花等。再加上恰当的运用了色与色之间的加边、加线、加金色银色,效果就特别辉煌。所谓“齐”,是指笔法工齐,线界清晰,繁而不乱的意思。惠山后期的泥人,大都是有图案花纹的,而纹样又常常不太规则。因此,就必须在落笔前掌握有疏有密,繁简得体的原则。所谓“爆”就是强烈的意思。小型彩塑本身体积不大,泥坯的起伏变化也较小。因此,就是要求在色彩上、在调子上大胆强烈的采取原色对比,以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同时也充分体现出民间艺术的特色。
惠山泥人分为细货和粗货两大类。细货以手捏戏文为代表,手捏戏文是以舞台戏剧人物装饰美为依据的,其服装色彩斑斓、热闹华丽、装饰性强。早期的手捏戏文用色上对比强烈,红得鲜、绿的娇、白的净,主体色大都是用原色。图案、纹样、线条丰富而不繁杂,生动、清新,运用的是写意四季的花花草草。后来又出现了勾金的龙凤图案。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捏戏文的彩绘逐步向比较细致的方向发展,色彩搭配讲究古朴、典雅、细腻。色彩的种类使用更多,层次更丰富。一般用间色和复色了。图案花纹向真的戏服靠拢,讲究装饰性。常用的图案有“圆寿字”、“绣球花”、“蝙蝠”等表示喜庆吉祥的纹样。图案花纹笔法工整,每一笔粗细相等,左右均衡对称,充分体现出彩绘艺人的功底,表现出细货的彩绘特点。
惠山泥人的粗货作品取材于民间习俗、神话传说、吉祥喜庆、福禄寿佛等,反映出民众精神生活的需求。其彩绘用色讲究火爆、对比强烈,但另一面又不可忽视作品色彩中的调和。粗货中常用作调和的色彩一般为白、黑、金、银等中间色。方法一是注意色块大小的比例,所有色彩都不是平均使用的,强调主次。二是在两大块对比色中留一笔白的底色或是在强烈的色彩的边缘勾笔金、银线或黑色的边,这样就能使色彩即火爆夺目,又不俗气,即所谓“艳而不俗”。粗货的纹样主要有“蝙蝠纹、寿字纹、回纹、百结纹”等。图案以“团球花、梅花、牡丹花”等等,线条则要求落笔有神,流畅豪放,有动感,充分体现出粗货的彩绘特点。
在确定色彩和图案纹样后,彩绘时的笔法运用也是惠山泥人彩绘的一大特色,特别是粗货的上色笔法尤为重要。亦用笔主要讲究”快”而”有力”。”快”主要是熟练流畅,用笔飞快,才能使每一笔色彩之间产生连续性,才能使色彩之间的飞白生动而不呆板,而且也能提高产量。“力”主要是指笔要有力,即要有弹性,手腕运用灵活、笔法粗中有细、弯的柔、直得挺,每一笔都要经的起推敲,这一点也是要有一定的技术功底才能做到。
惠山泥人与其它各地泥塑区别的独有之处就是惠山泥人的妆銮艺术。它是彩绘过程中在最后采用的装饰艺术.主要指人物或动物的道具:须发、珠环、佩饰、旗靠等在最后完成的装饰过程。它的特点是几乎都采用天然的材料或者直接材料制作可需要的装饰品。比如,用绢剪成三角形,再画上图案粘在铜丝上就成了武将身后的靠旗.用丝棉纸糊在用铜丝做成的扇骨上,再画上图案就成了仕女手中的扇子。用丝棉经手抽拉可制成老生的胡须等。用道具、零件去点缀、装配到泥人上去,使泥塑艺术品出现了不同寻常的效果。通过这种最原始、最纯朴、最现实的手法使惠山泥人的作品更精美,更生动。
惠山泥人是经过一代代艺人的辛苦劳动和聪明才智创造延续至今,只有好好地了解它,认识它,掌握惠山泥人的传统制作精髓,刻苦钻研,在现有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使惠山泥人这一充满民间乡土气息的艺术奇葩能突出重围,奔向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柳家奎:《无锡手捏泥人技法述要》
2.汉声民间:《中国泥塑.惠山泥人》吉林美术出版社
3.沈大授:《惠山泥韵》时代文艺出版社
作者简介:郁纪红,生于1976年12月,工艺美术师,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大专学历。 1995年进惠山泥人厂创作设计室,其设计的作品,色彩调和,个性鲜明,多次在国内外大型展览中获奖,多件作品被各大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