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仿古画绣,是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变化无穷的针法和绣技,以全新的表现形式再现笔墨风韵的一种刺绣。本文以刺绣南唐韩熙载夜宴图卷和现代曾后希再次创作的韩熙载夜宴图地屏为例,论述了用苏绣技艺表现两幅《韩熙载夜宴图》的不同绣法。
关键词:仿古画绣《韩熙载夜宴图》绣法
笔者从事苏绣近40年,从1989年开始迷上用刺绣表现历代名人书画名家作品,即仿古画绣。28年来,我在仿古画绣中先后绣的题材有古代的书法作品和人物故事、花鸟鱼虫、动物、山水楼阁等绘画作品、涵盖面广,从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自进入仿古画绣后,我就深深爱上了它。我执着地去大量阅读晋代、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名家绘画作品。古人绘画,多以绢帛、宣纸为载体,在其上挥毫泼墨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人文情怀。而仿古画绣,则是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变化无穷的针法和绣技,以全新的表现形式再现笔墨风韵,在绣制过程中体会古代画家的对事物的表现和对美好自然景物的歌颂,从中了解各时期古人的文化生活。本文就以我绣过的南唐韩熙载夜宴图卷和现代曾后希再次创作的韩熙载夜宴图地屏为例,谈些苏绣艺术创作的感悟。
南唐韩熙载夜宴图卷和曾后希再次创作韩熙载夜宴图地屏,都是苏绣表现题材中有难度的大作。那么,如何绣好这两幅大作呢?
我以为,首先还是读懂画,要认真研究《韩熙载夜宴图卷》中所有人物的身份、神态等。韩熙载夜宴图卷中真实描绘了南唐的韩熙载举办夜宴的场面。韩熙载在皇帝身边侍奉,不得不小心谨慎,以免皇帝猜忌。为此他就在家中设了个夜宴,宴请众多嘉宾到府做客,饮酒作乐、歌舞升平,一派豪华热闹景象。而由皇帝派去的宫廷画家顾宏中则把这个场景细致入微的描绘了出来。皇帝看后,原来对这位大臣的防备顿时就消除了,也平息了对他的怀疑。这幅画面五段中主人翁韩熙载没有一张是笑脸,脸上神情暗藏心思,他是不情愿不得已这样伪装自己,其复杂矛盾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图卷中窥见到了整五个段中人物复杂表情。还有服饰的穿着,宋式简洁桌椅家具风格,器皿的摆设素瓷。在整幅手卷针法处理上用细平绣。苏绣细平绣共有46种类针法,齐针、抢针、接针、虚实针、散套针、打字针等。而绣品里面施针用的最多。这里我要指出的是,在所有历代仿古绘画题材中,用细绣针法去表现我觉得最为合适,它能很好的体现墨色之间的晕染,颜色微妙的变化的自然,可达到细腻平整光滑和顺效果,棱角清晰不腻不乱。这就是细绣和乱针绣的区别。人物绣制必须惟妙惟肖,要把这幅画中每个人物的喜怒哀乐,并通过观察人物眉宇间细微的表情,用手中的针法将其精准地刻画出来,这也能体现出一个绣娘的高超绣艺。针法的灵活运用会赋予作品灵动感,苏绣的精品制作一定是来自一个会思考的刺绣艺术家。
另一幅是台湾旅居香港的现代画家曾后希先生再次创作的《韩熙载夜宴图》。曾后希,字稷,湖南湘乡人,是清代重臣曾国荃的元孙,张大千弟子。能工笔、也能写意,其中尤以人物画为其所擅长。此幅作品是曾后希先生看到南塘韩熙载夜宴图卷后,把五段场景浓缩在一起的新作。作品场面恢宏。画中人物共有43个。我对这43个人物作了详细解读。在这幅画面中,曾后希先生将传统绘画技法结合现代绘画技法进行创作,人物阴暗色调比较明显,但立体感却很强。作品画芯尺寸为160*80cm。可以说我为此画耗尽了大量精力。2005年,我带领我们卢氏家族开工绣制,于2010年4月26日完工,耗时五年方绣制完成。可以说,这幅绣作是苏绣史上难得的一件佳作。
这件绣品,是采用苏绣细平绣完成的。整幅画面是满绣,但在绣的过程中对每一个细节都没有丝毫怠慢。整个人都是沉浸在画面情节中的。此幅绣品可以说是画中有画:在一片热闹欢乐的夜宴上,宫廷乐妓歌舞升平。而人物背后墙面上还悬挂着一件山水画。刺绣时墨色线处理,如渲染上去一样,针法以虚实针和施针为主。用针的方法灵活多变,先用虚实的针法绣上薄薄一层,然后根据画面颜色深浅不一层层加色,可以一直加到颜色满意为主。但在加色同时,必须要掌握好虚实。画面里的地砖丝理要和顺,四条边的直线要对称流畅,桌椅脚、面线条不能歪斜,颜色虚实光源处理一定要自然,器皿沿口绣时必须轮廓准确,椭圆或长方形的形状要绣端正。绣时主意力千万要集中,达到心无杂念,手和心协调。边缘轮廓不能有丝毫误差。审稿时应注意色与色的对比度产生的效果,有些高清图在经过印刷和原画比较都会走色,颜色发闷不灵动。必要时需灵活更改处理色彩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色彩的优美会使整幅画面给人视觉产生美。这些对画作的解读都得记在心里,在绣时随时可以调整到最佳颜色。最后环节处理人物,人物是一幅画中的最显精气神的部位,绣时注意观察人物所穿衣服的质地,丝绸布料和帆布处理质感会有区别。在这幅画中出现的人物所穿衣服,都是绫罗绸缎,所以给我的感觉它是最适合用细平绣的绣法去处理的。绣完后,衣服质感强烈,使人有焕然一新之感,并且有丝绸光滑感,丝绸衣服的真实感在画面中跃然而现。每个仕女身上所穿衣服上都有精美的纹饰,这个绣时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棱角比较小,处理细小纹样一定要耐心,每一针的针法,针与针之间要衔接自然流畅,精准把握线条流畅性。曾后希夜宴图,右下角描绘了箜篌独奏、在箜篌上弦的刺绣时要注意:箜篌上一条条弦,绣制针法要有硬度垂直,在绣法上要用二绒线撵在一起,撵好后直接一根线从上到下拉直,再用细线向盘金绣一样用滴针滴住。使它看上去显得挺拔,同时也会给人一种想象,马上就能弹奏出美妙之音。画中仕女伴舞、宴间小憩、管乐合奏以及宾客应酬等景象也多姿多彩,而每一部分出现的人物、表现的场景、在43个人物中面部神情传达尽不相同,细细观察眉目间的细小微妙的线条组合变化用精准的针法绣技一丝不苟刻画。胡须的细度可以说是极细的,绣时一般用接针把胡须的弯曲形状定型,再在需要的位置层层加密,要显自然。还有,眼睛特别难绣,主要原因是脸小,方寸之间,五官的每个部分的形状都要把握好,特别是两眼的眼神部位不能有丝毫的落差,在水平线的把握上、每个人物的神态不一,都会导致变化。眼角和嘴角线条的上下弯曲也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表情。这些都是要在理解透整个画面的情况下操作,手法上要把握好针的起落准确性,才可以绣出精美作品。
总而言之,南唐韩熙载夜宴图卷和曾后希创作的韩熙载夜宴图地屏,尽管它们的题材相同,但在艺术表现的形式、方法上都各不相同。因此,刺绣者必须要在理解绘画内容和表现方法前提下,采用合适的针法和绣法,才能绣制出形神兼备的刺绣艺术品。
——————————————————
作者简介:
卢建英,1971年2月生于镇湖。苏州潘氏建英绣庄艺术总监。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民间工艺家。善绣人物、动物、花鸟、山水等。代表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旧京风情》、赵孟頫手卷《秋郊饮马图》、仿宋代刘松年单面细绣《罗汉轴》、《清代郎世宁犬-金翅猃》等,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并有八十多件绣品被台湾凤甲艺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