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工艺美术作为文化的物化形态,是整个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多样性维系着文化生态的平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我们步入现代社会时,许多工艺美术品种正濒临”人亡艺绝”的失传境地,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的渗透及现代人对本土文化和工艺美术的漠视使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境 对此,笔者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三点建议。
【关键词】工艺美术困境思考建议
一、当代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困境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工艺美术作为文化的物化形态,包含着人民大众的智慧和创造,体现着地域文化的传统和特色,是整个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多样性维系着文化生态的平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我们步入现代社会时,许多工艺美术品种正濒临”人亡艺绝”的失传境地,致使工艺文化链断裂,从而导致文化生态的失衡。进入现代社会后,工业文明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农耕文明为特征的工艺美术正日益失去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尤其是进入新的世纪以来,网络技术不断完善,信息化的特征更加明显,快餐文化普遍流行,西方文化的渗透及现代人对本土文化和工艺美术的漠视使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一方面,封闭的生产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的流通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经年累月才能完成的手工制作的单件作品难以进入流通领域。部分采用机械化手段加工制作的产品,虽然其生产成本大为降低,却失去了细致,精湛的技艺表现和个性,缺乏浓郁的人情味,因而也得不到人们的心理认同。与此同时,传统工艺美术的古典韵味不能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趣味。换言之,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难以领略传统工艺美术中蕴含的含蓄,淡雅,空灵的美学趣味。第三,传统的工艺美术品主要成熟在封建社会,与当时的社会相适应,尤其是一些高档工艺品主要用于显示拥有者的财富和权势,而并非人们的生存所需要。现代人不断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喜新厌旧”,”用坏了扔掉”成为新的,合理的消费观念,这都是传统工艺美术品所难以适应的。此外,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工艺美术过分依赖于国际市场,一旦国际市场由于某种原因出现萎缩,会立刻造成生产停顿,企业倒闭的局面。可以说,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当代工艺美术发展的困境。
如今,在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面对工艺美术产业本身的优劣势,积极思考,重新确认其发展方向,使其迎合时代发展需要,并完成在现代产业格局下的转型。
二.对如何摆脱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困境的思考
1、传统工艺美术要融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知识智慧密集型的新兴领域,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而工艺美术产业,正具有文化创意产业的所有特性。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是以手工业为基础融合一定的审美倾向而制作成的独件作品,它具有创意性劳动和产品的特征,且由于其生产是由工匠独立创意生产的,因而具有一定的知识产权性,并具有丰富的内涵——地域特色,历史脉络,人文内涵等,体现着造物文化的品格,这也正是后工业时代中人们对于生活文化的完整性,多样性的需求以产业化方式作了新的安排。工艺美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诸多门类下的一个,其发展也深受整体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在创意产业的框架下设计的创新会成为促进工艺美术创新的有利机制。比如,工艺美术可以吸收艺术设计,特别是产品设计中的新理念与方法,以此作为工艺美术创作的基础凸显其创新性,也只有将工艺美术的发展与整体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相联系,相互借鉴,才能获得更多的由创新智慧而带来的经济推动了。
2、传统工艺美术提升文化内涵
传统的工艺美术是一种文化的产物,它始终具有文化的本质,因此现代工艺美术的转型发展,不能忽略其文化的推动作用,应给予高度的重视。要发挥传统工艺美术的优势,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传统工艺美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在以文化为主导的前提下谈创新和创意。工艺美术不同于其他的创意产业门类,它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服务于人的物质和精神的诉求,因此必然要将“文化精髓”融入其中,在产品设计的同时注重凸显其传承的文化性。这就要求当代工艺美术的制作者在拥有精湛制作技艺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并在具体创作时将其对文化的理解和提炼融入其中。当然,不同历史时期,工匠之间对于“文化精髓”的理解也有不同,比如同为泥塑作品的惠山泥人和凤翔泥塑,惠山泥人材多以传统的戏曲人物、神话传说、民风民俗,人物塑画生动传神,色彩色调秀丽,注重配色,“红要红得鲜,绿要绿的娇,白要白的净”。而凤翔泥人造型多是古人的图腾崇拜,且其包含的图案纹样具有其特定的意义,绿色的代表福寿万年,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等。
3、工艺美术要塑造品牌形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的树立对产品的销售而言其重要性越发显现。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经逐渐由仅仅关注产品实用和便利发展为关注产品的品牌形象,因为对于消费者而言,一个具有较高美誉度的品牌也一定有好的产品,过高的市场追求又会使其失去市场生存空间,而以品牌的带动便是最佳的解决方法,同一工艺美术产品可以形成从高端到低端的产品价值路线,又以设计的创意和手工的技巧相结合来凸显产品的魅力,从而最终达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的目的。比如来自台湾的琉璃艺术品牌“琉璃工坊”便成功的向人们展示了品牌营销策略在工艺美术品推广和销售中的作用。“琉璃工坊”产品制作精细,制作周期较长,因此它提出了限量的概念,并不断从产品材质出发,寻找突破琉璃在装饰性和工艺性上的表现。它的定位是将文化融入生活,并始终坚持着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生活,每件作品都由艺术家亲自动手操作,力求精美。同时“琉璃工坊”在品牌运作上通过举办展览、艺术家推介会、高端电视访谈等方式树立了其在公众心目中玻璃用品的高端品牌形象。“琉璃工坊”的品牌建立使得传统几近衰败的琉璃品制作因这些新鲜元素的注入带给了人们不一样的感受,一定程度上树立了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建立的标杆。
今年3月苏州市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苏州市贯彻〈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实施意见》将“提升创意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我们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的变化趋势,不断改进设计、改良工艺,积极运用新材料新技术,使传统工艺产品符合现代审美,创立自己的品牌,将苏州的工艺美术推向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作者简介
朱文辉,苏州市人,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美术师。从事工艺美术创作几十年,集画、漆、绣、瓷多种技艺于一身。其作品中国画《观音》入选2015年米兰世博会,青花瓷《国色》《天香》分别被名古屋市政府以及中国驻日本总领事馆收藏。2018年,漆磨画《真国色》被法国国际艺术交流协会收藏,并获得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孙建芬,苏州市人,工艺美术师。从事刺绣三十余年,绣艺娴熟,和卢招娣大师等成功绣制作成巨幅肖像绣《毛泽东在北戴河》和《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大型苏绣作品,并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最高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