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雕作品价值导向的三大要素

[日期:2019-05-10]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价值决定价格,这是经济学规律,对于玉雕作品也是如此,玉雕作品的价值如何评定,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一个认知盲区或者是误区。材质、工艺和艺术水准无非是对作品价值评定的三大要素。


关键词:价值 艺术 要素 玉雕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传播广泛,有着很高的传播度和认可度。几乎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玉文化在传播。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传统文化日益复苏,社会对当今玉雕作品出现了“购买热”,再次掀起了“民间藏玉”热潮。那么,如何评定一件玉雕作品价值几何呢?俗话讲“黄金有价玉无价”,玉雕作品的市场价值是很难用准确的金钱数量描述,尤其是很多优质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即使在广阔的横向对比中也很难找寻到精确的参考点。但是,衡量一件玉雕作品的价值,还是需要从相对固定的元素考虑的。玉雕作品本身的材料品质、雕刻工艺水准以及整体的艺术效果,是笔者总结出来的三个必要考量的元素,对于一件玉雕作品的价值评定有着很强的决定作用。


  众所周知,按颜色划分来看,白玉价值普遍高于碧玉、青玉、墨玉等其他颜色的玉种;按材料形态看,和田籽料价值高出山料、山流水等其他形态;就产地而言,中国新疆出产的材料市场认可度最高、价值也普遍较大,俄罗斯、加拿大、以及中国青海等地价值就相对低些。当然,这只是笼统的差异,每一个玉种自身都有优劣之分,比如说新疆95于田山料材质突出,保有量极低,所以目前的市场价格是极高的,价值要比很多新疆和田籽料高很多。此类玉质还有目前市场较为火热的辽宁析木玉。材料的完整度、油润度、细腻度等方面的差异,会使材料价值出现很大的差异,是衡量材料价值的标准,以目前市场最为推崇的新疆和田籽料为例,红皮白玉是新疆和田籽料中的极品,加之油润细腻无结构、无伤无裂等瑕疵,则材料价值极高。当下的玉雕创作材料,较之30余年前,价格有了长千上万倍数的增长,直接造成了玉雕作品价格的水涨船高。横向比较的话,新疆和田籽料又比其他材料价格高出很多。和田籽料材质的玉雕作品价值也会高出很多。目前很多购买者在选购玉雕作品时,还是会首先考虑作品材质,也是他们对玉雕作品价值考虑的出发点和基本点。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最近三十年治玉工具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具完全实现了电动化,转速更快、转动更稳,雕刻程度也更加细腻全面。所以,当下的玉雕作品的技艺水平是明显高于古代的。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看,工艺水准无疑当今是领先很多的,但是横向看,工艺技艺附加在玉雕作品上,还是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所以,雕刻工艺是评定玉雕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玉雕作为传统手工技艺,是双手、工具和材料三者互动操作的过程,其磨合程度决定了工艺呈现的效果。很多青年玉雕师傅也是要花费近十年的时间才能练就成扎实的雕刻技艺,纵使如此,很多人也未必能够忍耐住坐冷板凳、苦心练习的痛苦和无聊,行业内知名的玉雕师傅都是终其一生练就出类拔萃的优秀技艺。目前行业内的玉雕艺人并不是都具备优秀的雕刻能力,因此雕刻工艺在玉雕作品上会有优劣差异的较大体现。知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者徐艺乙教授曾发文“工艺,就是处置材料的方式。工艺的实施主要通过手,如果手不够用,我们便会借助各种各样的工具,工具是人肢体功能的延伸。经过训练,这些功能同样可以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变成人的本能。只有当技术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成为本能后,才是工艺的最好状态。在这样的技术状态下,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工艺,才能做出最好的、可以传世的东西”。


  玉雕作品作为手工艺品,有着一定的艺术价值,而玉雕作品的艺术价值最为主要的体现便是作品整体的艺术效果,这也是玉雕作品价值的核心决定元素。艺术效果决定了作品是否美观,是否具有艺术感染力,是否能够经得起时间打磨和世人评定。艺术效果既是对作品材质、工艺和视觉效果的检阅,也是对作品内涵韵味等潜在文化意味的彰显。快速发展的当今玉雕在最近三十年里,作品的工艺设计以及整体视觉效果都有了飞速进步,但是就整体艺术效果而言,却很多缺少持续长久的艺术感染力。应该讲,玉雕作品艺术价值含量取决于玉雕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工艺感悟,对于创作者本身的美感认知和工艺水准等有着极高的客观要求。是对创作者综合创作能力的考量,成为作品价值的终极决定因素。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代玉雕佳作《桐荫仕女图》,其画稿源自西洋画师,雕琢技法上融合了圆雕、镂雕和浮雕,雕琢人物古朴吉祥,同时作品重视透视效果,整体层次分明、意境清幽,是古代玉雕作品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当然,玉雕作品的价值导向并不仅仅局限在此三个元素。其他因素比如玉雕作品作者的知名度、玉雕出售者的后续服务以及玉雕作品的包装陈设等等诸多方面元素都会左右玉雕作品的价值。但是,诸如以上列举都不具备三大元素所持有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以作者的知名度为例,当下的玉雕行业出现了“大师头衔遍地开花”的现象,消费者对于此类头衔也大都不明所以,其作者知名度带来的作品附加值也就无从考证。当然也不能否定行业存在一些拥有真才实学的大师,但毕竟是较少数,不能一概而论。


  正确判断一件玉雕作品的价值,需要参与者能够深入到玉雕创作的各个环节,从材料源头到设计创作再到市场销售等等诸多环节深入了解,然后再在时间沉淀中实现对作品价值横向及纵向上的多方对比,进而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认知体系。


  参考文献:


  [1]徐艺乙.恢复与重建我们的生活方式[J].中华手工,2016.(7):14-17.


  作者简介:


  林光,男,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籍贯浙江上虞,现在苏州从事玉雕工艺近30年。林光专长仿古纹饰创作,工艺技艺精湛、作品古韵今风,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和认可度,其代表作品多次获得天工奖、艺博杯、子冈杯金银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