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苏州玉雕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生成与发展都经历了历史长河的冲刷洗涤,在历代史学家及工艺家的研究考证下,得以延续数千年的文化气质和工艺风范。该篇论文虽为是对苏州琢玉历史的简要描述和概括,但是回顾历史便是要更好地指引当代玉雕人能够奋发图强,延续精彩。这也是历史长河带给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苏州 玉雕 发展 历程 陆子冈
在当今中国的玉雕行业,一提起苏州玉雕,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苏州玉器以其精细的做工、唯美的造型逐渐在中国玉雕中小件领域树立起了鲜明的旗帜,人们在提起扬州山子玉器时,都会习惯性褒奖苏州中小件玉器,苏州玉雕在全国玉友圈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苏州玉雕在最近几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也是被世人所认可的,可以说,苏州玉器已经成为中国文玩界的翘楚。那么,苏州玉雕在历史上是怎样的呢?它的过去是否一直如现今辉煌呢?
苏州玉雕工艺是无法考证从何时开始的。周代时期,吴国是否设立“王府”专门制作玉器,所有的文献中是未见记载的,在至今的考古发掘中,也未有玉器实物出土。截至到目前,苏州地区出土的玉器最早仅见于六朝墓葬,但是我们也不能根据这件事情就断言,六朝时期苏州就有琢玉工艺存在。直至宋代范成大修书《吴郡志》,书中有记载“广陵王钱元璙令吴郡玉工颜规于王府便厅解玉”。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在唐朝至五代时期,苏州就已经有了琢玉技艺。到了明代,苏州琢玉工艺已经闻名全国了,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有记载:“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吴郡”。明代文人记载,当时的琢玉名人就有贺四、刘谂、王小溪、陆子刚等人,他们以白玉、琥珀、水晶、玛瑙等材料雕琢出精美的小物件,其中尤其陆子刚最为出名。到了清代,天山南北路通行无阻,和田美玉开始大批量地进入中原地区,玉器生产发展迅速。乾隆时期,因为苏州琢玉素以精巧闻名当时,皇帝就数次召集苏州玉工进京,为皇亲贵族雕琢文玩把件,供他们享用,同时,当时的权贵还会命令他们在京城传授技艺。所以,我们会经常提到,以前北京前门一带的琢玉艺人,大都是苏州籍贯或者是苏州琢玉艺人传授的门徒。至乾隆时期,仿制陆子刚的玉雕作品很多,所以现今传世的子刚款玉器作品,有一部分确实是系出陆子刚之手,但是绝大多数都是清代时的仿作之品。苏州当地的琢玉行业,也在清代有了更大规模的发展。从阊门内的专诸巷、周王庙弄直到石塔头、回龙观阁、学士街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沙沙的琢玉声音。道光年间,苏州著名的琢玉艺人有徐洪、朱宏晋等,他们除了能够以精湛的技艺雕琢玉器以外,他们还能从事雕刻金银、陶瓷、竹子、象牙以及犀牛角等手工艺技艺。所刻的楼台亭阁、仕女、花鸟无不惟妙惟肖。
进入战乱时期,苏州玉器作坊纷纷倒闭,琢玉艺人相继失业,甚至是乞讨四方。历史上繁荣的苏州琢玉工艺一落千丈。到解放前夕,苏州市仅存小型作坊两三家。解放后,苏州市政府部门寻访四散的琢玉艺人,把仅有的几位琢玉老艺人召集起来,开始由小组拓展为生产合作社,1958年又建立了工厂。到上世界七八十年代,随着国家政策调整,苏州玉器厂逐步调整分解,很多手艺人失业分散,各谋生路。现在的很多私人工作室室主,就是从那个时期逐步分离出来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之交的前后十年,苏州玉雕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风速发展,苏州玉器也在全国重新树立起了自己的响亮品牌。
提及苏州玉器的发展史,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起,他就是“中国玉神”陆子刚,他是苏州玉雕的标志性人物,也是中国玉雕的代表性人物。明清时期,苏州琢玉行业空前兴盛,造就了一批身怀绝技的琢玉大家,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明代晚期极富盛名的制玉高手陆子刚。在传世的明清玉器中,有一些刻有“子刚”或“子冈”款的玉器,这类玉器构思巧妙,制作精致,成为人们所喜爱的珍品,“子刚”与“子冈”就是陆子刚本人的款,他也是中国玉雕史上第一位落款的玉雕艺人。陆子刚是苏州太仓人,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苏州府志》和《太仓州志》中,都有一些关于陆子刚制玉绝技的记载。据说陆子刚琢制的水仙发簪,玲珑奇巧,花茎细如毫发,深受当时妇女的推崇,“价一枝值五十六金”。徐渭在《咏水仙》一诗中赞叹道“略有风情陈妙常,却无烟花杜兰香,昆吾锋尽终难似,愁煞苏州陆子刚”。凡玉器的琢制一般用砂碾,而陆子刚独用刻刀雕刻,他死之后,这手绝技也就失传了。当时,上流社会形成了一股收藏古玩的风气,同时代名人的作品也在此之列。一些著名工匠因身怀绝技而成为社会名流,陆子刚属于当时玉匠中的顶尖人物,因此他的作品也比一般玉器要高出数倍。到了清代,带有“子刚”款的玉雕作品更是人们竞价追逐的对象。目前所能见到的带有“子刚”或“子冈”款的玉器很多,仅故宫博物馆就收藏了数十件,国内外其他博物馆及私人手中也收藏有不少。但明清时期仿制、伪造同代工艺品成风,因此带子刚款的玉器仿制品也很多。
回顾苏州玉雕的发展历史,我们当今的玉雕艺人既感到骄傲,又感到责任重大,我们有责任将苏州玉器发扬光大,使其进入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高度、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古方.天地之灵中国古玉漫谈[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王伟涛,男,工艺美术师,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从事玉石设计创作近二十年,创作材料以和田籽料等和田玉为主,创作题材涉及花鸟、山水和器皿等。其代表作品多次在江苏、河南以及北京等地的省级、国家级专业评比活动中获得大奖,深受广大玉石爱好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