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雕的流派及南北工的差异

[日期:2019-05-22]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中国的核雕艺术分布十分广泛,江苏苏州、山东潍坊、河北沧州、浙江东阳、广东增城等地都是核雕艺术重要的分布地。核雕艺术也因此产生了众多的流派。苏州核雕和潍坊核雕,作为南方核雕和北方核雕的代表流派,在历史、原材料、手法、雕刻内容等许多方面都有差异。


  关键词:核雕,流派,苏州,潍坊


  一、中国核雕的主要流派


  中国的核雕产地主要分布在江苏苏州和山东潍坊、浙江东阳、河北廊坊等地,大体上可以分为“南工”和“北工”两派。苏州核雕是“南工”的代表,潍坊的核雕是“北工”的代表。


  (一)苏州核雕


  苏州核雕历史悠久,在明清时期就形成了比较庞大的市场。苏州崇文雅致,精巧灵秀的文化特质,给核雕的发展提供丰沃的文化土壤。苏州核雕技艺精湛,作品内容生动,立体感强,线条轮廓清晰,人物有神,风格细腻,反映了苏州工艺雕刻“精、细、雅”的特点,是我国微雕的杰出代表。现代的苏州核雕继承传统核雕的技艺,雕工精致,从业人员众多。


  (二)山东潍坊核雕


  潍坊核雕始于清末,以桃核为材料,布局简练、朴实大方、包容性强是潍坊核雕的精髓。1915年,潍坊核雕在“万国博览会”获得巴拿马奖章,开始声名鹊起。潍坊核雕在新时期不断摸索创新,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核雕领域出现了不少的新人才、新作品。其作品多种多样,更充实了市场的繁荣。但是潍坊核雕也存在着精作品不多,有收藏价值的作品不多等潜在的问题。


  (三)东阳核雕


  东阳核雕的历史比较短,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东阳比较出名的是木雕工艺,东阳木雕始于唐朝,到宋代已经具有了较高的工艺水平。东阳的核雕源自于东阳的木雕业,实际上是东阳木雕行业的一个分支。所以东阳核雕的工艺、内容等,都是以东阳木雕为基础的,从业人员的技艺也与木雕从业人员有很大的交集。


  (四)廊坊核雕


  廊坊作为京畿重地,聚集了众多的民间艺人,形成了浓厚艺术氛围,同时也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匠师,核雕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艺术门类。廊坊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核雕生产基地,北方的核雕作品大多出自于此。与苏州核雕的“南工”不同,廊坊核雕在核雕被称为是“北工”,河北廊坊的核雕工艺制作比较粗糙,产量十分巨大,艺术性比较差,主要起到了核雕的普及和推广作用。


  二、“南工”与“北工”的差异


  本世纪以来,核雕艺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核雕的身影。根据核雕产地的不同,核雕界将核雕工艺分为“南工”与“北工”两大流派,“北工”以潍坊核雕为代表,“南工”以苏州核雕为代表,“南工”与“北工”的区别,不仅仅是地域的区别,还有在发展历史、材料、雕刻内容、特点与技法等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一)苏州核雕与潍坊核雕的产生和历史沿革


  苏州的核雕起源较早,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明代,由于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经济发达,官商文人又崇尚风雅,折扇、家具、核雕等精巧雅致的艺术被人们所推崇。精巧的核雕也因此被人们争相佩带和收藏,以显示身份与品位。清末,出现了许多核雕名家。


  潍坊核雕起源时间与苏州核雕的起源时间大致相当,早在明代初期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潍坊核雕的盛行是从清末开始的,与江浙经济发达,文人众多不同,潍坊一带聚集着大量为皇宫制作器物的民间手工艺人。同时,潍坊在当时也是南北贸易重镇,商贾云集,给核雕的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二)苏州核雕与潍坊核雕的材质


  苏州核雕的原料以橄榄核为主。用来制作核雕的橄榄核,大多使用广东的油橄榄核,此种橄榄颗粒大、核肉厚、质细腻而坚硬,有利于进行核雕艺术创作。用这种材料雕刻的作品,光泽温润,犹如琥珀。代表品种有铁园核、花生核等。苏州核雕使用橄榄核做材料完全是巧合,橄榄核作为外来品,是核雕艺人挑选的结果。


  潍坊核雕的原料以桃核为主。这与潍坊核雕的产出原因密不可分,潍坊核雕产生于普通市民中间,主要用来祈求福运。桃树自古有辟邪纳福之说,比如过年时,古人就有挂“桃符”的习惯。古人认为佩戴用桃核雕刻而成的饰品,可以获得健康平安,所以潍坊一带的核雕多以桃核为原料。


  与橄榄核不同,桃核外形通常比橄榄核稍大,成球形。桃核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随着佩戴时间的延续,桃核会开始渐渐变红,时间再长,会出现半透明状态。


  (三)苏州核雕和潍坊核雕的风格特点


  苏州核雕具有“精巧”的特点,作品雕刻工艺方面精致细腻,表现力强;此外,苏州核雕的创作内容以人文题材为主,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这一特点的形成,与苏州核雕的雕刻工艺是密不可分的,苏州核雕以刀作为主要的雕刻工具,雕刻刀分为平刀、圆刀、尖刀三大类。苏州核雕的工序分为选材、起坯、细部雕刻、修整和打磨上光等几个步骤。同时,苏州核雕的工艺还吸取了苏州玉雕、木雕等其他的工艺的特点。正是由于对材料的精致追求,对刀工的精益求精,才使得苏州核雕更加精巧,驰名中外。


  以潍坊为代表得北工核雕作品布局简练,朴实大方,形成了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往往是敢于突破桃核固有形态的空间局限,在小物件上构造出大场景,且精于作品气势的构造,这种粗犷并非是粗劣,而是高度概括下的精炼。


  综上,苏州核雕与潍坊核雕在原料、做工等方面都有着显著得差异,而这些差异的产生和当地的经济、历史、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以苏州核雕为代表的“南工”,因为消费群体以文人为主,因此雕刻内容以历史文化题材为主,技法上更加追求精细的刀工。而以潍坊核雕为代表的“北工”,购买群体以普通民众为主,追求核雕中所蕴涵的美好寓意,所以材料以桃核为主,雕刻工艺上也显得更加粗犷。


  参考文献:


  [1]李建丰彦杰,中国核雕的主要流派,科学之友,2013(12)


  [2]叶正亭,苏州核雕,江苏地方志,2018(4)


  [3]殷毅军,苏州核雕及其制作,上海工艺美术,2010(04)。


  作者简介:


  陈云华1966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香山街道舟山村,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苏州市吴中区舟山核雕行业协会副会长。


  殷丽芬1967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香山街道舟山村,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苏州市吴中区香山街道舟山核雕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