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以核雕的形式来展示“风调雨顺”四大天王的艺术形象,是作者一次大胆而又成功的尝试。一个艺人只有对自己所要创作的作品,有了极其深刻的理解,以及对所要展示作品内涵的用心感悟,才能创作出一个经典的作品。
关键词:《风调雨顺》 以小见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橄榄核雕已成为人们闲暇时把玩的一个热点,欣赏橄榄核雕艺术品,主要应当从三个方面布置,首先是艺术品本身所要表达的内涵,第二是核雕作品的布局和雕工,第三是两者之间的溶合统一,即是否具备艺术品的特质。橄榄核雕艺术品需要注意题材、比例、线条和神韵等几个方面。一件好作品本身就是作者自己情感的一种表现,要心手相通,想到刻到,雕出来的作品才会得到大家的共鸣。而“风调雨顺”四大天王是一个传统题材,多见诸于寺庙。由于“风调雨顺”四大天王气势恢宏,造型魁伟,其形象又都各自不同,所持法器迥异,细节特点分明,使得展示面复杂,因此,在红木雕刻、黄杨木雕、石雕、铜铸、泥塑、刺绣中,都以大件相见。在橄榄核雕上来展现这“风调雨顺”四大天王的威严形象,这就需要作者的微雕真功夫。同时,作者还必须对“风调雨顺”四大天王的内涵有深刻的领悟和理解。
一、有关“风调雨顺”的传说
一个艺人只有对自己所要创作的作品,有了极其深刻的理解,以及对所要展示作品内涵的用心感悟,才能创作出一个经典的作品。才能在即使同样的一种题材,创作出不同的韵味。
据史记载,“风调雨顺”一词最早出自五代后晋••刘昫等著的《旧唐书•礼仪志一》中引用的《六韬》文中,“武王伐纣,雪深丈余……既而克殷,风调雨顺”。而风调雨顺原是商朝佳梦关的魔家四将:魔礼海、魔礼青、魔礼寿、魔礼红。魔礼海的兵器是琵琶,只要他拨动琴弦,马上尸横遍野;魔礼青的兵器是宝剑,任何人碰到宝剑的刀刃,身躯就会变成粉末;魔礼寿的法宝是一只锦囊,囊中装着花狐貂,这只花狐貂的两胁有一双翅膀,只要它飞出锦囊,不吃光所有的人决不罢休;魔礼红的宝贝则是一把伞,一旦撑开这把“混元伞”,天地日月都会被它遮得严严实实。尽管四兄弟本事高强,但由于助纣为虐,最后都送了性命。是姜子牙奉了太上老君之命赦免了他们,让他们将功赎罪,掌管风调雨顺,护国安民。因为魔礼海的兵器琵琶能发出音调,故掌管“调”职,为东方持国天王;魔礼青的青光宝剑有剑锋,所以掌管“风”职,为南方增长天王;魔礼寿的花狐貂和龙蛇一样有纹鳞,隐意为“顺”,所以掌管了“顺”职,为西方广目天王;魔礼红的混元伞能遮雨,因此他掌管“雨”职,为北方多闻天王。将他们放在一起,就是“风调雨顺”,在百姓的心目中“风调雨顺”是好年景的到来。以农业为生存根本的古代,年景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农事。因此,祈盼风调雨顺带来的五谷丰登,畜牧兴旺,是农民的梦寐憧憬。
寺庙中的四大天王护法塑像,在明清以后,得以基本固定。释迦佛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四周为大海,海的四面各有一洲,这四个洲分别由东南西北四大天王把守。寺庙是众佛世界,四大天王皆为护佛祖天将,其威风强悍之势,令天下鬼魅丧胆,也是天下黎民顶礼膜拜祈祷平安的守护神。于是,民间将护法天神四大天王分别冠以“风”、“调”、“雨”、顺”,以寄托丰硕、祥和生活的美好心愿。
二、核雕《风调雨顺》的艺术境界
以核雕的形式来展示“风调雨顺”四大天王的艺术形象,是作者一次大胆而又成功的尝试。一件作品的雕工好坏,直接影响其艺术品位。作品运用圆雕、立体雕、浮雕、镂雕等多种雕刻技法,细致地刻划了四大天王的器物、神态和身份,使形象更彰显神似,来突显“天威”的境界,须弥而清朗,巍峨而亲和,蕴含着震慑邪恶的强烈氛围:
南方增长天王,是“风调雨顺”中的第一位,武将打扮,身披花纹分明的盔甲,横眉怒目,神态冰冷,手拿青光宝剑,寒光闪闪,尽显呼风之神威,其气势严肃,手上拿的是智慧之剑,是教化众生增长智慧、增长美德,有慧剑断烦恼的意思。
东方持国天王,是风调雨顺中的“调神”,慈颜悦色,面带微笑,怀抱琵琶,琴丝若颤,似乎在弹奏美妙的乐曲,恰到好处,刚柔并济,手上拿着的琵琶,以乐安苍生,以曲慰生灵,代表着做事情不可操之过急,要做得恰到好处,事情才能圆满。
北方多闻天王,身穿甲胄,面相富贵,右手拿着宝伞,左手抱着一只硕鼠,鼠眼精灵若闪,乖乖地顺服于天王怀抱。手上拿一把伞,伞为遮挡,意思是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对现实社会要能够理智的理解,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和其他三位天王一样,西方广目天王也是身穿甲胄的武将打扮,在四大天王中,代表的是“知性”,是最理性的。右臂缠着张牙舞爪的蛟龙;左手捏着夺目辉煌的宝珠,圆润而醒目。缠着的蛟龙,代表着变化!表示这个物质世界的现实社会,一切都是变化无常、多端,一定要把他看清楚,那样才能够从容应付。而慧眼更是能够明察秋毫,提醒众生,要注意防止干扰和污染。
在作者清晰干净流畅的刻刀游刃下,将“四大天王”丰富的面部表情加以细腻刻画,眼传心声,在眼睛的刻画上,以睁、盯、眯等来表现,衣着的飘逸、所持有的神器等局部细节笔笔刀痕清晰、明朗,精细而确切,得到进一步凸显和变化,每尊天王的司职也得到了清晰的体现,特别是在整体的布局上,准确的造型,主次分明,大小比例和形状,都保持合理的协调性,每尊天王和自身法器的比例都符合核雕的大小形状,布置得体,恰如其分。使得小小核雕作品在同样的传统题材下,创作出了不同的韵味,尽显艺术张力和作者对其深刻的理解,充分彰显了核雕作品以小见大的艺术魅力,再一次展示了舟山核雕独特的微雕艺术。
参考文献:
1.《吴中绝技.中国核雕》,叶志明,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6
2.《中国当代核雕艺术品赏玩录核雕撷美》,迟锐、黄玉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7
3.《苏作核雕》,袁牧,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1
作者简介:
钱明青,男,工艺美术师,1983年师从太湖冲山村舅舅李荣寿学习木雕艺术,从事寺庙佛像雕刻,1997年转行橄榄核雕制作。从事雕刻专业32年,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金、银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