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学派对玉的评价是至高无上的,认为玉有玉德,人只有具备了玉的这些高尚品德才能成为君子,实现人的最高境界。玉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名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玉,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那种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品质自古以来受人喜欢,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养玉、赏玉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更将玉石的人文内涵提高到了一种神圣的地步。在诸多宝玉石品种之中,可以说是一个极为突出的“中国特色”。古人关于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的种种论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尊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折不挠,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而五德指的就是“仁、义、智、勇、洁”。学以致用,固守住心灵的这片净土,做一个守礼知孝的人。
关键词:仁 义 志 勇 洁
一、仁——“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说明玉给人带来恩泽,具有仁爱之心,生性温和。是以,经常佩带会给人一种非常平和的心态!这一点到现在找到了科学的根据,有人曾经做过放射性鉴定,玉的放射值跟人是同样的。这些是其他矿物质不能比的,拿理石来说,就算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标准对人体都是有害无利的!所以说佩带玉的人自己感觉不到,但是就像是有个具有仁爱之心,生性温和的人时刻陪在你的左右,感染着你,用玉的温润,仁爱之心来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求得自己思想的自洁、自省,通过玉文化来沟通彼此的情感。以玉雅志,以玉会友,把这些思悟过程用一定仪式来表现,仁爱于慈悲,以德感人,看到别人有难,能伸手帮一把,有福享的时候,能不过河拆桥和吃独食等,,这是一种善的力量,也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其本意为仁爱与正义。佛家的禅机,道家的清寂,儒家的中庸与和谐,都能逐渐渗透在其中。
二、义——“理之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
从外表看就能看到玉的里面,是否有杂质,是玉的忠义!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能做到五德之二实在是难得!义可理解为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华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质,已传承数千年。诚信典故比比皆是,而关公就是影响最大的中华诚信美德的代言人,关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忠义诚信品质,是中华民族心仪向往和追求的典范。关公《夜读春秋》是关公故事中最著名的一个典故。通霄达旦给出三个信息:一是关公面对美色坐怀不乱,二是通霄甘做两个嫂嫂守护卫士,三是《春秋》儒学道义对关公定力的影响。反映出的实质就是:不仅仅是关公对皇兄的忠义的承诺,更反映出关公诚实守信的品质本性,这一天性经《春秋》儒学道义的熏染,升华成华夏民族最宝贵的忠义诚信的道德典范。千古流传,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智——“其声舒畅,专以远闻,志者方也”
敲击玉石,会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并且能传达到很远的地方,说明玉是有智慧的,并且善于传达给周围的人。志在四方!玉也是完整为璧,有失为玦,人的行事作风要学会举一反三,以圆为准则要圆融变通,懂得相时度势,相机而动。圆者为轮可以助行,其形“一中同长”,是以以圆为轮负担重量才能走得长久轻松,与人相处要收敛锋芒,不以棱角伤人,体贴支持是为周全。从人生的原则性和灵活性讲,尤其是在困境、险境之中,人不能事行直道,不得不小心谨慎,讲究权变。有时为了大的原则、大的利益而不得不牺牲或违背小的利益和原则。以退为进才能积蓄力量,这也是智慧的表现。
四、勇——“不挠而折,勇之方也”
不屈不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代表着玉有超人的勇气!勇指的是那种为了正义的事业、大局的利益而奋不顾身、舍身忘死的人物及事件。“和氏之璧”讲的何尝不是一块玉的故事,这正是讴歌了我们中华民族坚韧精神,不屈不饶的意志。
五、洁——“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当玉断裂的时候边缘会有很锋利的断口,但是我们用手来触摸的时候并不会伤害到我们,这点与其他任何物质都不同,表明了玉洁身自好。就算是你把我摔破了我也不会伤害到你。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玉,但是其品质都不如中国的和田玉,和田玉具有君子品质,品质坚硬细腻,但是绝对不会划伤佩戴它的主人,在佩戴的过程中,愈磨愈亮,不会被任何玉质所污染,两玉相撞,声音清脆乐耳,传闻久远,人未到,玉佩的声音已到表示一种礼貌。光泽温润内敛而不炫耀,作为挂件的玉,永远低垂,像君子一样恭谦有礼,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赞!所以,真正爱玉,懂玉的人常是玉不离身,人不离玉!
作者简介:朱东方,1990年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大学(原郑州轻工业学院)。因出生于苏州,从小就喜欢绘画和雕刻,耳濡目染就与玉雕结下了不解之缘。自1993年开始拜师学艺,学习过程中始终运用人文思想和文化积淀贯穿于玉雕作品,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掌握了各种玉雕工艺手法及技巧,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省、市金奖、银奖和百花奖等奖项,其作品影响从国内波及海外收藏界,赞誉甚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