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装裱书画简称裱画,它包括对纸、绢质地的书法、绘画、年画、雕版印搨、汉画像石搨片、碑帖、铜器、铭文搨片、传搨、全型搨片、丝织绣品、剪纸、文、史、档等的托裱装潢。
关键词:浆糊制作 方裁 砑装 碑帖 绣品 揭裱
装裱书画简称裱画,它包括对纸、绢质地的书法、绘画、年画、雕版印搨、汉画像石搨片、碑帖、铜器、铭文搨片、传搨、全型搨片、丝织绣品、剪纸、文、史、档等的托裱装潢。裱画师王世贞考证裱画装裱最早期用词"装治"。虽然说法不一,旦意义相同。裱画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手艺。,字画经过装裱才便于舒展、张挂和收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如今的字画装裱行业里,机器装裱越来越常见,而机器装裱顾名思义就是用机器进行的装裱,采用热压胶膜的工艺将字画粘结在一起的,就是一个快速装裱,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在传统书画装裱中又做改良或重新去定义,或用新手法去演绎,即有尝试性的成功探索也有饱受业界争议的案例。机器装裱和传统装裱不一样,机器高温加热,把塑料膜和胶膜按压在字画上,就没法再揭再裱。这样画心在高温状态下就渗进了高温融化的液态塑料,用胶膜装裱过的字画,没有任何保存收藏价值。几十年后,等胶液在字画中寿命一过,再想补救也来不及了。胶液融化后进入纸纤维内,无法去除。可想而知,机裱不利于字画传承,后患无穷,对字画是多么大的伤害。传统书画装裱主要是以糊为主,纸与纸之间才能粘的密实。
这道工序主要是去弃面粉中的麸皮和面筋使之成为淀粉。所谓:制糊必去筋的道理。制糊要先把面粉放入盆内,加水调合成一块,揉匀面块后,稍醒一会儿,然后往盆里注水,两手抱面团,在水里面边捏边不停揉洗,面粉白汁便散在水里,一会儿面筋白汁与面粉分开,面筋仍在一起。将揉洗出的面粉白汁用细萝过滤倒入另一盆内沉淀,在原盆内加清水继续揉洗,至面筋不再洗出面粉白汁为止。揉出的面筋白汁沉淀数天后,上面会沉淀出黄水,滤除黄水后,再加注清水,把沉淀的面粉与水搅拌继续沉淀,如此反复若干次,至沉淀出较清的水时,淀粉便可使用。将淀粉和明矾用温水调成粥状后,再用沸水冲调,一边冲水一边搅和,用木棒搅和时一定要按同一方向,决不能时顺时逆,否则影响制糊粘性。冲搅的水量不能太多,多了糊稀,也不能太少,否则打不开成干糊状。边干边看,慢慢的积累经验,做到打成厚糊状,即没有干面又能挑起成形。新制的浆糊呈透明状,光亮,有小气泡为止。一旦不熟,浆糊发乌,在以微火加热,要不停的搅和,以防底层过火,造成浪费,制成的浆糊,应置于温水中,以免结皮,用时捞出,还应注意,不能用刚刚做熟的浆糊进行托裱,最好十天左右再用。
如果用热糊,容易使画发硬不平。市场出售的一般浆糊含有用于防腐的盐分,装裱书画不能使用。所谓:"托纸"就是把两张纸或两张以上的纸用糊粘在一起。托纸的层数及标准是以用途而决定的。凡托纸没有褶皱,着湿折叠又不重皮为好。糊托画芯墨韵好,色彩可分层次,环保无污染。托画芯一般有湿托法、飞托法和復托法三种。湿托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托画芯法。即把画芯背面朝上覆于案子上,然后用湿排笔,巧用排笔尖将画芯润湿整平,再用托纸覆在画背上,用排刷刷平。将托好的画芯四周用排笔略施制糊,从案上揭起再用排刷扶刷在壁子上,留一启口,待干后启下。復托法即在湿托法及飞托法两种重復之意。先将画芯正面向下置于案上,用稀矾水润湿稳固画面,整平后放置一边。再用略稠的稀糊刷在托纸上整平,托纸放在吸水纸上面,然后将托纸用棕刷復刷在画芯背面,整平扶壁。无论用什么托法,都要注意托纸与画芯的纹理关系。托画芯时一定要检查一下纹理的横竖。如画芯是横纹,配纸用竖纹。这样托好的画芯就能平整不起瓦。飞托法与湿托法就完全不同了,飞托法是先将稀糊刷在托纸上,然后将画芯的背面覆在已上好稀糊后托纸上。翻过来再排平,排时可在上下各垫一张纸,这样不会刷破或弄脏画芯。飞托法也叫干托法,避免跑墨走色。
方裁使用裁尺要左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开按紧,用力压住。右手握刀,刀平面贴紧裁尺,垂直用刀,尺板不要扭动。不然刀的方向就会走偏(跑刀),在裁切时裁尺一定要放得准,按得紧认真检查确认无误后再下刀。先裁齐纸的一边,取中对折,使裁过的切口重叠,然后在其相对的另一边的边角处扎一个针眼,上下层托透,再将纸展开铺平,用裁尺依两个针眼取直,裁掉多余部分,两口裁好后,从另一方对折,把裁好的两边口对齐,两端各扎一个针眼,上下层扎透,再全部展开,以同一针扎透的针眼为准,依裁尺为直线裁切,这样就裁成四角都是九十度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即成为标准的方纸(四边又称四口)。裁切极薄的单纸,要在单纸下垫上一层纸板。
当画芯镶上裱料,并转边、粘串后,用于复托这种半成品的那层纸统称"复背"。熟纸、报纸之类,做背纸皱起不平容易损画。裱画用绵连、夹连托成的复背最好。裱尺幅大画,没用那么大幅并厚度相宜的生纸又恐因复背接头太厚损磨画心,可先将绵连、夹连分别接好,参差接头托成复背。托绵连、夹连的复背时,将其平放案上,用蘸有稀糊但又较干的排笔轻轻的刷一遍,刷糊刷平整后,一般是左手拿纸卷,右手拿刷子,上托夹连纸。这时两手从右边把托好的纸揭起折叠一半,再覆盖一张棉连面纸,拿起折头,着力抖起,使另一张棉连纸被压在托好纸的下面,排之。然后将托好的复背折起,置于案头,这时压在下边的那张棉连纸已潮润,同依此法循环往复。凡托成的复背可三、四张一杆,晾起。干后,将复背整齐,放在板下压平,配备时便取。托宣纸,易粘,用糊不能太稠。
在装裱字画工作中,镶覆和砑装是最后的两道工序。镶覆就是在已经托好的画芯四周镶覆上其他材料,然后在背面再黏上褙纸。砑装,就是对覆褙后的裱件进行砑磨,使之光洁柔软,最后装配天地杆,完成全部裱画工作。
字画裱成后,裱件画面平整,背面则上蜡砑光,使其柔软、挺拔、温润。把画悬起用手一抖,震动后纸会发出清脆的声响。而机器装裱是以胶膜或塑料膜做成。污染性强,胶膜是化学胶水加热后粘合的过程中,分解出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危害健康。胶膜机裱是无水操作,画面的水墨气韵效果不能表达出色彩的层次。在胶裱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气泡、褶皱等问题,几乎不可能重来,不能修复揭裱,即使揭下来,画芯也损之八九也。以及嵌在画芯周围的距线也因机器操作流程中造成的毛糙,粗细不匀等很难避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直接会影响美观。机裱的画轴显得有些虚澎,不板挺。手摸有潮感用手弹一下会发出沉闷之音。这种机器裱件背面反而很光滑,像是擦上的去蜡,它不是宣纸,而是一种俗称为洋纸的纸。事实上传统裱画与机裱有着很大的差别,机裱只需要七八道工序,一小时左右就可以将一幅画的装裱工序全部完成。而传统书画装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裱成一件作品。一般月余可成,有甚者需数月而成,几十道工序。
碑石、碑帖、铜器铭文、汉画像石、图章边款、砚台、瓦当等特殊载体的拓片,有墨拓、朱砂拓两种。单说墨拓我国南北拓法基本相同,但用色有别。北拓用松烟墨拓,色淡而纹章,谓之"蝉翼雪花拓"南拓用烟子和蛋白,色黑发光称为"乌金拓"但凡拓片纸一般都是极薄的棉连纸。碑帖拓片托裱前先审视用墨(朱砂)的气色如色黯气沉或烟蒸尘积须高温笼蒸为妙,再行托裱,用不易透水的新闻纸包好,斜放在笼屉中蒸三十分钟左右,使蒸汽水滴较快的流下去,不使其渗入纸包内。托拓片是墨(朱砂)色遇水容易扩散掉色,采用干托法可以避免字纹变形,保持本来的清晰感。干托有"飞托"和"覆托"。湿托是在画芯上刷糊水。飞托是在托纸上刷糊水,将画芯覆盖在托纸上用毛掸轻掸,让画芯少量吸取托纸上的水份。要注意不要使字纹走形,遇到必须要打搨的地方,也要让开字纹的笔划,搨在空的部位,用刷墩啄空白处,不要一味求平。使其外凸内凹棱角规整,字嵌入地。轻刷,用力不能过猛,否则反而破坏物装使字及图案变形,避免刷坏,失掉原神、金石遗文之气。将画芯与托纸翻过来,把托纸再刷实。"覆托"也是在托纸上刷糊水,不同之处就是上完糊水的托纸要垫吸水纸吸潮再覆盖在画芯的背面刷实,排实前画芯下面垫纸,排刷前垫的纸与画芯不要移动,要做到轻刷平排如果力大也会导致字纹棱角界限处涨开而变形。汉画像石浮雕,现代已做框为主,在拓汉画像石浮雕时,以从石上揭下画像前,先喷浆液,使其定型,再取下,不易托裱湿显出立体效果。用卡纸卡套作品四周,用框装成不易变形。
装裱碑帖,历来独有一行,不可忽视,况且碑帖千差不一,其处理方法也就因异而别,甚为复杂。现在,装裱碑帖,已属装裱总范時中了,因此应掌握一些起码的裱帖知识,以适客观情况的需要。先整碑文录下来,算好每行多少字、若干行裱成一页。碑文中有抬头、附题、小践的都要按排好一定的程式。在顾及行间距离的情况下,会有空缝出现,最好用原身的墨纸补在上面,才能浑然无亦如果没有本身墨纸,就选类似的墨纸,经配染补好。
绣品的装裱要求极高,要上绷,注意绣品底料总体保持端正,不可以歪斜,上绷完成后,上糊前要求绣面丝线不乱,不毛,丝光平顺。在背面上糊,正面不能有半点浆糊痕迹,最关键是绷后搭夫绸和宣纸的伸展度不一样,待干后取下。
字画装裱可分为挂轴、手卷、册页三大类。按照字画的形式所规定的式样即为装裱形制。而每一类中不同的装裱式样又称为品式或装饰。即使是同一形制中,也还有相对独立的装裱形式,比如轴类中有对联、屏条等。册页有“推蓬式”上下阅读,“蝴蝶式”左右翻阅,“经折式”通折连成形式。一般册页均取偶数,四开、八开、十二开、十六开等。前后各加两页,用以题字和护画芯。手卷主要有【天头--隔水--引首--隔水--画芯--隔水--题跋--隔水--拖尾】组成。
要将已经装裱好的字画揭剥开重新装裱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首先要将画幅的天地杆裁去,然后将覆背纸揭掉。把画幅正反两面夹上宣纸卷起来,放在清水中浸泡,一般浸泡一天就可以了。如果画面破损厉害,只能即时潲水、闷浸。这样处理可以使画幅上的制糊软化,使画心与覆背渐渐地脱离。浸泡后的画放在案子上,慢慢地将它打开,画面朝上揭去上面一层宣纸,用拧干的毛巾.用抖动法吸去画面上的余水。再翻过来画面朝下,下面垫上油纸,这样便于画幅移动,而不损坏画面然后揭去画背上的宣纸.再用拧干的毛巾吸去余水。这时我们可以着手揭去画幅的覆背,揭时可用手接揭,也可用镊子慢慢掲。只要细心、耐心,覆背就能逐块剥去。
如上所述,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有关装裱的一些论述,至今并没有完全丧失它的生命力,好的经验,好的传统,仍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并加以革新的。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革新,就一定会把装裱技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为提高文化水平,繁荣文化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严桂荣《图说中国书画装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7
(2)冯鹏生《中国书画装裱概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3
个人简介
姓名:王德周 出生年月:1969-06-09
1986年学习书画装裱技艺
1991年加入马鞍山装裱艺术研究会
2017年徐州市云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书画修复与装裱”代表性传承人
2018年“书画装裱、古籍修复”研究班在杭州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