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刺绣创新之路的探讨

[日期:2019-06-2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刺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调整定位,结合自身特点找到传统技艺与市场的契合点,是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文章对扬绣工艺与现代产品融合创新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扬州刺绣、创新、新中式家具、禅茶文化


  扬州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中国画中的水墨写意画作为刺绣的主要题材,传统技艺与传统美术相融相合,其妙处在于将深远意境和美好寓意融入扬州刺绣技艺。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具有实物形态,使其较难之有形的文物在识别、保护方便都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又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特性,也使其受历史变革与时代冲击时比有形文物更加脆弱,比有形文物更容易消逝。在如今这个讲究快时尚和流行元素不断更替的时代,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面临新的挑战。扬州刺绣其内在的文化精髓不应被时代的洪流淹没,而应在历史的星空中愈发闪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是传统,文化创意的核心是创新,二者联系在一起,实质上是对传统的继承创新,过去如何为现在服务。无论是从传统手工艺传承的角度,还是文化保护的角度,扬州刺绣需要去探索一个新的载体,赋予新的功能,走近人们的视野,走近人们的生活。


  曾经,刺绣是一种实用的工艺,一针一线传递着亲情、爱情、友情甚至虔诚的信仰,刺绣图案广泛装饰在服饰、荷包、帷幔、幢幡上等,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刺绣产品随处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演变,因刺绣工艺的复杂性、繁琐性以及高昂的人工成本,使得手工刺绣渐渐远离了日常生活,脱离了实用价值,更多地以工艺品和艺术品的形式出现。


  近年,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文化发展意识地不断觉醒,以及人们对时尚潮流的追求,刺绣制品也在慢慢重新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成为常见的时尚装饰元素,比如衣服、手袋、手表、家居产品等,但均以机绣制品为主。科技的进步促成了机器刺绣的发展,从最初的简单花边到现在各种复杂的图案,花色品种多,针法多变,快捷方便,成本和绣制时间大大缩减。品牌凭借机器绣制的“形”和“色”达到时尚的艺术效果,通过流水线加工降低了成本,却没了手工刺绣的“魂”,忽略了传统刺绣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


  本文旨在挖掘和探讨扬州刺绣蕴藏的丰富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机结合现代流行元素,古老的制作工艺配上时下最流行的事物,让其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新定位,结合自身特点找到技艺与商业的契合点以实现自身价值,从被扶持状态转化为一种常态化的健康运转机制。


  (1)刺绣与家具的创新融合


  伴随着全社会对复兴传统文化的推动,中式家具也如沐春雨般悄然复苏,顺应时代需求催生出了“新中式”风格。该设计风格出现于装饰设计领域,随后陆续出现在景观设计、建筑设计或家具设计等领域。最核心的理念是基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思想,强调“宜设而设”和“删繁去奢”,通过现代设计语言来加以表达。新中式设计风格并不纯粹是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把中国传统的风雅意境注入到现代设计中,使空间散发出端庄、含蓄、典雅、清新的、余韵风尚悠远的中华传统精神境界的追求。


  扬州刺绣因其独特的技艺和表现形式,适合应用在家具类产品的设计上。扬州刺绣体现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特别是其擅长表现水墨写意的意境,反映了中国文化内涵与艺术形式的高度和谐统一,与“新中式”设计风格相得益彰。融合“新中式”的设计手法,加以扬州刺绣的点缀,使产品与“新中式”家具家装相呼应,既具有实际的使用功能,又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潜移默化的日常生活中,达到文化传播的效果。


  (2)刺绣与茶文化的创新融合


  中国有着悠久的茶历史和茶文化,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茶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带着强大的基因,已经渗入人们的血脉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茶具作为茶文化的物质载体,不仅要强调其实用性,而且还需富有美感和意蕴。


  在众多传统手工艺中,刺绣工艺穿针引线,绣制出各种各样色彩绚丽丰富的图案,集美学与实用性于一体。扬绣特色鲜明,丰韵的扬州文化、扬州画派的作品对其影响颇深,素来享有“针画”的美誉。扬绣擅长表达文人画的独特格调与精神意蕴,将文化的精髓贯穿于针线的翻飞游走间,其特色适合诠释禅茶文化的礼与美,与茶文化的结合极具创新性与独特性。


  我国茶器种类繁多,质地迥异,形式复杂,花色丰富。一般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其中陶土茶具和瓷器茶具是人们品茗时最常用的。从茶文化的设计与创新上来看,茶器与刺绣工艺相结合的创新设计还不多见。从设计的角度来说,讲究协调统一,形神兼备。茶文化一直以来为文人墨客所推崇,茶器多为古朴典雅之风。扬州刺绣,用针线演绎笔墨的“浓淡枯润”。两者都没有张扬的色彩,同样的雅致体现了生活的情趣、手工艺人的情怀,两者形神皆不谋而合,符合禅茶文化之美且极具创新精神。


  综上,扬州刺绣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如何调整在当代社会中的定位,结合自身特点找到传统技艺与市场的契合点,成为一个新的挑战。通过研究扬州刺绣的发展历程和特殊工艺,挖掘扬州刺绣的文化内涵,明确刺绣工艺与现代产品融合创新的设计定位。基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思想,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将扬州刺绣工艺融入“新中式”风格的家具产品或禅茶文化的茶器设计,综合考虑人机因素,设计开发造型新颖美观且兼备实用功能的文化创新产品,以创新方式重塑传统扬绣工艺的光辉。让扬州刺绣走近普通的家庭,走近人们的生活,是保护与传承扬州刺绣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陆树娴,陆俊俭,陆蔚华.选稿和读画——扬州写意绣独特魅力的源头[J].中国博物馆,2010,(4):42-47.


  [2]陆树娴,陆俊俭,陆蔚华.扬州写意绣的工艺流程解析[J].科学时代,2010,(12):82-84.


  作者简介:


  陆俊俭,女,生于1954年,江苏省扬州市人,陆氏树娴刺绣艺术工作室的创始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扬绣大师陆树娴先生之女,家族刺绣的第五代传人。


  陆蔚华,女,生于1981年,江苏省扬州市人,高级工艺美术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