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艺术源于生活,要将生活中获得的灵感提取加工成艺术,则需要一个质变的飞跃。获得一个适合创作的题材,还需要我们核雕匠人加以设计出构图,并赋予题材以意境,才能真正地进行创作。本文结合笔者数十多年核雕从业经验,从前辈们的作品中吸取经验,浅谈核雕创作过程中如何设计题材。
关键字:核雕;题材;设计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也随之变化。核雕作为传统的工艺美术行业,也面临着推陈出新的局面,作为核雕工艺师,我们要在塑造作品时寻求适当的表现手段以结合自身的感受,表达出作品的意境,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艺术源于生活,要将生活中获得的灵感提取加工成艺术,则需要一个质变的飞跃。获得一个适合创作的题材,还需要我们核雕匠人加以设计出构图,并赋予题材以意境,才能真正地进行创作。
一、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不同审美,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传统核雕题材,是当时社会条件影响下的产物。例如常见的弥勒、观音、达摩等题材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自佛教传入中国后,随着影响的不断扩大,佛教文化衍生出来的佛教艺术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作品出现了大量的佛教题材,题材众多的核雕同样受到了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其中缘于保佑、祈福功能的佛像类题材开始出现,例如弥勒、观音、达摩等题材,以其丰富的造型、深刻的内涵、独特的形式,深受人们的青睐。这就是当时的核雕匠人们根据当时的时代审美特征和流行文化塑造出的题材。我们的前辈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核雕传统题材,对于我们当代核雕工匠而言,制作出的核雕作品题材既可以是传统的,又可以发扬创新思路设计出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作品,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核雕在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题材以及完备的技法系统,并且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想要创造出新题材并不容易,但将传统题材进行再次创作、使之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这也是一种创新。从前辈中吸取经验,积累经验并为我所用,就能在不破坏传统题材韵味的基础上将传统题材翻新,令人感到新颖,而不是清一色地参照古书或者市场上普遍使用的款型。传统的人物题材可以对人物的衣着以及动作进行适当创新,寻找一个新的侧重点突破点。核雕的题材内容变化的图形物象越多,越讲究惟妙惟肖,越能让人觉得新颖。
二、合理布局,因材施艺
核雕作品的设计创作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果核纹理和形状的限制,因此在设计时应该考虑到材料的大小和形状,合理布局,因材施艺,才能设计出理想的造型。
以橄榄核料为例,橄榄核两头尖而中间宽,要在上面塑造题材必然具有局限性。有了新的创作题材,还必须有合理的构图才能将作品主题呈现出来。核雕匠人们通过自己的聪明和睿智,在有限的空间中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在创新题材的同时将题材合理布局。从生活素材到艺术创作之间有一个质变的飞跃。核雕在雕刻前要先根据题材进行设计,因此塑造内容图像时使用的艺术形式也至关重要。现在随着西方绘画技法在工艺美术制作中的普及,核雕工匠们也在生活中探索创新题材的同时,使用不同的构图技法和艺术形式。例如在雕刻传统题材的山水景物时,通常使用传统的山水构图形式,有着从情感到气格的“境界”的追求,虚实结合,不拘于焦点透视,而是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经营构图,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现在许多雕刻名家不再局限于雕刻传统题材的塑造形式,而是从西方油画、素描等西方艺术形式中汲取灵感,让作品变得更为立体,进行新的创作尝试。在构图方面更贴近于西方油画,开始着重于物体的透视关系,雕刻塑造物体的角度根据图形内容进行变化,这也是一种新颖的设计构思方法,反映出当下生活的审美之一,使得物体内容更加生动逼真,立体感感更强。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能让传统题材变得新颖,具有别样的创新意味。
同时,在创作作品时要融入核雕匠人的感受,表达出作品的意境,就要寻求适当的表现手段,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去创作新的技法和风格,因材施艺。同样的核雕题材,例如人物肖像在塑造时可以用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技艺,又由于刀法与线条的不同,可以雕刻出不同的韵味。又如人物题材核雕作品中,男性的衣褶简练,线条遒劲有力,女性的衣褶则相对线条柔和,有飘逸之感。可见使用不同的技艺、不同的线条,对于表现核雕作品的题材以及神韵至关重要,每种线条都具备不同的的精神韵味。
三、作品的多种形式
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核雕艺术品的题材,在形式品种方面也可以做出不一样的设计。核雕艺术品的品种有很多,现在主要的表现形式有挂件、珠串、摆件。
挂件一般由少量的颗粒组成,一般是单颗精雕的核雕艺术品,搭配上绳结、珠子、流苏等,挂在手机、钥匙、折扇、皮带上作装饰物,题材一般有观音、仕女、花鸟、山水等,题材较为丰富。
珠串分为手串和挂串,手串常见的有八颗核雕,“八”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吉祥的数字,常见题材例如八大财神,八仙过海,群仙聚会等;挂串是可以挂在脖颈中的,常见有十八罗汉题材,通常是十八颗橄榄核雕串成。珠串的搭配形式多样,一般会在核粒之间用隔片或者隔珠分隔开,降低核粒之间的摩擦,也能显得作品更为美观。
摆件通常是将核粒进行细致的雕刻,然后放置于底座上供人欣赏。我们所熟悉的中学语文课文《核舟记》中所描述的核舟就是我国古代橄榄核雕的经典之作。在一颗小小的橄榄核上细致地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精妙传神。现在也有组合型的摆件,例如苏州园林或者十八罗汉等题材,将单颗的核料摆放在一起,用青苔、灵璧石、沙子等加以点缀构成一套崭新的主题装饰摆件,增加了作品整体的欣赏性。
作品的多种形式能让核雕不仅具有独立的审美,而在组合后更具有观赏性,具有完整的美感。我们在设计核雕作品时要根据作品主题选以合适的作品形式,能让核雕作品大放异彩。
四、结语
在设计创作一件核雕作品时,需要在构图、技法及艺术理论上具有了解和掌握,更要富有创新精神,对核雕有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无疑创新是非常困难的,在设计作品时,我们必须在挖掘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面向生活,广泛吸收古今中外的艺术知识并进行实践。核雕作品的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必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核雕甚至进入到这个行业,才能让核雕艺术不断繁荣。
参考文献:
[1]叶志明《吴中绝技·中国核雕》,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
[2]殷毅军《苏州核雕及其制作》,上海工艺美术,2010年04期
[3]《苏州工艺美术》,汤钰林主编,文汇出版社,2012年
作者简介:
周文红,工艺美术师,擅长人物、花鸟等题材,在长期的核雕创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艺技术,雕刻作品造型生动逼真,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