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富贵吉祥壶》创作记意

[日期:2019-06-2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花,华贵雍容,风姿含韵。在五千年传统吉祥文化中,牡丹形成了独立的牡丹文化。尤其在口彩文化与民俗文化中,牡丹被认为“开在春天好兆头”;“牡丹牡丹好朝阳,朝阳引得贵凤凰”。古人说:“吉春,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牡丹迎春开放,正应和了人们“开春盼个好兆头”的和盛之心。


  关键字:富贵吉祥壶创作记意


  牡丹原产我国。在隋代,皇家已开辟专园栽培牡丹。隋炀帝用地二百里为两苑,诏天下贡晋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到了唐代,牡丹栽培更盛,从京城到乡宅大户园林。每值阳春,真是花繁千色,被誉为“国色天香”。


  正如白居易《买花诗》所云:“地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花红,戋戋五束素...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杜阳杂编》记载:“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一朵千叶,大而且红。”至于宋元明清及今,牡丹已有更广更深的发展,完全上升到了牡丹文化层面。从绘画到陶艺,瓷器历朝历代,都有广博精品出现。北宋大文学家、画家苏东坡咏牡丹题诗道:“就中一丛何所似,玛瑙盘盛金缕杯。”意思是,万紫千红的牡丹丛中,选取任何一朵,以玛瑙真玉雕镂成美丽的盘器与盛酒赏春的宝杯。自然,历朝历代出现的牡丹题材的精美佳器,也是在文人参与。推化而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制造、鉴赏、收藏、陈展等层面。从民向推向宫廷,从宫廷延期民间。我爱牡丹的美丽,心仪牡丹吉祥文化,顺和苏东坡“就中一丛何所似,玛瑙盘盛金缕杯”的雅思妙想,以宜兴黄龙山原矿紫砂泥为原材料,设计制作了这六套件《富贵吉祥壶》。


  《富贵吉祥壶》,是以牡丹文化中的“凤凰串牡丹”为立意元素。充分表现“牡丹雍容华贵”与“凤凰高逸尊贵”的大顺大和境界。


  关于凤凰,古文字写成天鸟。《说文》称为“神鸟也”。民间则陈为“瑞应鸟”。《孔演图》说:“凤为火精,生丹穴,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身备五色,鸣中五音,有道则见(现),飞则群鸟从之。”《山海经》说:“丹穴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五彩而文,名曰凤。首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義,膺文曰仁,腹文曰信,见则天下大安。”《韵会》说:“雄曰凤,雌曰凰。古诗说:“凤兮凤兮求其凰。”《广雅》说:“凤鸣曰即即,凰鸣曰足足。昏鸣曰固常,晨鸣曰发明,昼鸣曰保长,举鸣曰上翔,集鸣曰归昌。”——从这些古文字,古文献来看,尽管凤凰与龙、麒麟等祥鸟瑞兽为虚构之灵,但这正反应了华夏文化追求“尚意”与“完美”的高妙雅趣之心。


  人们把各种物美集于一灵之身,把各种美愿化于一器之上。由此说来,这也正是当今手艺者,在继承华夏五千年传统吉祥文化时的出发基点和立意基点。尤其在陶艺创作中,由这个“把各种物美集于一灵”,“把各种美愿化于一器”的基本原则,使我们有永远挖掘不完的创作源泉。因为,吉祥、和合,永远是华夏民族的感情向望与美愿追求。


  我在创作《富贵吉祥壶》的具体表现上,以牡丹“宿露轻盈冷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为意,选取上好的宜兴黄龙山原矿紫砂泥料,待烧成后,保持整壶“紫艳生红”的佳美观感,使人有一种“观器如赏真花”的美感。古语云:牡丹花开凤凰来。牡丹,富贵之花,和平与富足的象征。凤凰,百鸟之王,贤德与吉祥的代表。我以二者分别为壶身壶嘴壶把,向壶身看去,一朵牡丹正开,蝴蝶寻香来采,妙趣自生其间。壶之流为凤首,出水口即是凤口,倒茶之时,佳茗从凤口中倾泻而出,如山间清泉喷薄而出,洗涤凡尘,又如天上佳酿直挂人间,香气四溢。凤把为牡丹花枝,实用和美观兼具。壶身是凤身与牡丹隐和化一,有一种“高贵凤凰串行于富贵牡丹之中”的嘉和真趣之雅,壶身牡丹层层叠叠,片片花瓣娇艳欲滴,淋上茶汤之后如沐春雨,更显雍容华贵柔和温润。牡丹花盛开之后,一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而来,停在壶盖之上,正好被我用来当做壶钮,只是那蝴蝶立于壶盖之上,不知它恋的是茶香还是花香?整壶就是一幅富贵图。加上四只“凤凰双和牡丹盅”,和一个公道杯,六件成套,牡丹盅和公道杯皆为牡丹盛开之状,五朵牡丹花形各异姿态万千,倍现雍容,把手为昂首回望的凤首,既便于品茗时手持,又呼应了富贵吉祥的寓意,既与壶嘴的形似,又略小于壶嘴的凤首,如同一只高贵的百鸟之王,身边团簇着八九只即将振翅待飞,直上九霄的未来的神鸟。这其乐融融的一家盘旋在朵朵富贵袭人的牡丹花之上,形成一个“春风吹得牡丹开,凤凰和鸣吉祥来”的阵势。百鸟之王和花中之王的结合相得益彰,使得“大富大贵”,“大顺大和”文化意趣表现得十分充分。


  当今是太平盛世,我们作为乐享太平的人,就要逢时乐道,以文雅的“吉祥富贵壶”来为自己、为家人、为尊明、为嘉士来晋一壶吉利香茶。润心香茶。以宜兴“红砂”宝器,品得早春“绿茶”,红也我意,绿也春心,何其美哉!因此我放意度化《富贵吉祥壶》,正如凤凰鸣声,可以叫“即是壶”,可以叫“固常壶”,可以叫“发明壶”,可以叫“保长壶”,可以叫“上翔壶”,可以叫“归昌壶”。这正是———太平盛世出嘉品,国泰民安享吉祥。


  作者简介:崔龙喜,1957年生于宜兴蜀山,自幼在紫砂艺术氛围中埏埴陶艺,乐于淘练原矿陶土,乐于古陶古雕收藏,乐于创作以传统文化为内涵的砂壶陶艺,并创立“龙喜砂宝”紫砂品牌,作品全部使用原矿泥料,受到海内外藏家和壶艺爱好者高度评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