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创作源泉。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就是这个艺术家对自己生活感受的反映。玉雕对牌《开门见喜》,塑造的笔者心中的“姑苏景象”,而表达的则是人们记忆中最动情的部分。本文论述了作品创作要把握的三个环节。
关键词:玉雕 创作 感悟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创作源泉。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就是这个艺术家对自己生活感受的反映。我自幼就生活江南水乡苏州。苏州,古称姑苏。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苏州的小桥,流水、绿树、古宅、白墙、黛瓦和人们的生活习俗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而这一切,也成了我玉雕艺术创作的一个源泉。
作品来源于生活。玉雕《开门见喜》对牌,表达的是人们记忆中最动情的部分,塑造了我心中的“姑苏景象”:门前喜鹊在枝头、芭蕉叶下、窃窃私语、推门进去又是何等景象,令人无尽遐想。人们常说的“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所以我在设计时刻意让出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拥有者。自然随意,贯通了“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之四意,以江南女性对生活的独有视觉,描绘了一幅生动画面。同时也以对牌形式,利于拥有者佩戴,双门合并更是合二为一。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我非常用心把握了三个环节:
一、选料。在作品的选料上,本人一直秉承完美宗旨,去脏去隔、力求唯美。也许是个人爱好,也许是女性的原因,所以比较偏好买大块材料,从自己开办工作室十几年以来,主要以买十几公斤以上的新疆和田籽料为主,所以对大颗籽料的认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该作品就是一块13公斤重的籽料,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部分,显然是昂贵的。因为只有大块面的材料才能随心所欲让作品完美,看上去有点奢侈,但玉石作品本身就应该是这样。由于该作品是对牌,在选料的过程中同样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为大个籽料通常会有阴阳面,经常会颜色不一,这头和那头对不上号,有时同一个面上正做和反做都会有不一样的现象,所以在做到对牌的作品时我通常会选同一个面同一个方向。另外选材的成本也会有所增加,基本这类对牌的材料能达到做一个手镯的用料,也更体现出对牌的珍贵性。此次选了顶上带皮的料,斜斜的皮子在牌料的顶端,让人立即想到了粉墙黛瓦。当出好形后的两块牌料放在我面前时,说实在我已经有了画面,有时作品出现其实就是一瞬间,正如我的天工奖得奖作品“姑苏图”一样,其实只是在不注意时看到“春花、夏语、秋叶、冬雪”那八个字而已,我们是发现美和创造美的使者。屋檐下、树枝上、圆洞门、铺首环,喜鹊或飞或倚,一应而生,有了构思很快画稿就回来了。
二、制作。很多时候创作是源自于思想,和创造者的思想紧密相连,现在工艺精湛的玉雕作品很多,但真正有性情、有灵气的作品很少,或许也是我一直追寻的。整个的创作过程是一气呵成,带着些许的激情完成的。作品以浅浮雕的手法,但又不缺少层次,竹叶迎风辗转,既要表现出起伏又不能让佩戴者不适,因为竹节和竹叶比较繁琐,会出现很多三角肉死角地带,由于玉雕工具的局限,这个问题也是一直有待探索和提高的。另一块是作了大面积芭蕉,虚拟的手法,寥寥几笔,将芭蕉交代清楚,没有似以前每片叶子、每条树茎都要做到,既体现玉料本身的特质,在主题内容的分布上也有了主次的区分。我一直在追求这种似镜头伸缩、虚实前后、有焦点的感觉,也可以说这是我的玉雕作品风格的一部分,宁静悠远将自己的感情加之作品中,唯美而温婉。
三、创新。由于在专业学院和苏州玉石雕刻厂的学习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传统技艺,对传统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但作为一个现代人,尤其是玉雕工艺如此鼎盛的时代,如若只照搬传统,那么也许有辱使命,我们是文化的传播者,必须要将现代的气息和审美加入作品,犹如周杰伦和费玉清唱的《千里之外》或者是唐装配着牛仔裤,这是何等的和谐,反差本身就是种美,浓郁的东方文化和时尚相结合,我乐此不彼。此外,我还创作了一些运用古代图案重新进行整合的作品,这类作品是目前的主流。在外型上,运用现代造型艺术加之传统意境,恰到好处。作品即便是传统元素,有了新的内涵,龙凤、乳丁、蝙蝠、一片云、一朵花、都会有以往不同的气质。我佩戴的手镯,大概在十年前我就已开始了这种探索。手镯这个题材一直是个传统题材,古时是用来规范女子行为的,但我把它做成了方的,使之增加了厚实感,迎合现代的审美,这在以前是没有这种做法的。但上面又加了螭龙的纹饰和乳钉纹,很是传统,恰恰是这种形式,被大众所接受了,甚至同行模仿。由于玉石原料的珍贵和品玉人的文化层面的提高,我们应对作品的创作精益求精我。们肩负使命,延续其精气神,除了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外,也是一种创新的表达。
在此,我作为一名女性业内人士,在从业了二十多年来,想要述说一句由衷的话语,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坚持是一个过程。我将带着我的热情和女性独特的视觉审美和情感叙述,继续努力致力于玉雕事业,创作更多体现当代健康的有思想的玉雕作品。
————————————————
作者简介:
程磊,女,1971年生于苏州,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副会长。从事玉雕技艺30年,作品融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美学为一体,简洁、淡雅,并具有江南水乡的风韵,多次获得中国玉石雕“天工奖”、“子冈杯”金、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