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对于子冈牌的学习研究和创作,已经成为笔者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的执著,一方面源于沉湎子冈牌的传统魅力,另一方面渴望实现子冈牌的当下创作。我们迎来了中国玉器史上无数不多的兴盛时期,应该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具有时代特色的玉雕作品。这是玉雕手艺人的职责所在,也是当下社会对玉雕创作的希冀所在。
关键词:苏州 子冈牌 陆子冈 创新 创作 感悟
无论从苏州玉雕还是整个玉雕界来看,陆子冈的贡献是决计无法抹杀也不容忽视的,甚至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理由很简单,陆子冈对玉雕的影响绝非仅仅在于技法高度的营构,也非创立了子冈牌这一特殊的表现形式。而是改变了整个玉雕创作的理念,通过与当时文人阶层的互动,把诗、书、画、印综合调用到玉雕上,真正将玉雕从手艺上升到艺术。
在回归到笔者所置身的苏州玉雕,其所呈现的空、飘、细、巧的整体风格也是经由陆子冈的努力引导,在后续的发展演变中一点点塑造而成。现在很多人效仿陆子冈,把关注点侧重在技法,笔者在创作子冈牌之初,就已经下定决心:要从精神上追赶他的高度,而不是一味的模仿他的形,被他表面的东西所束缚住,尤其在当下这样一个创作环境中,保持这种自省的思维非常重要。
知易行难,从业20余年,很难说自己能达到某种高度,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笔者依然在朝向原先设定的目标前进,并且凭借个人的坚持,在子冈牌创作领域有了一些新的探索。子冈牌在开始兴起的明代算是创新的事物,那么到当代,笔者希望它依旧能保有新的风貌,是活的,能够与当代文化审美融合。陆子冈真若有宏愿,有寄托,这该是他所期望看到的。
一、形制多样化
在笔者的认知里,对子冈牌的发扬,最表象的层面,也是容易突
破的层面,首先在于对子冈牌形制的改变。这中间有一个微妙的变化过程,即单纯的为了改变而改变,真正将形制与创作融为一体。旧时子冈牌的形制之所以受到约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形制在封建社会是规矩和地位的象征,特别是玉器的形制,从周朝开始就有了严格的限定,非一般人可以僭越。另一方面,既然子冈牌是出于对书画的彰显,形制上多少就有趋近的必要。再就是古人对原料的认知也不同今日,创作可以不惜代价,料形整齐划一无有难度可言。
发展到当代,所有以上这些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冠玉子冈牌的形制问题,也就需要在新的语境下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
最开始求新求变的心理过于迫切,难免矫枉过正,笔者会在保留子冈牌传统规制的基础上刻意去追求随形,造就的局面便是随形终究压倒了规矩,看似是为了追求艺术,但不成规矩又怎么会有章法和方圆可言。直到后来创作《姑苏十景》、《十大古曲》,才彻底明白,所谓形的问题,材料的层面恐怕和主题层面需要并重才行,不顾材料,失却了玉雕的特性,不顾主题,雕琢意义又何在?更别提还有其他非牌类创作对子冈牌的启发。不管怎么说,通过长时间的创作实践,子冈牌在形制上的问题,笔者给出了自己明确的答卷。
二、题材多元化
从现存可以确定的文物来看,陆子冈在玉雕题材的表达上,并非像大众所理解的那般,全以书画,山水题材稳住,不乏世俗一点的花鸟和宫廷化的炉瓶器皿。很显然,这些不能成其为否定他文人风格的理由,只能说明他创作题材、思想的多元。市场对于笔者作品的认知大多也都建立在山水题材或者偏文气的题材之上,意识到这一点,笔者在创作中可以加入别的、新的题材。所有新的题材也并非凭空而来,只是区别于山水题材而言。比如我也有《加官晋爵》、《平安如意》之类仿古的、传统的作品。
再进一步,我觉得题材的多元化还体现在对题材的新演绎,我的很多题材看似仿古,比如《渔樵耕读》、《八骏图》以及《岁寒三友》。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和任何以往同题材的作品都不一样,他们是独一无二的,而这,也是多元化,并且相较于题材扩充的多元化,更加重要。
三、立意丰富化
传统子冈牌表意相对单纯,文人精神和祥瑞福祉是最核心的部分,并且往往一件作品大多只凸显某一方面,有些表达精神气节,有些表达趋吉纳福意愿……相较而言,文人气息最为浓重,也就使得子冈牌的表意越来越趋于程式化。当代子冈牌创作最大的空间就在于意义上的重新确立,几乎没有太多限制,所以我们能发现,很多全新的题材和表达方式(摄影、薄意、雕塑)等掺合进来,并非为了题材和技法的创新,全在于意以表达的需要。
姑且勿论这些适当与否,但由此传递出了非常明确的讯息:玉雕对于多重化意义的渴求。至少独立于文人精神和祥瑞福祉之外,还可以有一些新的意义添加进来,比如哲学思辨、现实映照等。还有就是,现在的作品越来越难归结为一个表达主题,而是多种相互叠加。我的作品《浮生五味》、《菜梗谭:造化人心》都是处于这样的考虑,一
件作品至少融合了诗画摹刻、文化传承、哲学思辨等意义,远超出了
传统子冈牌所承载的内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子冈牌终归还有实用化的一面,当下则失去了这样的环境和土壤,玉雕艺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甚至开始将底座也作为作品的一部分。这种发挥和再创造,更加促成了意义的多重化。
陆子冈创造出子冈牌,传下这个行业,等于在黄昏里挂起一盏灯,目的并非让人贪恋灯本身,而是更好的前行。笔者将自己的这些拙见和心得分享出来,接续一盏灯,也不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子冈牌创作的空间莫大,未来的路无止境,但因为这一盏盏灯的接替,最终总会将人送抵目的地。
参考文献:
[1]博观.大国玉魂[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4.3
作者简介:
陈冠军,男,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副会长,冠玉坊创始人。陈冠军少小离家学习琢玉技艺,从艺伊始便对明清作品尤其是子冈牌深感兴趣。从业二十余年来,始终坚持创新创作子冈牌作品。其创作的子冈牌薄意山水牌,文静恬淡、意趣高雅。子冈牌型无所拘泥,丰富多姿。尤其是近年来,尝试和田籽料的崭新创作理念,并不断完善成长,小有成果。其代表作品多次获得“天工奖”、“子冈杯”等业界专业评比活动金奖。在保利拍卖、博观拍卖等诸多拍卖会场上,成交斐然,深受玉器爱好者及投资者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