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针绣工艺的绘画语言表现探析

[日期:2019-07-10]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乱针绣源自西洋油画和刺绣,它突破了传统刺绣范式,色彩瑰丽多变、画面立体感强,对传统绘画有相当充分的把握,在现代生活中展示着独特的风采与魅力。下面从乱针绣艺术个性及审美价值入手,对乱针绣工艺的绘画语言表现进行探析,希望能有助于乱针绣的传承及创新。


  关键词:乱针绣;艺术个性;绘画语言;表现


  乱针绣是将刺绣工艺作为一种绘画语言来进行美术创作的画作,它有机结合了绘画语言及刺绣工艺,使刺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而其对绘画语言的表现也成为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乱针绣艺术个性及审美价值


  乱针绣产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江苏丹阳,是中国著名美术家、思想家及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和学生杨守玉(时任吕凤子开创的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女红班老师)凭借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底以及能诗能章、能画善绣的文化修养,通过多年实践操作、改良及再创作而诞生的一种神奇的新型绣种,被当今誉为中国第五大名绣。


  乱针绣运用刺绣的形式却不束缚于传统的技法,非但没有受制于针线工艺的局限性,反而通过灵活地运用,更加发掘出针线的丰富性,使画面更有层次感和活力,看似在绣,其实在画。较传统刺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密、实、平的表现手法而言,乱针绣疏、松、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有巨大突破,把绘画笔法融入到刺绣针法表现上,用针代笔、线代墨(颜料),层层叠加、针脚繁密、针法多变,色彩层次丰富、有强烈立体感,这些表现是因为乱针绣制技法与绘画技法的结合。乱针绣基于传统的刺绣工艺,通过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引彩线的交叉针法将刺绣对物象逼真的描摹和绘画的制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创作出生动、立体的绣面效果。还有超越传统刺绣(甚至绘画)丰富变幻的神秘色彩。乱针绣的色彩相当丰富,它运用了不同粗细的各类色线通过灵活多变的交叉或不交叉针技法使色线交融叠加,让色彩精彩纷呈,因为乱针刺绣多用蚕丝线,由于蚕丝的特质(反光)关系,刺绣的竖斜色线的色泽较亮,而横斜色线的色泽较暗,线条不同角度的交叉覆叠而让色彩产生独特的变化,这是油画与其他绣种无法比拟的。以及多层、多变的细腻工序和绣工技法。乱针绣通常最少要分三层进行刺绣,好的作品甚至要五到六层才能完成,直到绣品达到甚至超越参照彩稿(绣制作品的期望效果图)的效果而最终以艺术品呈现。


  乱针绣的绣制流程,乱针绣在绣制前:把绣料上好绷后放置在绷凳上,把要绣的图案构描在绣料上,也可以把图案喷绘打印在绣料上,配好、编好所需色线,准备好刺绣专用针、剪;绣制时:第一层打底,用针引色线先远后近,先下后上的长粗(因画而异)交叉线条根据绣者的思、想,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游走铺设出基础色相,线色比画稿稍浅、亮,这基础造型的打底工序至关重要,它犹如素描的铺大调子,以便把握整个画面的色调、结构关系,绝非可有可无;第二层刻画,通常针脚较第一层稍短,线条稍细,先用灰、暗调子的主色线加强后面和下面的内容结构,再用明、亮调子主色线加强前面和上面的内容结果,此时要重视物体之间及物体与画面的关系,色相基本完成;第三层对整个绣品进行归纳、点睛,用再稍细、短的辅助色线条调整处理针法与针法之间的关系及色与色之间的关系,根据整体效果进行找差补漏、点睛,色线完成。根据需要,可以继续不断的修饰完善,直到最后的乱针绣艺术品呈现;绣制后:下绷、装裱。


  “善绣者必善绘”是正则绣创作的基础。作者要拥有扎实的绘画基础和敏锐的艺术感知能力,加之善用针线和创作的激情,才能通过画面准确的表达内心,而且更加强烈。因此正则绣作品是细腻的也是奔放的,是内敛的也是热情乱针绣的审美价值极高,它多是作者依托现实生活,从社会生活、自然景观中获得情感体验,以抒发心中之情。乱针绣画面逼真,色调和谐、色彩丰富,精致而高雅;乱针绣基于西洋的绘画工艺,汲取色彩应用法则,追求整体性的色调,重视照应冷暖色调与色彩层次的对比关系,呈现出自然、真实、立体、艺术的客观世界;乱针绣题材广泛,举凡风景、静物、器皿、人像,无不可入乱针绣。


  二、乱针绣工艺绘画语言表现


  (一)绘画构图语言


  乱针绣追求的第一个原则就是画绣一体,必须紧密结合画与绣,构图务必要遵循绘画原理。一方面,乱针绣的构图讲究对称、均衡,但这并非绝对,而是一种与逻辑相符的关系;另一方面,乱针绣的构图对对比关系有巧妙运用,包括色彩对比、形状对比,同一幅乱针绣作品可同时运用多种对比,也可只运用一种对比。在构图方面,乱针绣另辟蹊径,通过独特的解释、新意进行结构布局,包括品字形构图、三七律构图,这两种构图一般都被称为永衡的三角构图或黄金构图,前者指的就是同时在画面上出现三个物体,呈现出三角关系,仿佛一个品字,而后者则是把画面按照三七的比例进行分配。实际上,当创作者通过统一将要表现的物体、形式、主体、背景、造型以及色彩、笔触、线条、材质等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时就已经与乱针绣构图宗旨接近了。


  (二)绘画线条语言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绘画的源头都是以线造型。传统的西方绘画线条严格遵循造型要求,是描绘性线条,紧贴对象真实运动以及体积的绘画语言表现,随着形体的变化而自然形成。乱针绣(正则绣)第三代传人吕存先生的写实作品既继承了一般刺绣作品细腻丰富的特点,亦可慢工细活亦可粗针大线,致力于生动地表达情景,有着油画的感觉。(作品:银饰与青花,天禄,中国龙,徽州民居);写意的画作是吕存独有的艺术情怀和技法,寥寥数针看似随意,却准确又激情地表达出画面和内心,功成只在一念之间,是高度的心手合一之作,是理智与情感的激情碰撞。多一针不可,少一线不行,如同速写的表达,以形写神,又饱含写意中国画的艺术精神,是有生命力的作品,这是乱针绣(正则绣)作品的新高度和独特艺术气息。与此同时,西方绘画非常重视独立表现线条的审美意味,如吕存先生的作品《汶川地震》、《非典医生》,它由形入境、以色见形,动静自如、枯荣兼具,简单不失华丽、繁荣不失条理,针法技巧的绘画语言表现富有线条美感,但针针错乱、绝不招摇,整幅作品都服从画面的形与色的关系。在独立方寸之间,人们能体会到生命生生不息的真谛,感受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这些仿佛是乱针绣作品自然的流露。


  (三)绘画色彩语言


  虽然乱针绣在用色、配色等方面没有定法,一切主体都是创作者内心的感受,按照创作者的主题、意图及内容合理设计整幅画面的色彩、形体,然而对整幅画面的色彩来说,色调是调度员,仿佛一个乐队的指挥,把握并决定着画面色彩的表现力和最终的乱针绣画面效果。不管创作的乱针绣作品是多彩、单色还是对比,通常都把色彩和谐作为最终目的。当然,一些乱针绣创作的不和谐色彩画面也可对观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画面效果也在这种冲击中互生和统一,随之形成的色调比较锐利,仿佛乱针绣的乱针针法与表现技法,尽管看似毫无章法,实际上乱中有序、有理可抓。在用色上,乱针绣也和绘画相同,要严格遵循色彩为形体服务的原则,尽管针脚细密,但色彩层次鲜明,选择的丝线、十字绣棉线等材质能使画面呈现出独特的肌理感,让画面变得富丽堂皇、高贵,且绣线的光泽及其在绣制中角度的交叉等都让画面在不同视角、不同光源的变化中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而这样的变化在其他绘画表现中是不具备的,这正是乱针绣工艺中的色彩最显著的绘画语言表现。


  三、结语


  中国新的刺绣种类乱针绣开创了新范式,极富艺术个性与审美价值,是中国非常宝贵的、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待乱针绣应珍视、传承,更要在绘画语言表现上进行创新,促使乱针绣工艺的绘画语言能随着每一次新的尝试而拥有更强的朝气和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曾红.乱针绣工艺在现代旗袍礼服设计中的装饰运用[J].丝绸,2013(04):50-54.


  [2]杨娟,杨晓旗.刺绣艺术中人物绣的艺术语言探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10):94-96.


  [3]夏玲,汪育君,李娜.传承与创新:中国刺绣的奇葩乱针绣[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3(02):90-92.


  【4】吕存.大师吕存--正则绣的传承人雅昌艺术新闻2015.12.18 10:03


  作者简介


  汤祝萍 女 1968.7出生,高中生,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人,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乱针绣’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高中毕业后赴苏学艺(缂丝)回宝带徒100多緙丝工人,并带队自研、生产刺绣工艺品,为了提升产品档次,后陆续拜苏绣大师为师求学乱针绣,并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织绣企业,绣品远销国内外,织(緙丝)品被多位友人收藏,带领团队创作的作品屡获各大赛事大奖。


  陆扬 女 1975.10出生,初中生,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人,工艺美术师,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自2001年拜汤祝萍为师以来,一直以刺绣为生,协同老师创作的作品屡获各大赛事大奖,任祝萍刺绣分厂厂长兼技术总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