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扬州漆器运用现代科技在漆器文物保护中的运用

[日期:2019-07-1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髹饰艺术是一门比书写更为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历代能工巧匠,留下来数以万计的精美漆器,这都是古代工匠根据当时、当地所能运用的经济环境、材质认知、工艺手段和审美理念创造发明出来的。本文主要以现代科技手段在漆器文物保护中的运用案例,展现扬州漆器在漆器的文物保护、研究、复制活化和漆文化技艺的传承方面的重要意义。使我们能够将悠久的漆器文化得以传承,以其特有的生命力,薪火相传,绵绵不断地积累而繁盛。


  关键词:扬州漆器 现代科技 复制保护 发展传承


  一.漆器文物研究保护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中国漆器源远流长,运用现代科技保护意义重大。跟随悠久历史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也不断提升,“中国漆器”这一词语早已借助现代信息化的力量传播到了世界。漆器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由中华民族的祖先所创造发明,在漆器历史的演变中,其种类繁多,工艺复杂。一直以来,全国各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漆器,但由于其组成和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加之出土漆器的保护技术不成熟,使得我国古代漆器的考古研究相当薄弱。


  扬州是中国漆器发展史上延续时间最长、从未经断裂的产区,目前仍然是全国漆器生产和销售最好的地区。就扬州博物馆馆藏文物来看,扬州的漆器,在汉代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扬州本土汉墓中出土了一系列的漆器,这些漆器数量众多、工艺精细,造型自成体系,漆绘自成风格,相比于长沙、武汉、成都的漆器,更具扬州细腻特色。但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早期很多漆器精品保存很是困难。近年来,扬州漆器厂与扬州博物馆通力合作,复制了一批扬州汉墓漆器。


  二.漆器文物保护研究的意义。


  漆器作为我国古代人民的一项重要文化发明,是中国极具特色的文化遗物,是文物中一个重要的大类,对研究中国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对漆器的文物保护、研究、复制是有重要意义的。作为漆器文物,仅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半个世纪中国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土的战国秦汉漆器就有四千多件,涉及的漆器种类几乎涵盖了已知的所有战国秦汉漆器类型,其中很多制作极其精良。由于漆器在刚出土或保存在水中,处于饱水状态时都是完整的,漆膜和漆胎之间仍然比较匹配、完好,一旦脱水或者经后期处理后就会发生变形、脱皮、开裂等这样那样的问题。从材料学观点来看,漆器文物实际上是由漆膜和漆胎两大部分组成的一类特殊的复合材料。长期的地下埋藏作用使二者的组成与结构都发生很大变化,使原本相互匹配的漆膜和漆胎之间产生了失配现象,一旦脱水就会产生变形和破坏,导致我们无法近距离观赏到这些珍贵的历史印记。目前,出土漆器文物的保护已经成为文物保护研究领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国际难题,经过多个国家的执行案例,根据复合材料的原理,采用新材料技术和方法,保持出土漆器文物漆膜和漆胎完整性和匹配性,实行复制活化保护。所以急需要让漆器文物“活”起来。


  三.运用现代技术在漆器文物保护中的运用


  西汉•彩绘云气鸟兽人物漆面罩出土于1974年扬州东风砖瓦厂汉墓,该面罩为木胎,由顶面、左右侧面、背面四块拼合而成。顶面呈前挑式盝顶,侧面下端各留一马蹄形缺口,便于拿放和枕端伸出套合,背部中央开一方孔,以便墓主灵魂出入。通体髹朱漆地,以黄、黑色彩绘云气纹,云气间饰珍禽、瑞兽。整器髹漆工艺成熟,纹饰华丽精美,不可多得。扬州漆器厂原样复制出了彩绘云气鸟兽人物漆面罩。这也是扬州历史上第一件复制的漆器文物,这批汉墓漆器在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展出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2015年扬州建城2500周年城庆之际,扬州漆器厂运用现代科技试制了漆艺白龙纹梅瓶。白龙纹梅瓶是以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为原型的,此文物为元代的陶瓷器,梅瓶造型秀美,纹饰精美生动,蓝釉呈色鲜明纯正。产品成功将秸秆与激光下料技术融入到漆器坯胎制作中,利用秸秆成本低、易成型等特点,改变一直以来使用木胎为主的制作方式,并将该梅瓶规格在馆藏梅瓶的基础上按比例缩小,作为了城庆礼品发售,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彩绘云气鸟兽人物漆面罩与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研发复制成功,基本实现了漆器文物的复制工艺生产形式,为传统漆器装饰及漆艺产品的复制方法提供了更科学、更可行、更效率,效果更好的创作形式,可以说给了复制与活化漆器文物极大的信心与技术支撑。


  扬州博物馆收藏了众多不同时代出土的漆器,但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有相当数量的漆器文物或破损严重,或即将毁灭;也有许多漆器埋藏于地底下千百年,受地下水和各种菌类等的侵蚀,其胎地通盈水分,结构松散、纤维素等降解严重,出土后若不加任何保护处理,任其干燥,器物将会发生严重的收缩变形,造成不可逆转的漆器文物变质和损毁现象,甚至会使漆饰完全破坏,从而使精美的漆器失去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此前提下,2018年扬州漆器厂和扬州博物馆再次联手合作,再次复制活化17件漆器文物。分别是骨石镶嵌挂屏类4套;刻漆挂屏系列2套;明江千里点螺漆盘系列4套;骨石镶嵌漆盒1个;平磨螺钿仿古家具2套;平磨螺钿小桌屏1个;平磨螺钿漆盒1个;刻漆插牌1个;平磨螺钿挂屏1个。其中最具扬州漆器特色的为江千里和周柱的《清江千里点螺钿圆盘》《清博古花卉周制四条屏》。


  清江千里点螺钿圆盘


  清博古花卉周制四条屏


  运用现代科技为传统工艺服务,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漆器遗存的寿命,保护其历史信息,使其尽可能长久地为人类的文明、经济的发展服务,我们必须对其物质形态载体进行很好的修复和复制活化保护,以期留传更加久远。


  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漆器文物复制活化的积极意义正在于此。扬州漆器在漆器文物的复制活化保护、科学研究、深入探索漆器文物工艺技法、借助科学的手段,为复制活化漆器文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将对于人们认识自己的历史,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当代和未来漆器艺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扬州漆器也急需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在漆器文物的保护、复制活化方面进行选择性的改良和创新,将悠久的漆器历史文化完美的继承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①《扬州漆器史[M]》长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


  ②《中国髹漆工艺与漆器的保护》张飞龙2010


  作者简介:


  文举,1981年出生,工艺美术师。0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漆画专业。现在扬州漆器厂工作,致力于漆器稿件的设计与工艺创新,运用理论联系生产,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极的、更好的为漆器事业服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