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作为纤维艺术的重要分支之一,乱针绣的艺术价值在于其能够给传统艺术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它的艺术语言、开拓性创造思维以及自由性特征均与现代(后现代)美术思潮相同步、相融合,不仅注重体现艺术形式的多维性与多样性,同时也强调了技术与材料的多重性与综合性。基于此,本文重点对乱针绣的针法技巧以及艺术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乱针绣;针法技巧;艺术特征
乱针绣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是当时我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项革新,由我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和杨守玉教授首创。乱针绣历经八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日趋成熟,基于其独特的针法以及极强的视觉表现力,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艺术品种,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乱针绣与民间工艺刺绣的区别不仅是针法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创作理念的更新。它充分把握西方传统绘画的重要特征,即素描语言和色彩表现,创设作品的境界。
一、乱针绣针法技巧
(一)制作方法
乱针绣的制作方法,即为“乱针技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不同方向的直线用交叉重叠刺针表现物象的体积感、空间感和色彩变化。乱针是超脱了“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传统技艺束缚,加强作品艺术表现力的创新。具体来说:第一,基本针法。“乱针绣”是用直线的交叉、重叠造型.即用粗细、长短不同的色丝组成丰富多彩的面来表现物象的形体和质感。第二,特殊针法。“乱针绣”借用民间流传的叠圆、结子、高肉(浮雕式)等针法以表现物象的特殊肌理和光泽.加强空间表现力度,并且特殊针法只能在小面积范围使用否则画面显得凌乱破坏整体协调而缺乏美感。比如结子,即用色丝打结成点固着在画面上,造成虚形雨点状效果的色块。又比如叠圆,即用机针刺出来的凸显画面的主题色块。再比如高肉(浮雕),即有浮雕效果,用废纸、棉球、碎布作填充物,经塑形固定铺针刺线。能够起到凸现画面、加强立体感的效果。基本针法和特殊针法是用点、线、面的造型元素来构筑物象结构和色彩并表达作者的精神状态向观众传递一种审美情绪[1]。
(二)制作程序
步骤一:平铺打底。将预先创作的画稿用电脑技术打印放大到绣面上按画面颜色满刺一层底色分清轮廓,增加色线厚度。刺底色时用线宜长宜粗排针疏松.不要交叉和重叠走针方向与物象面形相吻合,各个面上的线条方向基本一致。
步骤二:完善细部。用交叉重叠法将色丝绣到物象和背景上分主次逐个做实做细。先绣面积大的色块、背景及远的物象再绣面积小的、前景物象附着物体的纹饰及引人注目的小件物品最后做。每做一处都要照顾到整体及各个物体间的相互关系包含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及环境色之间的互为映衬相互照应,从而达到统一色调的效果。
步骤三:艺术处理。调整整体与局部的互应关系,加强线条的变化意趣和光线色彩的变化情趣使光线和色彩统一呈现出和谐的色调美感。这一层绣面上的线要下针肯定刺得活刺得轻松,线的方位、长短、粗细、疏密都要精心设计。用针肯定,便显出针力。针力和笔力一样,是针画艺术的生命力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也是衡量作品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志。
综观乱针绣的创作过程,在创作理念上它是有别于其他刺绣的。在用针方法上要做到乱而有序,乱而有理。乱针平针,以乱针为主;基本针法与特殊针法以基本针法为主;局部、小件施以特殊针法,但不失“乱“的理念。在制作程序上要求用针先疏后密用线先长后短先粗后细,先大面后小面,用色先浅后深,先冷后暖先灰后艳.线线衔接,层层复加,步步深入[2]。
二、乱针绣的艺术特征
(一)极强的视觉空间意识
民间工艺刺绣以平面表象为主,即使有些花鸟、草虫之类作品能栩栩如生,也只是靠色彩丝线的深浅排列,借用传统的凹凸法(即明暗画法的初型),以形似为理念的规范操作来表现。乱针绣却移用了素描明暗法则,钢笔画、铜版触刻技法,通过笔触的交叉、重叠、疏密排列,创造物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恰到好处地表现物象的透视变化,物象的体量和质感,以及空间位置。
(二)丰富的艺术语言
民间工艺刺绣渗透了许多装饰艺术的语言,而乱针绣不仅包容了装饰艺术语言,还更多地移用、拓展了绘画语言的范围。所谓绘画语言,是指视觉艺术中用一种视觉符号来表达内在的价值趋向,如直线的坚强、曲线的柔美、三角的稳定、正方形的公正、圆的丰满等,以表达心理感受的艺术境界。乱针绣的艺术语言包含绘画语言、装饰语言,还用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如丝线光泽的富丽,针线排比方向的多变,色丝重组叠加后的空间混色效果,丝线长短、粗细所体现的粗放与精致的肌理效果等,来完善人们的视觉美感体验。
(三)广泛而不俗的内容选题
民间工艺刺绣题材基本上都取于民间的传说和神话以及喜庆、延寿、吉祥、梅兰竹菊松等图案。这跟从艺者的农耕生活、民间习俗密切相关,因而多为群众喜闻乐见,并以适用为目的,迎合大众以物寄情的心理要求。由此可以得知,乱针绣的制作者基本上都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的,是从自然景观和社会事件中来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抒发心中之情。作品题材贴近群众,取悦于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从大自然景观到都市风韵、农舍小品,由人物肖像、动物飞禽到花卉、器皿,无所不有。艺术上以景抒情,寓情于物,表现自我。因此,乱针绣展示的画面真实可信,美艳动人,反映现实,美学价值较高。近年来,以装饰为目的的抽象样式入画,也逐渐为群众接受。新概念、新思维、新视野,逐渐成为人们审美的新趋向[3]。
(四)具象写实与装饰的完美结合
乱针绣作品多为具象写实性绘画的复制、移植而来。早期以临摹古典油画名作为主,后又与当代画家合作,一绘一绣共同创作,充其量只是一种工艺制作。随着当代意象绘画、装饰绘画的盛行,乱针绣的移植越来越多样,乱针绣的创作就显示出多元化倾向,抽象性绘画也有待艺术家尝试。
三、结语
总而言之,乱针绣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传统刺绣无法相提并论的,其审美效果不仅有素描、油画的逼真感,还有装饰艺术的形式美及工艺作业带来的针法肌理和材料质感,犹如绘画的笔触和颜料。乱针绣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工艺美术,从平面构成,拓展成凸面立体的浮雕绣。针法的自由发挥和多变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独有性均说明了乱针绣是一个充满蓬勃活力的现代绣种。
作者简介
汤祝萍 女 1968.7出生,高中生,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人,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乱针绣’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高中毕业后赴苏学艺(缂丝)回宝带徒100多緙丝工人,并带队自研、生产刺绣工艺品,为了提升产品档次,后陆续拜苏绣大师为师求学乱针绣,并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织绣企业,绣品远销国内外,织(緙丝)品被多位友人收藏,带领团队创作的作品屡获各大赛事大奖。
陆扬 女 1975.10出生,初中生,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人,工艺美术师,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自2001年拜汤祝萍为师以来,一直以刺绣为生,协同老师创作的作品屡获各大赛事大奖,任祝萍刺绣分厂厂长兼技术总监。
参考文献
[1]臧勇,任雪玲.乱针绣的诞生及其绣作解析[J].丝绸,2015,(05):52-58.
[2]莫元花.绣苑奇葩——乱针绣[J].金田,2013,(05):95.
[3]银霞.在乱针绣工艺中绘画语言的表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