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玉雕有着千年的发展历史,传统玉雕的创作表现形式早已是司空见惯,缺乏新时代发展的特色和创意表达,传统题材的玉雕作品也渐渐的不为现代青年消费者所接受。处在当今注重个人内心表达与呈现的社会,如何才能让传统玉雕进入青年人的视线,对这一门传统手工艺产生兴趣爱好,从而使得非遗传统玉雕文化在青年一代的手里得到延续、传承和发展,本文就此做一番研析。
关键词:传统玉雕、设计、青年、流行
一、传统玉雕的价值体现
“玉不琢、不成器”,传统玉雕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玉石自身之上。自古以来,玉雕作为中国独有的技艺,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玉雕手工艺者运用巧妙的构思,以铊作为工具,以水与金刚砂为介质,通过琢、磨、钩等技法,使得玉石从璞玉中脱颖而出,成为精美绝伦的玉雕艺术品,同时这些由天然石材雕刻出的艺术作品还具有很好的观赏性以及把玩使用性。
除去玉石自身以及加工工艺,玉雕的价值还体现在玉雕作品题材的文化寓意。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传统玉雕题材多数是值得赞颂的、具有吉祥美好祝福的内容,这样的玉器既是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同时又是人们寄托情感的纽带,还是借玉抒怀铭心的不二之物。
二、当下青年人喜好的流行物件,传统玉雕为何没有占领一席之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对“新中式”流行物件感起了兴趣,包括中古家具、茶杯茶器、摆件雕塑等等,而唯独传统玉雕却没能占据一席之地。“新中式”物件是注重表现与形式的表达载体。
“新中式”物件日渐流行起来的原因,是因为青年人受自己的知识构成和生活习惯引导,通过这些物件表达自己期望的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从表层意思来看生活方式是代表了一种产品的使用和消费方式;到中层能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体系;到了最稳定和持久的一层,反映的是人们的价值体系和个性特征。生活方式反映了青年人如何使用他们的时间,如何对待周围的事物重视程度几何,以及如何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宣扬一种生活方式,最表层是宣扬一种消费方式,真正被宣扬的其实是价值观。而正是因为这些“新中式”物件本身所代表的精神令年轻消费者从中找到了共鸣,所以大家才会对它们日渐迷恋。
在青年人潜移默化的思维观念中,传统玉雕是属于长辈们喜好的东西。看似吉祥又题材古老的玉件,表露的是精致却又繁复的雕刻工艺,好不容易让人看中一件心仪的美玉但又被昂贵的价格拒之门外。青年人对玉石材料以及玉文化本身缺少了解,弄不明白玉雕的价值性和文化内涵,想象不了只有好原料、好设计、好工艺才能有好产品的传统创作思维。而传统玉雕在设计内容、设计样式方面,虽然玉雕行业内一直强调要将设计创作要有突破和创新,可完工的新品却终究没有深入到青年人的心里,因而也就没有形成青年人“戴玉”、“爱玉”的流行风尚。
三、促进传统玉雕在青年一代中发展的思路
(一)走进校园普及传统玉雕文化,让青年人爱上玉
学校是青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让传统的玉雕文化进入校园课堂,能成为青年人新的知识点,并希望以此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审美和价值观,继而推动传统玉雕的发展是值得我们传统玉雕文化传承人去努力奋斗的事情。
笔者作为扬州非遗项目玉雕传承人,积极与本地高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传统玉雕文化进校园活动,推动学校开设传统玉雕指导课程,在课堂上向大学生传授玉文化知识和玉器制作技法,让青年人喜欢上玉。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一是有助青年人为代表的大学生们,增强对传统玉雕的了解,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使他们喜欢上传统玉雕;二是有助扬州玉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技艺推广,在院校青年学生中发掘出热爱传统玉雕创作的专业人才,形成推动传统玉雕发展新的动力源;三是有助于促进玉雕行业内技艺传承的方式的改变,进一步推动行业内工匠精神的弘扬。
(二)积极吸收引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推广普及传统玉雕。
当今的社会资讯发达,文化知识传播手段多,信息普及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互联网、微信、QQ、抖音、短视频、VR等等新的传播手段都是青年人喜好和热衷的信息知识渠道。运用好这类新兴的媒体传播技术,可以在青年群体中快速的普及传播玉知识,让普通人都能知晓和懂得传统玉雕所涵盖的玉文化内容,增进青年人对玉雕产品的爱好,进一步拓展和推动玉雕产品的销售市场和销售数量,促进传统玉雕的发展。
(三)运用材料和设计理念要吸收流行元素,从迎合青年人的喜好着手,促进传统玉雕的发展。
认知的发展和成熟,都会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青年人对某件物件的喜欢,往往就是觉得好看,喜欢,没什么特别的理由。这体现出他们对物件自身带有设计独特、材料运用合理的特质情有独钟。视觉传达是传统玉雕设计理念的表达方式,玉器的创意设计表达体现的是应用性和价值性。传统玉雕创作注重的是材料的选用和设计的精美,由此制作出的玉雕作品就决定了它本身的价格是很高的。
在青年人的眼中,好的玉石材料本身就已经足够完美,不需要过多雕琢,只需简单的造型就能自然呈现玉石自身的美貌。做东西,就是让深藏于内心看不见的东西显形。所谓的作品有灵气,其实就是创作者设计中投入的自我心态。
青年是未来和希望。了解和掌握青年人对玉石材料和设计上的喜好要求,对于传统玉雕传承者来说,在创作设计中应该加以重视和消化。被传统题材固封的设计思维,不妨放飞一下心绪,紧紧贴合青年人的观点和喜好,撷取传统题材中的文化元素,结合生活中的习惯,设计出抽象化、简约化的新形式作品。这样既可以让青年人喜欢上玉件,又能增加创作者的经营收入,难道这不也是传统玉雕发展的一种体现吗?
让玉雕成为一件有温度的物件,融于心,方可表达情。在国内经济市场变化的大环境下,作为传统玉雕的传承者应该把握、适应青年人消费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调整和提升自身的文化积淀,善于从传统题材和现代生活里汲取艺术元素,用心创作,多设计符合当代青年人生活的作品,这样做一定会使我们传统玉雕工艺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士奇著.《中国玉文化》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15.10第二版
2、Fancy,《品牌在谈论生活方式的时候,到底说的是什么》,2018
3、赤木明登著,《造物有灵且美》,湖南美术出版社2016.
4、朱和平著.《中国设计艺术史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6
[作者简介]张军,女,汉族,1969年生,江苏扬州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传承人,中国青年玉(石)雕艺术家,中华传统工艺大师,彩色宝石鉴定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石雕刻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扬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玉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扬州市艺术品行业协会副会长,2017扬州市艺术品行业十大领军人物。自幼受玉器艺术熏陶,1983年开始从事玉器雕刻,从艺至今已有三十余载。在产品设计和制作上,吸收了扬州玉雕传统技法精华,力求艺术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