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青铜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品类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风格独特而著称。本文首先将对青铜器的历史发展做个简单的了解,对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进行分析论述的方法,阐述了从商周时期青铜器的艺术发展到特点,造型到纹饰等着重分析,论证了商周地域的青铜器作品主要器类和造型样式、装饰手法等。得出了商周青铜器的一些艺术风格,现今得以学习。
关键词:青铜器、商周时期、文化特征、造物风格、
目录
商周青铜器的概述
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
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商周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之美
青铜器的设计意匠
正文:
商周青铜器概述
我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不单是盛物用的容器,同时也是宗庙中的礼器。青铜器的数量可以表示出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铜器形制的大小也可以显示出权力的等级。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类就是鼎,也是最重要的礼器。远古的青铜器可以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大类。商朝的统治最终在社会矛盾的浪潮冲击下崩溃,被周朝所取代。西周的青铜文化是在晚商青铜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周人在全面继承殷商青铜工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器类、器形、纹饰和铸造工艺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造和更新,把青铜文化推到了最鼎盛时期。
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
商代中后期到西周前期,也是中国青铜器艺术发展里程中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商代青铜器艺术庄严、华贵、神秘而带有几分狞历色彩的审美特色,突出的表现在作为祭祀礼器的一些炊食器、酒器和乐器等作品上,其重要代表作品有司母戊大鼎、四羊方尊、龙虎尊、小臣艅犀尊等。
商代青铜器艺术的风格特色为周人所继承。西周中期的穆王时期以前,青铜器的基本面貌与商代后期没有很大的差别,可以视做前后连续的统一阶段。就其本质意义而言,也是最充分地体现着中国青铜器特征的阶段,是青铜器艺术发展最辉煌高峰的时期。西周早期也曾出现了不少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的青铜艺术作品,如何遵、令彝、大孟鼎、淳化大鼎、伯矩鬲、折觥等。
西周时期青铜器发展的阶段性:早期,承袭商代风格,但也未必因此而淹没周民族自己的文化因素;中期穆王至夷王之世,西周时代艺术特色在商、周风格转换过程中逐渐凸现,后期由厉王至西周末世是西周风格最后成熟并开始走向衰落时期。
从西周中期开始,青铜器在性质和艺术表现出现了深刻的变化,在周代礼乐制度和等级观念支配下的青铜器制造,逐渐增强了现实的、理智化的色彩,商代艺术那种森严、神秘、恐怖的气氛日益淡化直至消失。
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青铜器,就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中国古代青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品种已很丰富器型多种多样,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浑厚凝重。商周青铜器艺术装饰承接新石器时代艺术中若干精髓,经过长期绵延不断的变化,形成独特的体系,在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商周时期,青铜的冶炼业作为生产力的标志而达到高峰。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作为“礼器”的艺术精神特点:中国青铜器的大宗是青铜礼器。这是中国青铜器的重要特征,在世界青铜器家族中担任绝无仅有的角色。是强调青铜器在社会物质文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造型与装饰艺术特点从造型艺术的观点看:许多青铜器又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与造型及装饰方法的密切联系,说明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传统。形成独特的体系。从青铜器的纹饰上看,有饕餮纹、雷纹、弦纹、鱼纹、鸟纹、龟纹等。
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商周时代生产科技和艺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造就了以狰狞为美的审美文化时尚也呈现了我国奴隶制残酷本性。综上所述商周的青铜艺术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它以品类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风格独特而著称,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商周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之美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青铜冶炼技术的步成熟,从出土的青铜器来看,无论在造型设计、花纹装饰,还是在铸造技术上较前代都有明显的进步。此时期的礼器种类增多,器物纹饰主体已是兽面纹,并开始出现了铭文。
饮食造型等
在青铜器造型系列中,最重要的是饮食器和酒器。由于鼎被看做奴隶主贵族政治权力和神权的化身,使饮食器在青铜器中居于显赫位置。
[食器造型]
商代饮食器种类不多,主要是鼎、鬲、甗、簋。这些铜器虽未脱出实用目的,但在设计、制作上都取十分庄严厚重的形式,属于重要的礼器。
例如商代的簋,在商代形式比较简单,其基本造型特点是圆腹、侈口、圆足,有俩个装饰性较强的耳,整体造型左右对称,端庄、稳重。西周时期簋的造型也出现了丰富的变化,有的加了盖,耳下加垂珥。圈足之下增加了作为底座的方“禁”或“兽足、象首”。作为王室重器的㝬簋,是西周后期簋类的代表性作品。
在实际应用中,饮食器的组合中包含着大与小、奇与偶、方与圆、高与低和数量多少的不同,形成错落有致的统一变化。
[酒器造型]
商代和西周前期,酒类器皿在青铜器中占比重最大,有些器物的造型代表着这一时代最高的艺术水平。青铜酒器的造型系列主要有:
饮酒器:觚、爵、觯、角
温酒器:斝
盛酒器:尊、方彝、壶、卣、盉、瓿、鸟兽尊
挹酒器:勺
从外观看,酒器造型主要有三足器与圈足器俩中类型,这与它们的使用功能之不同直接有关。三足器一般是为了便于在器身下部生火加温。贮酒器下加圈足则是为了保持重心的稳定。
[水器造型]
青铜水器主演有供盥洗之用的盘、匜、鉴、醽、缶等,也用于盛酒。
盘与匜共用于起居活动场合,盂和鉴多为大器等。
[乐器造型]
古代乐器至周代而大备,按八音分类有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种制作材料。其中的钟类打击乐器,依性能、造型、使用方法之不同,有铙、钲、铎、钟、镈、句鑃等。由作为三代青铜器之总称的“钟鼎”一词可以见出古人对于钟一类器物的特殊重视。很多作品在纽和舞的部位铸出精美、生动的鸟兽形象。有的在钲和鼓部刻出长篇铭文,赋予庄重的纪念性质。
纹饰之美
商代人的神鬼崇拜,形成了商代青铜器纹饰庄重、狞厉之美,并以其精美绝伦的装饰造型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又一夺目的瑰宝。运用青铜这一材料,在青铜器纹饰中大量采用饕餮纹、夔龙纹以及凤纹、云雷纹等纹饰。这些纹饰大多是被综合异化了的动物形象,青铜器上通过对纹饰的神话、夸张处理,繁密的装饰达到一种神鬼崇拜以及对奴隶的恐吓、威慑的效果。神兽纹饰也表达出奴隶主期望得到上天、神灵、祖先的庇护,维护其长久的统治,青铜纹饰具有象征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意义。
相比之下,西周时期青铜器技术成熟,数量有所增大,但纹饰退化。青铜器上的花纹与商明显的区别为纹饰简净质朴,线条疏畅,但铭文占据了主要位置。西周青铜器以长篇铭文、精湛铸工、华美风格,为华夏文明树立了丰碑。此时期铜器花纹仍以兽面纹、龟鱼纹、龙纹、鸟纹、蝉纹、蚕纹等动物纹样为主,几何纹样次之。西周后期,动物纹退居于陪衬地位,而以环带纹、鳞纹、窃曲纹、瓦纹等占据了主要地位,同时纹饰中极少用三层纹饰,亦不用云雷底纹。此时期纹饰渐趋简单朴实,对称、中点的章法也少见,同时纹面与器面平,颇少突起的粗纹,这是西周时期铜器纹饰显著的风格。
青铜器的设计意匠
商周时期青铜器商周时代的工匠们从原始社会的陶器中借鉴了适合于青铜制造的造型样式,但是,他们必须改造它,使之能够体现新时代的需要,成为具有意识形态意义的新形式。同时,对青铜材质特点的充分认识与使用,也需要一个长时期试验、改进的过程。
总结
青铜时代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青铜器艺术的生命活力依然跃动于民族的血脉之中。有些现象颇值得深思,例如,盛行于夏商和西周时期的青铜酒器中的觚与爵,到东周以后为耳杯所代替,逐渐消失,所以孔子发出“觚不觚,觚哉觚哉”的慨叹。而在千百年之后,觚与爵等酒器的造型却被作为传统艺术中完美成功的创造而在玉石、陶瓷、犀角等多种材质的工艺创造中得到了复活。在民族艺术发展的长河中,对青铜器艺术的学习与继承又决不仅只是艺术样式的借鉴,它是一种强有力的文化精神,是活泼泼的创造力量,从历史的源头上奔涌直下,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先秦至两汉》李松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2]《中国古代青铜器鉴赏》徐昌义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
作者介绍
姜炤(1980年11月9日),中国金属工艺师,木纹金工艺传承人,其后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姜造”,它根植于东方的民族观念、习俗和价值观于自己的品牌和作品。创办人兼设计师--姜炤自品牌姜造创立以来,以精致的制作手艺,神秘的木纹金传统技术、独特的款式设计被熟知。中国觐鋆金银工艺博物馆艺术总监、金属工艺师、木纹金工艺传承人。第一位受邀参加巴黎工艺创新双年展的中国金属工艺艺术家。并拥有个人独立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