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南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设计创新呈现

[日期:2019-07-1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校园文化设计作为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既能满足师生的使用功能需要,又能满足广大师生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风格不统一、无设计美感、缺乏鲜明特色的文化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本研究提出将苏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设计中的理念,以昆山三所学校实际校园设计为例,深入研究地区传染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创新呈现方式,从而达到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传承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校园文化设计;苏南地区;传统文化;创新呈现


  目录


  1、前言1


  2、苏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及校园文化设计1


  2.1校园文化设计中融入苏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1


  2.1.1提升校园文化内涵1


  2.1.2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2


  2.2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2


  2.2.1再现与保留原则2


  2.2.2提炼与重构原则2


  2.2.3时空延续性原则2


  3、苏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设计中的创新呈现2


  3.1校园文化设计中加入名人文化的创意呈现3


  3.1.1苏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之人——朱柏庐3


  3.1.2昆山开发区高级中学背景与概况3


  3.1.3设计思路3


  3.1.4朱子家训融入校园专用教室设计呈现4


  3.2校园文化设计中加入昆曲元素的创意呈现6


  3.2.1苏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之问——昆曲6


  3.2.2昆山千灯中学背景与概况7


  3.2.3设计思路7


  3.2.4昆曲元素融入校园VI设计呈现7


  3.3校园文化设计中加入水乡特色文化的创意呈现10


  3.3.1苏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之自然——江南水10


  3.3.2昆山正仪中学背景与概况11


  3.3.3设计思路11


  3.3.4水乡特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长廊设计呈现11


  3.4校园文化设计中加入书法元素的创意呈现12


  3.4.1苏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之特色——书法13


  3.4.2设计思路13


  3.4.3书法艺术融入校园导视系统设计14


  4、对于苏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呈现的思考15


  5、总结16


  参考文献16


  1、前言


  传统文化,是一种文明演化过程中不断积累汇集而成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形式,是一个名族历史上不断沉淀的思想、风俗、意识形态的总体表现。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各地区都产生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戏曲、传统手工艺、语言文学、绘画、建筑风格等。【1】


  校园不止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更是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将苏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同,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升学生文化底蕴和审美品味。


  2、苏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及校园文化设计


  2.1校园文化设计中融入苏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2.1.1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新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各类网络文化、新媒体文化的冲击,自身文化建设手段不丰富、形式不够多元等问题。通过将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符号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在传统与现代的“对接”中实现办学目标,使学校成为既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又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的人才摇篮,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2.1.2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对象之一。通过将传统文化现代化、创新化呈现,让学生更乐于接受、认同、热爱,并勇当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愿意传承传统文化,就是传统文化的未来。


  2.2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2.2.1再现与保留原则


  对于苏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要予以保留,这是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对于优秀部分的保留与再现,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之一。


  2.2.2提炼与重构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承传统文化不能一成不变,要顺应时代潮流,通过优秀文化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结合,用符合时代审美的方式设计表现,将传统文化特色符号进行解构、重组,形成贴合时代需求的设计,才是有意义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2.2.3时空延续性原则


  历史的变迁离不开时代的步伐,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与时俱进的需求。通过巧妙地将地区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提炼的方式融入校园文化设计中,更符合新时代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通过创新呈现传统文化,本身也是丰富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


  3、苏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设计中的创新呈现


  3.1校园文化设计中加入名人文化的创意呈现


  3.1.1苏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之人——朱柏庐


  朱柏庐(1627~1698年),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名用纯,字致一,昆山玉山人。朱柏庐和归有光、顾炎武并称为“昆山三贤”。其《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在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被誉为我国古代家教名篇,影响颇为深远。


  《朱子家训》短短500余字,涵盖了劝勤勉学、励志自强、谦和体恤、修身累德等诸多方面,不仅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修身立世的要求,也与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高度吻合。


  3.1.2昆山开发区高级中学背景与概况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是一所年轻而富于朝气的学校,前身为昆山市玉山中学高中部,创办于1977年。学校坚持以“人文、发展”为办学理念,以“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培养具有新世纪特征的合格人才”为办学目标。坚持继承与借鉴相结合,用发展的视野构建学校的未来远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爱生、敬业、服务、奉献”的行业精神为支撑,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倾力打造学校品牌。


  3.1.3设计思路


  昆山开发区高级中学在2002年创建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时即提出以朱柏庐治家、治学思想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通过将《朱子家训》渗透进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走廊,每一个景点中,让学生逐步感悟“勤、俭、和、善、孝、诚”等治家格言中修身齐家的传统美德,时时受启发、处处受影响。


  3.1.4朱子家训融入校园专用教室设计呈现


  在昆山开发区高级中学校园文化长廊设计中,结合学校的特色课程教育,将朱柏庐的《治家格言》的内容做成石碑进行展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朱柏庐文化的兴趣。文化长廊以苏式风格为设计,复古的造型作为设计出发点,增加校园的历史文化感。飞檐立柱和复古的材质,体现文化长廊的特色和历史感,象征着传承和发展。文化长廊是人类文化信仰的庙宇和教堂,也和开高的整体朱柏庐文化氛围契合。


  同时在校园中设计了家训教室。家训教室的设计重点是,通过整体苏式古典风格设计,体现国学修养;朱柏庐的形象展示,还原文化精粹;墙面古代圣贤家训内容点缀,激发文化体验。


  通过集中展示朱柏庐文化精粹,提供国学文化体验,还原或再现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治家治学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的有效载体,并能满足学术研讨、交流或参观、访问的需要。


  3.2校园文化设计中加入昆曲元素的创意呈现


  3.2.1苏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之问——昆曲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戏曲艺术。昆曲,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山是昆曲的发源地,对于昆曲的传承有责任与义务。当代昆曲确实面临着困境:人才的流失;而要革新昆曲,又面临两难的境地――不对昆曲作较大的改变,就无法缩小昆曲与时代的距离;倘若做大的改变,昆曲就失去特性而不称其为昆曲了。而我们通过将昆曲元素融入校园文化中,培养学生对昆曲的认同与热爱,也是帮助传承昆曲文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3.2.2昆山千灯中学背景与概况


  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创办于1905年,坐落于亭林故里、昆曲之乡——千灯镇,原名集灵堂,是苏州市几十所百年老校之一。


  昆山千灯中心小学秉持“全国提高学生素质,建设一流学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宗旨,确定了“教育点亮人生”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建设“中国乡镇最美学校”的共同愿景,坚持“以德为核心,教育科研为先导,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课外兴趣活动为有机延伸”的教育工作思路,形成了“以昆曲、科技创新、体育教育见长,学生素质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


  3.2.3设计思路


  在昆山千灯中心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大量运用了昆曲元素、千灯元素、国学元素,在设计中摆脱常规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简洁而明快的方式,彰显昆山千灯中心小学的文化底蕴,并错层加入大量国际流行的儿童元素、彩色绘本元素,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中国与西方元素结合,树立昆山千灯中心小学独有的校园文化品牌。


  3.2.4昆曲元素融入校园VI设计呈现


  VI即视觉识别系统,是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丰富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校园VI系统包括两个部分:基础部分,包括标志、校名中英文标准字体、标准色、象征图形和吉祥物等;应用部分,包括办公用品、服装、室内外环境、公共礼品、视觉指示系统等。【2】


  在昆山千灯中心小学的校徽设计中,在原有的校徽基础上进行细化,调整上下左右的要素元素、标志的配色,达到视觉平衡。在标准色中,设立了蓝(C:100,M:100,Y:10,K:0)、黄(C:0,M:25,Y:100,K:0)、红(C:10,M:100,Y:100,K:0)三色。在字体的设置中,选择了更传统、简洁的汉仪演楷繁和Zapf Humanist 601 Demi BT字体。


  我们为昆山千灯小学特别设计了“千小教育”印、校园文化slogan、昆曲娃娃吉祥物“美美、雅雅”、“德智体美劳灯系列”logo。同时,取意于昆曲的形、色、角,千灯的桥、檐、塔等独特元素,设计演变为系列感、文化感、特色感强烈的辅助图形,运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为整个校园注入文化的魂。


  3.3校园文化设计中加入水乡特色文化的创意呈现


  3.3.1苏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之自然——江南水


  江南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地方。山水情人(叶千华)说:“江南文化是一种意境文化,一种诗情文化,一种画意文化,一种韵味文化,一种秀美文化。它蕴含在山水花木月夜晨昏之中,在雨露岚雾中缠绵,有着禅意般的美丽。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方文化的杰出代表”。


  昆山周庄,素有“江南第一水乡“的美称,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河埠廊坊、过街骑楼、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乡特色建筑、苏式建筑风格也是苏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本文以昆山正仪中学的校园长廊为例,深入说明如何将水乡特色建筑风格和苏式建筑风格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3.3.2昆山正仪中学背景与概况


  昆山市正仪中学(新校区)坐落于已有1400余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正仪古镇。正仪古镇地杰人灵,是昆山三宝“并蒂莲”的故乡,昆曲的发源地之一。


  昆山市正仪中学创办于1960年,1973年起开设高中班,是全市办学历史较长的高中学校。正仪中学沿着"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前进。学校经过多年实践,初步形成"文明、守纪、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


  3.3.3设计思路


  在昆山正仪中学的文化长廊设计中,将江南建筑中特有的亭台楼阁元素融入校园建设中,在校园一角中设立出一块“江南水乡园林”,使得师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在校园中感受水乡特色以及慢生活的意境。


  3.3.4水乡特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长廊设计呈现


  在正仪中学的校园文化长廊设计中,将江南水乡特有的园林长廊搬入校园,以木质结构为主,加入苏式园林中的圆窗、假山、书法作品、小品元素,在校园内构建一个小型“书法园林”,结合自然树木,使走入其中的人们感受自然、文化的熏陶。


  走廊中围绕墙面设立长条座椅,上有屋檐,背靠经典名家书法作品,前望木窗勾勒出的自然景色。正仪校园文化长廊通过美的呈现,使置身其中的人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自然的风光,通过高品质的设计,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


  3.4校园文化设计中加入书法元素的创意呈现


  3.4.1苏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之特色——书法


  书法艺术无疑是中国人最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书法艺术又被称为“线的艺术”。【3】苏州书法艺术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正如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长青先生所指出的:“全国第一座书法名城诞生在苏州,是书法界的共同期盼和愿望,标志着中国书法事业又展开一幅新的画卷,也标志着江苏省和苏州市书法事业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如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入书法元素,构建书香校园品牌形象之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助力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本研究以昆山正仪中学为例,深入说明将书法融入校园文化设计的创新呈现。


  3.4.2设计思路


  结合学校历史渊源、发展现状、教学特色和已建校园环境,依托“中国首家书法艺术之乡”,“江苏省首家书法艺术之乡”为校园文化设计源泉,以打造“书法艺术博物馆”为目标,在昆山正仪中学各个空间场所和载体--VI系统、导示系统、景观设计等设计中,注重校园文化传承,不断厚植文化底蕴,将书法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整体的视觉形象营造高雅的校园环境,融校园建设的实用性、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通过优化学校的自然环境,挖掘传统历史底蕴,培植人文景观来无声地规范学生的行为,净化学生的心灵,使之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陶冶,养成美的行为,形成美的品质。


  3.4.3书法艺术融入校园导视系统设计


  在正仪中学的导示系统中,主要包括校外导视牌、校内导视牌、主导览图、宣传栏、校务公开栏、楼名牌、楼层牌、教室门牌、卫生间门牌、专用教室门牌等设计内容。整套校园文化导示系统设计应用的主色、辅色协调配合,在整体搭配上尽量避免突兀,形成一致风格。


  在校外导视牌和校内导视牌的设计中,采用了“毛笔”符号、学校标志、校训、标准色的融合设计。以“笔墨纸砚”为主要设计元素,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特质、专业特点等抽象语言转换为具体符号概念,以有形的方式展示出来,通过组织化、统一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文化,以形成独特的学校形象。


  4、对于苏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呈现的思考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始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其中很多院校在尝试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为校园文化注入传统元素。但其中仍存在一些盲目跟风行为,照搬照抄,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使校园文化建设浮于表面。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在校园整体设计的方方面面体现传统文化,同时与时代接轨,用更加创新性的方式呈现喜闻乐见的文化氛围,是重要考虑元素。


  新时代,要想校园文化更加生动、有意义、高传播性,必须调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自觉投入到校园文化的创建中来,这样形成的校园文化品牌才是真正切合实际,同时符合学生需求,能够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


  5、总结


  校园文化,就是校园的“环境”,是校园的“氛围”,是校园的“生态”,是校园中弥漫着的文化精神,乃至可以说是学校的灵魂。【4】既然是一所学校,那么能够使校园充满生机的自然是生活在其中的师生,而能够使师生充满活力的则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通过将苏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三所学校的文化建设中,为师生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校园环境,不仅有利于提升文化底蕴、传承传统文化,也是每一个学生生涯的深刻记忆,更有利于校园品牌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韩宏宇,张惠,王迎杰,康辉.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以唐山学院“翰墨致远”书法品牌为例【G】.艺海,2019年04期:130


  【2】郭鹏,吴杉.VI设计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的作用【G】.现代园艺,2016年18期:97.


  【3】赵元苍.以形写意,自然畅达——谈中国书法艺术精神【J】.美与时代(中),2019年05期:75~76.


  【4】段丹.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G】.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8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