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苏州刺绣研究所是苏绣艺术的重要名片,六十余年来一直如此。刺绣研究所在人才、理论等诸多方面都对苏绣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今的刺绣行业,市场化运作更加突出,行业竞争也更为激励。刺绣研究所在当今环境下依然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一脉相承、数十年一直都存在的。
关键词:苏绣刺绣贡献作用发展刺绣研究所
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首,提及现当代苏绣,就不得不提苏州刺绣研究所。即使是在镇湖刺绣声誉日隆的今天,苏州刺绣研究所在苏绣行业中的地位依然无法撼动。经历了六十余年的风风雨雨、世事变迁,苏州刺绣研究所依然屹立在苏绣艺术潮头,坚定不移地引领苏绣艺术不断发展。
苏州自古便是传统工艺美术都市,宋元时期便已经名扬天下,一时无双。因是桑蚕之地,加之民众多温润细腻,织造事业在苏州甚是鼎盛,苏绣更是苏州工艺的翘楚。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苏绣成为苏州工艺美术振兴发展的突破口,1954年,苏州市文联民间艺术研究组刺绣生产小组成立,这是苏州刺绣研究所的前身;至1960年,研究所正式挂牌,刺绣生产小组几经易名,终于正式成立。21世纪初期,苏州工艺美术行业经历了改革改制风潮,苏州刺绣研究所也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性质,由此完全进入到了市场化运作过程中。而今,苏州古城区景德路旁的环秀山庄依然古朴典雅,苏州刺绣研究所有限公司便坐落于此。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刺绣研究所之于苏绣依然熠熠生辉。所以说,苏州刺绣研究所对苏绣发展的历史作用重大。
首先,刺绣研究所一直是苏绣艺术的展示窗口,在苏绣向全国乃至世界辐射影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刺绣研究所成立伊始便一直承担国礼制作任务,数以百计的苏绣艺术品被国家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领导人及使节。研究所绣制的优秀作品曾于1982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双面绣插屏"金鱼"在1984年第56届波兰波兹南国际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研究所制作的许多刺绣极品被各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至今。同时,刺绣研究所作为苏绣名片,还长期承担着接待外宾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任务,曾先后接待了缅甸奈温将军,越南胡志明主席,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2次),美国前总统卡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芬兰总理,新加坡总统和总理,荷兰女王,泰国王后和公主,马尔他总理,德国前总理科尔,法国总统夫人等众多各国政要,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东方苏绣艺术的极大魅力。研究所的绣娘们也频频出国到前苏联、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表演刺绣技艺,为苏绣艺术的国际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90年代,大型刺绣《归程》作为江苏省政府庆祝香港回归的礼品,存放在香港博物馆。
其次,刺绣研究所在苏绣技艺挖掘保护方面也贡献卓越。研究所成立以来,选拔精英力量开展刺绣文物的复制研究工作。先后复制的古绣品有上海博物院和故宫博物院的韩希孟珍品,定陵、大葆台、沈阳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宋庆龄故居,法门寺博物馆的文物。同时刺绣研究所总结、汇集了40多种传统针法,发展了双面绣、乱针绣,创制了双面三异绣等。研究所还编有《中国刺绣技法研究》、《苏州刺绣图案》、《苏绣技法》、《苏绣》、《乱针绣技法》等专著,对苏绣技艺进行总结和梳理,形成了日渐系统的理论体系,为苏绣艺术的长远发展和扩大宣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06年,苏绣被评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刺绣研究所有限公司成为苏绣项目的国家级保护单位。这是国家层面非遗立项的首批。足以见得苏州刺绣研究所对于苏绣传承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三,刺绣研究所是苏绣人才的成长摇篮,为苏绣艺术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为推进苏绣事业的长期蓬勃发展,研究所始终在建设维持一支实力雄厚的技术骨干队伍,她们不单单绣技突出、技艺精湛,更主要的是具备极高的个人修为和艺术涵养。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和工艺美术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就达100余人。同时,对苏州及周边地区涌现出来的刺绣艺术新人成长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从顾文霞、李娥瑛到任嘒閒、周巽先、徐绍青、周爱珍再到余福臻、张玉英8位苏绣艺人,是中国刺绣行业中的杰出人才,先后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她们见证了研究所的一路辉煌,并且以实际行动为苏绣发展培养人才,王祖识、牟志红、黄春娅、李华等苏绣名家,作为研究所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也为苏绣艺术辛勤劳作。研究所的保障作用,更体现在研究所对镇湖刺绣行业的影响力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镇湖绣娘便开始向研究所的刺绣艺人悉心求教。而今的镇湖刺绣领军人物姚建萍、卢福英、邹英姿、姚惠芬等人也都曾拜师研究所艺人,进而推动了镇湖刺绣的快速发展。而今的镇湖刺绣已经成为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单一工艺门类飞速发展的一大表率。
宣传、理论和人才三个方面不足以完全概括苏州刺绣研究所对于苏绣发展的历史作用。尤其是在社会生活节奏快速发展的今天,研究所的历史作用更需要长时期的时间检验。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它对于苏绣发展的历史作用,无他可替代。
参考文献:[1]李明.苏绣[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姚美芳,女,苏州镇湖人,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民间工艺家。自幼成长在刺绣之乡镇湖,耳濡目染浓厚的苏绣文化,八十年代豆蔻年华便开始行针刺绣,及桃李年华技艺渐成,独当一面。三十余年来,一直坚持绣制,成绩斐然。2000年创立工作室后,姚美芳进一步结合市场,努力尝试苏绣作品创新创作,巧妙合理应用丰富的传统针法,绣制符合当今审美的色彩图案。创作之余,她还积极到江南大学等学府机构进修,不断升华创作理念。近些年来,其代表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重要奖项,作品深受社会各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