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宋锦,是一种经纬同时显花的全桑蚕丝的色织提花丝织品,历来就是贵族和士大夫推崇和珍藏的丝绸产品。宋锦的生产是丝织技艺中最复杂的一种。本文论述了作者学习研究传承宋锦传统织造技艺并大胆创新,探索开发新宋锦产品的成果和感悟。
关键词:宋锦缂丝传承创新探索
宋锦,是一种经纬同时显花的全桑蚕丝的色织提花丝织品,历来就是贵族和士大夫推崇和珍藏的丝绸产品。宋锦是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织锦,故称宋锦。因产于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宋锦与四川蜀锦、南京云锦并称为我国三大名锦。
一、宋锦的历史和技艺
早在春秋时期,吴国已生产锦。三国时,东吴丝织业发展较快。唐代,织锦技艺更趋成熟。宋代,朝廷在苏州设绫锦院,苏州宋锦被用来制作官服。元代,朝廷在苏州设立织造局,丝织崇尚金线、金锦。明代中期。织锦品种繁多,织造精细、图案典雅,花色丰富,技艺胜于古代,宋锦除用于服饰、铺垫之外,还大量用于书画、锦盒等工艺品装裱之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为宋锦全盛时期。
宋锦和缂丝都是熟织的丝织品,坚柔耐磨,花纹精美典雅,色彩古朴惊艳,都呈现了吴地江南文化。但不同的是,缂丝是单经单纬通经断纬、斜纬、曲纬的平纹组织的织物,而宋锦则是双经至少三纬通经通纬的斜纹组织的织物;缂丝是个人可以成就的作品,而宋锦是团队集体智慧的产品。
因此,宋锦的生产是丝织技艺中最复杂的一种。但是,为了跳出缂丝的局限,开发新的丝织产品,我这个缂丝艺人也学起了宋锦织造技艺。然而,宋锦织造工艺流程长,涉及设备多,生产技术人员配备多。但为了心中的一份追求,于2014年斥资引进了意大利的剑杆提花织机4台(3台门幅126cm、花幅为62cm的,1台门幅152cm、花幅为50cm)并添置了为之配套的全部前道设备,以及纹织系统,引进了丝织工厂的新品开发、纹样意匠到生产、管理过程的全套人员,开始了我的宋锦织造技艺的学习和探索之路。
二、对宋锦织造技艺传承的实践
五年来,我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向丝绸行业的专家领导行家学习、传承宋锦技艺,并在此基础上创新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1、宋锦鞋面的织造实践
首先是宋锦鞋面的织造实践。简单地说,女鞋基本款有平跟,中跟,高跟,作为高档定制款是一定要为鞋型量身定制花型,配色,在细节处反复斟酌,既要有宋锦的味,也要有缂丝的韵,使得鞋子的每个侧面每一个花型处都无可挑剔。
在探索设计试验生产中,我们共设计花型近百种。如每种花配色3个的话,就是近500个。对于花型的选用、甄别、意匠、配色,细节处理,几十年的缂丝实践功不可没,娴熟的将缂丝技艺和宋锦精华融入起来,这种跨界的创新在工艺系统和丝绸系统都是首创,宋锦鞋子的问世,不但可以满足消费群体消费者的需求,还拓展了宋锦的用途,更为中国布鞋业添上最低调奢华一章,得到了消费者的赞美。
2、宋锦产品的复制生产
既然做了宋锦,那么一定要对宋锦的前世今生进行探究。具体路径就是将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经典花样复制出来。五年来复制的宋锦传统纹样以鸳鸯瑞花纹,万字牡丹纹,南宋皇后翟鸟纹,球路龙纹,缠枝莲花纹,孔雀羽团锦,三多锦等等为代表的50多个。我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配色研究上,运用从缂丝技艺中熏陶出来对传统色彩时尚色彩的理解配在宋锦的纹样上,华而不艳,艳而不俗,俗而高雅,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古朴冷色调配少量鲜艳暖色,时尚亮色配大量高贵冷色,呈现出宋锦经纬同时显花的产品特色,突出重心点出亮点,平凡处有惊喜,惊喜中有内涵,充分体现苏派美感的精致、大雅大俗的完美包容和文化传承的力量,以彰显织造的功力和宋锦的魅力。广泛运用在旗袍,箱包,文创产品中,深受消费者喜欢。
传统宋锦牡丹纹上的各种配色和实用品上的各种诠释:
传统宋锦孔雀羽团锦上的各种配色和实用品上的各种诠释:
三、对宋锦产品的创新
1、宋锦产品意匠工序的创新。要将宋锦制作技艺很好地传承,重要的是要不断的推陈出新和让消费者喜欢并产生购买和拥有的意愿。我在学习宋锦精华的同时,一直在思考如何揉和缂丝细腻精湛的通经断纬戗色混色的技艺,渗透到宋锦的核心工程——意匠工序中,这是个有难度的想法。宋锦不像缂丝,它不是单面单层平纹产品,有着2组经线(甲经2根桑蚕丝熟染色丝,乙经1根桑蚕丝本白色生丝)至少3组纬线(而我们在织造时为了表现宋锦花样繁而不乱的特征往往要用到4-6组),因而织造出来的花样颜色并不是你想设计的颜色,这个要有丰富知识或要经过反复的试验才能拿捏的准。宋锦不但是实用品更是艺术品,要将这种风骨化为神韵,还要将宋锦“柔中带骨”的神韵织造出来,让人能不厌倦的津津乐道地去揣摩和欣赏,每个交织点都要推敲,赋予工匠精神,以求当代人喜欢并且使其有收藏价值。我先后尝试生产在宋锦围巾上做过十几个花型近百个配色。宋锦围巾“倾国两相欢”,牡丹花是用工笔画的绘画手法,配上宋锦的高密度,精致的宋锦意匠勾边法,揉和进缂丝技艺的一点一点的交织点不同色混合,同时要带有穿透3-5层重叠经纬线交织的眼光,使得织造出来的围巾面料在自然光的照射下不同的角度能泛出不同的纹样色彩,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如绽放的牡丹花般色晕深与浅,肉头厚与薄,体验围在颈脖上精致和戴在身上的艺术。
缂丝、宋锦细节比对(牡丹花为例):
缂丝作品局部宋锦意匠局部宋锦作品局部
宋锦围巾“倾国两相欢”
2、宋锦产品风格的创新
过去由于设备的限制,只能做一些花幅在19*20cm之内的小花纹,产量也很低,产品的应用面就很狭小,仅仅能满足一些包装、裱装材料的需要,让宋锦这样一个用途广泛的产品得不到很好的舒展。宋锦是丝绸产品中难得的一个既可以做实用品又可以做艺术品的产品。时代发展到今天,剑杆织机和数码技术的应用,让宋锦技艺宋锦产品宋锦商品有了广泛的展示平台。
3、宋锦箱包面料的设计开发
宋锦的组织结构和风格特征是做箱包面料的最好材质,既耐磨又经看还经用,虽然箱包面料的设计和生产同服装、围巾面料的生产是完全不一样的,经纬密度要大,花纹要紧凑细腻,织地要挺括手感要坚挺。四年来专门为箱包设计生产花型50多个,配色近200种。
这款男士公文包的宋锦面料的图案是选自宋徽宗的绢本设色画“瑞鹤图”,绘画技法精妙,画面高洁隽秀,飘逸灵气,很适合宋锦载体的再开发。但要完美体现原著的精气神,这是一种挑战。为适合公文包的尺寸,花幅选用50cm的,纬线采用6色(组)配合,纬密高达168根/cm,底纹配上宋锦标志纹“万字纹”,在花型的细节意匠处理上不放过一砖一瓦,仙鹤的一转一飞,羽翼、祥云的灵动感,力求将一件实用品的制作升华到艺术品,让消费者在使用时还可以欣赏,在欣赏时还可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
4、宋锦服装面料的设计开发
以上照片中的一组服装均是近两年和年轻的设计团队一起研究开发的新中装宋锦面料,目的是要将前卫的设计理念和传统的织造理念融合再创造在外在美观和纹样结构的塑性方面提炼中式审美精华。
这是一种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效果是惊艳的。两年来在这艰难繁复的历练中共进行过30多个花型和150多个配色的实践。
九色鹿(43*100)
件料花型服装面料的生产是对常规的四方连续纹样的颠覆,无论在纹样的意匠难度、配色难度、生产难度、生产工艺配置难度、挡车工修机工的操作难度都是种挑战。纹样“九色鹿”就是一个特例,在工艺设计上还使用上了宋锦织造技艺中难度最高的经典技艺“停翘抛梭”。
小结
不断地投入精力、时间和财力,就是为了心中一份热爱和不舍,学习宋锦知识,感悟宋锦精髓,深耕宋锦技艺,开发宋锦新品,将宋锦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和时尚结合,和文创产品结合,期待还能将传统营销模式和大数据营销模式结合,让更多的人拥有宋锦,将宋锦这一国家瑰宝永远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苏州丝绸志》苏州丝绸志编撰委员会编撰钱小萍主编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12月第1版
作者简介:
陆美英,女,1962年11月生于苏州东渚,自幼喜爱缂丝艺术,17岁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金山学习缂丝技艺。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民间工艺家。从事缂丝技艺工作三十多年,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