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校园纪念性人物雕塑创作

[日期:2019-07-1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校园纪念性雕塑随着经济发展,讨论纪念性人物雕像的形式和创作方法。先讨论校园人物雕塑的尺寸和形式,纪念碑式、等大人物像、半身像、纪念人物浮雕。然后讨论纪念人物雕像的材质,汉白玉不是最好的材质,青铜是人物雕像最好的材质。


  关键词:校园纪念人物雕塑尺寸和形式不要贪大纪念碑式雕像等大人物雕像


  半身像雕像的材质汉白玉青铜


  校园雕塑有很多种类,形式也很多,这里我只讨论一下校园人物雕塑。校园人物雕塑是新中国诞生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一起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古代中国没有校园也没有校园雕塑,更没有人物雕塑。


  文革期间,全国各大学兴起大塑毛主席雕像之风,几乎有名气的大学都做了毛主席雕像,文革后拆除大部分,至今仍有大学里保留着当时的毛主席塑像。算是最早的一批校园纪念性人物雕塑。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和中国对科学文化的崇拜中国校园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纪念性人物雕塑。我参加工作以来创作了几十尊校园人物雕像,下面我就结合我创作过的作品讨论一下校园纪念人物雕塑的形式和创作方法。


  首先是雕塑的尺寸和形式。


  当然资金是最重要的,没有资金自然是不可能做大的,但也不是有钱就可以想做多大就做多大的,在有足够的资金的情况下,雕像的大小还要根据校园大小和安放雕塑环境的大小还有视线是否允许来决定。我做的两个最大的校园人物雕塑一个是杨利伟雕像,另一个是侯德榜雕像。杨利伟是中国的“航天英雄”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第一个翱翔太空的人,这就具备了做大的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所作人物的名气威望够大,这就要横向去比较,比名气比贡献比官职,人物在观众心中的地位有多高雕像才能做多高,如果是官员,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能超过6米,因为韶山的毛主席像是6米高,任你再大的官也最好不要超过6米高度,谁的官也不能超过毛主席大,也就是谁在百姓心中也没有毛主席的威望更高。我做的杨利伟雕像是11.8米高,侯德榜雕像是10米高,都超过了6米,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都没有做成真正的全身像,都是大半身的纪念碑式雕像。就算高度超过了6米,因为不是全身像,不用和毛主席像比。


  “航天英雄”杨利伟轰动一时,大大的振奋了中国人的自信,他的家乡出了这样的英雄当然是兴奋的,绥中县政府当即决定把杨利伟就读过的高中更名为“利伟中学”所以一定要做的越大越好,选定11.8米,主要还是考虑雕像摆放位置的周边环境,和“要要发”的口彩,我把雕像放在学校的大门外,因为校园内没有适合这么高雕像摆放的广场,放大门外也让过往的行人看到雕像,雕像自然成为学校的标志,门口的马路很宽,校门距马路中间有20多米,这样就具备了观看雕像的必要观察距离,人眼能看全雕像的最近距离是雕像的高度。


  侯德榜雕像安放在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做10米高的主要原因是在校园外一墙之隔有个范旭东广场,广场是为了纪念中国的“化工之父”范旭东先生而建的,广场中间立着我创作的10米高的范旭东的铜像,侯德榜先生和范旭东一起开创的中国化工事业,范旭东是厂


  长,侯德榜是化学家,新中国成立侯德榜先生是第一任化工部长,学校出于尊重科学的角度认为侯德榜先生的雕像不能低于范旭东先生雕像,好在安放侯德榜先生雕像的广场不比范旭东广场小,最后决定高度和范旭东像一样高,受经费限制,侯德榜先生的雕像做的花岗岩材质。


  所以,经费是决定雕像大小的首要条件,经费允许的条件下还要根据周边环境和广场大小来决定雕像的尺寸,也要考虑政治影响和其他方面,创作时要尽量考虑周全,不能一味贪大。


  校园人物雕像做的最多的还是的全身像和半身像。做的都是最早的创办人或有突出贡献和影响力的教师和学生。大小当然出于各种原因有大有小,在没有政治因素的情况下,我认为全身像最好的尺寸还是两米高的“等大雕像”。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雕像是不动的,人肉眼看不动的雕像视觉上两米和真人是一样大的,这样既表达了对先人的尊重又没有把先人象神一样崇拜仰视,感觉前辈就站在我们的身边,静静的陪伴着校园一起成长,静静的陪伴我们的师生一起成长。他们也曾经是我们中间的一分子,激励着师生努力工作和学习,有一天也可以成为象先生一样的人。等大全身像摆放的地点一般就在校园的安静之处,路边或树丛中就好。


  我为中科院武汉植物院创作的三为老园长雕像,就安放在路边的草坪里。


  半身像由于规模小需要经费少肯定是最普遍的校园纪念人物雕像形式。既可以安放在室内也可以安放在室外,室内雕像的高度一般不会超过1米,加上雕像底座总高在2米到2.2米最合适,正好观看的人稍微台一点头观察雕像,能产生对雕像的敬意还看着舒服,1米大的半身像其实正好是两倍真人头像大小,视觉冲击力其实比等大全身像要大,视觉感纪念意义更强。


  室外的半身像我做的多数是1米,也有1.2米,室外和室内一样是配1.2米高基座,基座上镌刻人物生平简介。


  下面这尊雕像是为南京大学化学院做的戴安邦先生雕像,放在化学院大楼的门厅内,就没有写生平简介,因为学生考入化学院就一定有人给他介绍先生生平事迹,此处无字胜有字。知道是谁自己去研究的印象更深。


  室外的半身像和全身像都要做个小型景观,一般都会做一圈硬地,路边有通道到雕像周围下面再另加一层底座,可以站人和雕像合影或摆放献上的鲜花或花盆。


  去年我给武汉音乐学院做了两尊半身雕像,周围用碎石铺地,效果也不错。


  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浮雕,一般都是一起做很多人物的才选择浮雕的形式,我给南京市力学小学做过一组浮雕人物雕像。如下图:


  校园雕像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要说,就是雕像的材质:


  很多人对汉白玉情有独钟,认为白色最圣洁,汉白玉像玉一样白,质地细腻,做出来的雕塑古典又美,汉白玉的确有这些优点,但是我劝大家尽可能不要做汉白玉的纪念性人物雕像,主要因为三点,一是材质本身的问题,中国的汉白玉不同于西方的白色大理石,之所以叫“汉白玉”是因为有汗线,就是黑色或灰色的线,不抛光的时候不明显,抛光后就很明显,雕刻之前很难判断哪里有汗线,所以就像赌一样,很有可能雕的过程中发现脸上有明显的汗线,就不好看了,加上现在汉白玉石材特别贵,失败率比较高,第二是雕刻的过程会损失,中国的雕塑家都是美术学院培养出来的,几乎都不会自己雕刻石头,要请石匠按雕塑家做好的模型雕刻,石匠的水平再高也达不到和雕塑家模型做的一模一样,一般会损失两分,只能做到八层象,神态就更达不到艺术水平了。第三点是室外不适合汉白玉,现在环保问题严重,腐蚀和风化对石头影响很大,几年后白色的石头就成了灰色的,鸟粪和其他污染很容易让雕像脏。


  最好的材料就是锡青铜铸造,雕塑家做的泥稿什么样铸好就什么样,青铜不怕腐蚀,就算脏了还能清洗或者重新着色,


  最后说说“象”的问题,纪念性人物雕像做的都是真人,有名有姓,有照片,甚至很多都是名人,学校里很多人见过本人,起码见过照片,绝大多数人都有家属在世,做好的雕像不像是会被人讲的,这样主管做雕像的领导会承担很大的社会压力,所以一定要做的像本人,这个“象”其实是非常难的,只要选对雕塑家,遵循以下几点就能做好:


  1、尊重家属意见,配偶在的听配偶的,配偶不在的听孩子的,只要家属认可观众就没意见了。


  2、认定形象,人的一生长相是不断变化的,选被做的人一生中最精神的时候的照片,多数人熟悉的照片,再多的照片都是参考,按一张照片最后完成,不能一会儿想着50岁的样子,一会想做80岁的样子。


  3、尽量美化,家属一定希望看到亲人最美好的形象,保证形象准确的情况下,多数家属愿意把雕像做的比本人更精神,比如全身像的个子做高点也愿意接受。


  4、最主要的是神情,形神兼备是雕像基本追求。雕像的精神面貌也代表学校的精神面貌,当然被做雕像的人一定是学校精神的缔造者,做出他的神气自然也就是学校的神气。


  这里就讨论这些,供大家参考,还有其他问题欢迎讨论。


  作者:李广玉


  1972年生人


  中国雕塑学会理事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


  江苏省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


  2003年创办中国雕塑网,


  曾获“南京十大青年文化新星”称号


  现任中国雕塑网总编;南京十九山雕塑院院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