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今招标形式对中国雕塑行业的影响

[日期:2019-07-21]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城市雕塑对城市很重要,现在的招标方式制约城市雕塑的发展,呼吁政府修改雕塑的政府采购形式,雕塑不能走采购的招标程序。


关键词:城市雕塑,雕塑是城市之眼,雕塑招标


  雕塑家不愿担风险雕塑不能走采购的招标程序


  中国的城市雕塑也叫室外雕塑或大型雕塑,近三十年得到极大发展,无论大小城市都有城市雕塑,就城市雕塑的发展说我们用十年走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路程。雕塑行业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中国有了好多优秀的城市雕塑,很多雕塑都成了那个城市的标志,比如咱们南京的“雨花台群雕”和“莫愁女雕塑”还有大屠杀纪念馆门口的雕塑都成了南京的城市名片。雕塑对中国城市建设是非常需要的,一个城市的雕塑要是做得好就能成为城市的亮点给城市增添一种灵魂。所以有人说雕塑是“城市之眼”是“城市心灵之窗”。


  近三年来雕塑家聚到一起多是唉声叹气,没事做成了常态,近几年城市雕塑建设的数量大幅减少,有的城市几乎五年内没有新的城市雕塑。整个雕塑行业一片低迷,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的局面呢?一小部分是由于政府的节约制度,让一些有计划的雕塑项目以节约的名义被节约掉了,但更多是现在的招标制度制约了城市雕塑的发展。


  现在几乎所有的雕塑项目按政策规定都要招标,过去没有必须招标之前做一件城市雕塑的程序是这样的:先是城市规划部门做城市规划的时候根据需要做出雕塑规划,或者有哪个设计师或领导提出做雕塑的想法,然后上政府工作会议决议,定了之后安排具体部门和具体领导负责选雕塑家或雕塑公司来设计雕塑方案,雕塑方案出来后再上会讨论或报主管领导审定设计方案,审定后制作安装验收完工。


  但是要想做出一件好的雕塑作品是非常难的,需要几方面条件都具备才会有一件不朽之作诞生。我的经验告诉我,首先要有一个懂艺术有魄力的领导主持,领导想糊弄是不会有好作品出现的,领导要有耐心更要相信他邀请的雕塑家,领导要给雕塑家信心去完成设计才可能有好的作品出现,然后才是雕塑家,雕塑家需要时间和精力去体会这个城市的精神,领导不能急,多数领导决定做雕塑了都非常急,恨不得今天决定了,明天就要雕塑家拿出成果,后天雕塑就可以安装了,那怎么可能?有的时候一个好的想法在没灵感的情况下,几个月甚至半年都出不来,领导有耐心了才有可能,没有时间没有信任雕塑家如何敢去花一年半载时间去考虑一件事情,去设计一件作品?所以时间是做出好作品的关键,在主管领导和雕塑家互相信任的情况下时间和领导的艺术修养还有雕塑家的水平都是关键。


  既然做一件好的雕塑作品要这样才行,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当今中国体制内做什么事情都要按程序来,雕塑要走采购程序,那就要招标,领导不敢象过去一样直接邀请雕塑家,只能走公开招标程序,招标不可控,领导没有权利邀请雕塑家或雕塑公司,来的雕塑公司多数不能让领导满意,雕塑家或雕塑公司不能理解和体会领导的意图,不熟悉就不信任,加上招标一般规定时间都非常短,最后出来的作品很少能让主管领导和拍板领导满意,更不能让其他领导满意让市民满意,结果都不满意,干活儿的得不到认可肯定也没好日子过。


  反过来,有名气的雕塑家不参加投标觉得“丢不起那人”,绝大多数雕塑家不愿也不敢去投标,因为投标具有太多的不确定,就算方案通过,最后也可能招出个没办法做的价格,让雕塑家无法实现自己的设计想法。就算雕塑家愿意去投入去冒险,多数招标会有个最低价格中标,只要看到最低价格中标哪个雕塑家也不会去投这个标了,这个最低价格给了那些不顾质量更愿冒险的人机会,每个行业都有些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低于市场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去投标,只为中标,中了标之后怎么办呢?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白白浪费纳税人的钱。经费不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雕塑做好没多久就坏了,或者没有任何艺术价值。


  现实的办事程序让做官员的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面对要不要做雕塑,多数选择了不做就不会有事的态度,在起始阶段就放弃了做雕塑的计划,没了需求就没了市场,很多职业雕塑家面临了失业的考验,最大的雕塑家队伍-高校雕塑专业教师也面临收入大幅减少的问题。


  然后一连串的问题出现了,全国高校每年要有近2000名雕塑专业的毕业生,学校只管招生,不断扩招,不管毕业安排工作,学生家长被高考压力压得只想考上大学就行,根本想不到毕业后的事,多数考生和家长都不知道雕塑行业面临的问题,心里只想着能考上大学就“阿弥陀佛万万岁了”。行业没需求没市场,学生毕业自然找不到工作,家长们辛苦半生培养孩子考美院上大学,终于考上美院了,想着可以看到孩子的成功了,结果没毕业一盆凉水浇到头上,半生的努力白费了,培养的孩子无用武之地,改行?现在国内的雕塑课程设置让学雕塑的孩子很难改行,他们学的太单一了几乎不会做别的,到毕业时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好在现在研究生招生数量扩大,很多学生可以考研,但是考研的同学多数也只是被判了“死刑缓期三年执行”。只能和本科毕业一样硬改行,改到毫不相干的行业,要么考博士,博士毕业才能在大学里当老师,但是只百分之一的学生有可能考上博士最后有工作。只有少数人在家里的资助下会坚持做创作,以很低的价格卖作品维持,还不知道能支撑多久。


  所以我在此呼吁:那些有话语权的人能否救救雕塑行业救救那些学雕塑的孩子!救救那些不知道学雕塑没有出路的家长!有关部门能否组织专家就雕塑的采购讨论个可行办法,看在行业特点上制定一个特殊程序办法,既让符合了国家规定,有让官员不用违规有章可办事,让雕塑家有机会,让行业的从业者和学雕塑的孩子们看到希望,还我们“城市之眼”!


  我建议,学习西方的“百分比艺术”让公共艺术都有资金,鼓励和支持社会的“艺术基金”,增加公共艺术资金来源,城市雕塑要以邀请设计为主,增加同时做雕塑的数量,建立“雕塑艺术策划人制度”,让雕塑家有更多的做城市雕塑的机会。


  总之,雕塑不能只走采购的招标程序。


  作者简介:李广玉,1972年生人,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2003年创办中国雕塑网,曾获“南京十大青年文化新星”称号,现任中国雕塑网总编;南京十九山雕塑院院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