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漆器工艺美术品中的界画创作随想

[日期:2019-07-05]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提要】在中国古代漆器留存的精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漆器山水人物精品,常常会有界画——即亭台楼阁的出现。


关键字:漆器 界画 创作


  例如:南宋时期的“后赤壁赋图漆朱盘”——相类似的作品还有日本爱知县政秀寺收藏的“赤壁赋图堆黑盘”。我们再来看元代漆器中“剔红观景图”八方盘:可见盘内作八方形开光,左侧雕亭阁,以曲栏围成庭院,亭前树木相依,左侧石壁旁一棵古松斜出,奇峭凌空,庭内有一主二仆,欣赏着对面的清泉。又如元代剔红赏花盖盒。宽敞的殿堂、曲栏围成庭院,老翁正在欣赏牡丹花,屋后庭前有绿竹,寿石和杂树环绕简直就是一幅清爽又雅致的园林,明永乐年间椭圆型盘(剔红)也是一幅传世的界画作品。双层方亭和松树、湖石、曲栏组成了庭院,几位老者:有对弈的、有闲淡的、旁观的、有童子烹茶的,盘壁内外均以黄素地花卉,有栀子、莲花、芍药、蔷薇菊花、石榴、茶花、牡丹组成,外底黑茶色漆,为日本收藏的永乐年漆器出品。又如:明代宣德年间剔红五老莲瓣型盘,则在画面中呈现了前厅后楼结构的飞檐翘角的建筑、数位老者信步于庭中、闲步、窗前、树木茂密、前庭后院树石围绕穿插,水波粼粼细浪与地之锦纹相隔,显得非常的清爽整洁,画面融入到整体为莲瓣式边子和图案之中,其中一幅红雕明代弘治年间有47.7cm×32.3cm的界画人物座屏:更是把界画——亭台楼阁的雕刻水平推向了一个极致。描写了西汉时京兆尹张敞“走马章台街”的故事。座屏漆层较薄,但殿台楼阁、桥梁刻画的非常精致,从飞檐、斗拱到窗户,栏杆及室内人物桌椅,层次、虚实处理的逸逸当当。树木花草,骑马的张敞及随从,墙壁的装饰图案按得妥妥贴贴。天上云彩的流动,山峰巍然不动,与近景呼应的也很有道理,是值得称赞的佳作。


  明代晚期款彩汉宫春晓圆屏风,也是界画和人物的佳作,几片屏风通景处理,内堂的房廊、亭阁、栏杆、刻墙、主、辅得当,地面与湖面平桥的处理巧妙,黑底与彩色的建筑物树木花草及80多个人物,对比反衬的舒舒服服。陈列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红雕漆传世精品《郭子仪上寿》也是中国明朝时期的又一精品力作,此幅中人物就有一百多人,在殿宇、亭台、曲栏、水榭和门墙、牌坊的按排上,在现代人眼中看来,确实也比较传统,房屋建筑过寿这一题材与树石,花草、人物巧妙安排,众大臣和皇上来到他的府第向他祝寿的热闹而别致的画面。在这堂二色作品中,令人惊叹的还有:在哪怕里面最普通的门楼还有石板桥、牌坊的四壁,地面、栏杆大面的中央都饰以各种图案,让人在细致欣赏之余,更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认同感。


  本人在进设计室进行创设之初,就开始接触到了界画,在创作中的学习和运用,最初是从清代袁江袁辉入手,又对宋元明的界画作品研究。


  在创作设计的几十年中,也经常会留意收集、写生、观赏、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不同样式,到安徽宏村写生民居,大宅院。到泰山去写生。南天门、碧霞祠、中天门、泰山松、孔庙古柏。到山西晋祠写生献殿、圣母殿……


  2017年,我设计了方形红雕漆大地屏《泰山图》。诗圣杜甫《望岳》一首:“岱宗夫如何,齐鲁情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大气磅礴的诗句,艺术的表现了历代帝王都喜欢远道而来拜谒封禅的泰山的神韵。我在设计之初,将画面整体构图布局安排好之后,首先从古柏参天的岱庙大殿画起。再从右侧下方画红门、万仙楼,再接着画岱宗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直画到迴马嶺,这一组建筑物和山树风景,高低错落,向背适宜,各景物间宽紧有度。然后,画到中天门这一组建筑群,画二幢古建筑和牌坊於高台之上,其间,松柏森森,祥云缭绕。谈到画云雾,我在这幅作品中所画云彩,不是采用传统的云的画法,而是观察天空真实云彩飘移流动的形象,再加艺术的提炼升华而成。所以,这幅红雕漆方盘画面的云彩动感很强烈,与静态的建筑物、山石形成对比。树木的姿态亦有很强的动感。这样画面中大与小、高与低、前与后、向与背,显露与隐藏,厚重与轻灵,有机地组成画面,表达唐诗的神韵。从“二䖝”(即风月无边)景点到云步桥。其画面山石嶙峋,与树木云层有机地关联。右上方望人松,又与远处五松亭遥遥相望。百步高台直通松亭,千丈悬泉飞流直泻。让看画之人为之一爽,顿有空灵、高远的旷达之感。然而这里还不是最高处景致。万丈登山之路从这里直指南天门。抬望眼,进入天宫的必经之路应该就是南天门了。这里已经让人有“一览众山小”的真切感受。只见泰山雄姿,峰峦起伏,左顾右盼,呼应联系。然后,我才画一条大路直通“碧霞祠”,这组建筑群供奉着碧霞元君,论建筑物的形制,独特而天下无双。本身就已经在泰山很高处,又将建筑建在高台之上,黄绿色琉璃瓦,在碧天映照下,更加辉煌夺目,画面经过碑林群,直达泰山之巅峯玉皇顶,观日处。


  整幅画面歌颂了诗圣的望岳诗意,把神奇秀美的泰山景观。横亘齐鲁大地的东岳,最终以工艺美术红雕漆的形式奉献给欣赏者。


  今年,我还创作设计了中国现代伟大工程之一的港珠湾大桥。工艺处理是点螺漆器掛屏。(尺寸160cm x 60cm内堂)


  20世纪70年代,扬州漆器厂曾经设计制作了一幅《南京长江大桥》点螺掛屏。根据南京大桥的特点,突出地描写了南京长江大桥的雄姿,两端的桥头堡,三面红旗,工农兵的巨幅雕塑,双层公铁“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以特写的手法描绘了大气磅礴的大桥主体。以及滚滚长江东逝水,往来船只,天空是绽放的礼花,一幅绝妙的夜景大桥。


  我今年设计港珠澳大桥,首先考虑的是:大桥是跨海大桥,紧密地将珠海与香港、澳门联系在一起。从任何一张摄影图片看,都只能看到大桥一部分,真的是“难以望其项背”呀!港珠澳大桥,由若干斜拉、悬索桥,以及两个人工岛,海底隧道等组成,就像一位武术家,18般武艺样样精通一样的博大精深。那么,怎样画才能突出大桥主体?怎样画才能画出独一无二的两岸三城的气象和精髓呢?我一度沉思比划,终于在画面上逐渐清晰了。以珠海澳门为近景,居画幅的左侧、左下方和下方。将珠海的巨型彩贝雕塑和渔家女的雕塑作为珠海的近景,再往远处是园明新景,远山的背面树木葱茏,是当代珠海的高层建筑。下方偏左是澳门景点。宣传语云:“不到大三巴,不称来到过澳门。”画面赫然醒目的建筑物便是大三巴。向左看:榕树王后面是妈祖庙。这里的香火旺盛,是澳门居民的精神寄托。其大殿建筑是广东福建一点常有的特色,屋脊的飞龙特别夸张飞扬,而那座高阁形制我还不曾在其它地方看到一样的呢!画面再向右,以澳氹大桥为带,映入眼帘的是新旧葡京大酒店,其建筑特别新颖,新葡京大酒店在圆形基座上,摩天大楼如同树叶的图案向两侧展开,顶部以三角形图案联系两侧,正中以大圆形塔顶作结。与旧葡京相互辉映,煞是好看!它吸引了无数世界的目光。再向右侧是涌入云端的旅游塔和金莲花广场巨型雕塑。它见证了澳门回归祖国的怀抱。再向右侧是银河大酒店等建筑群,澳门娱乐场所和最著名的修道院。


  画面主体自然是画幅中间大部分位置的主体桥部分:大桥如同一条巨龙从左向右一直延展到右边再向左弯去,人工岛通过海底隧道链接香港那边的人工岛,从这里一直通往香港。极目望去,一直延展到海天连际线。大桥北岸珠海、澳门一段,本身建筑呈S形,与主体桥的阳刚之气正好是刚柔并济,真的优美!直通两个海滨城市。与山、树、祥云相连相遮。采用画面的虚实法处理。


  对汉民族的飞檐翘角式的建筑和民居。不断进行研究,并且也在创作中多进行实际运用。


  界画本是中国绘画作品的一个品类,而在漆器和其他工艺展中也经常会得到运用发挥。界画,给山水和人物题材类作品多了一些元素,人物、不仅仅单独与花草树木山水在一个环境之中、画到汉宫春晓,画到杨贵妃,画到王昭君,就要画宫廷建筑,画到诗意画“桃花依旧笑春风”就必然会画到普通农家茅舍。


  本人在前几年曾设计过一幅约1.5m×2 m横幅的剔红雕花大地屏——《海屋添筹》,根据《东坡志林》卷二: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记,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后曰“海屋添筹”为祝寿之词。在这幅红雕漆作品我所设计的画面中,在海边的崇山峻岭之间,画了神仙居住的殿,楼、廊、榭、亭桥、树木、花草而建筑的形势则融合汉藏民族佛教建筑的元素,建筑物之间连绵穿插层次非常丰富,建筑的具体局部的斗栱,梁柱、石栏、飞檐、瑞兽和龙、石狮都是不同于古代界画作品,与袁江、袁辉的界画作品拉开了距离。与宋、元常见的建筑也不一样。人物、花草、树木穿插、掩映其间,云遮雾绕、海浪汹涌澎湃,又有多位仙家于其间,体现了海屋添筹的主诣。


  现代是信息网络时代,旅游业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所以到全国各地去亲自观赏、记录、领略、研究古代建筑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传统漆器和其他工艺品创作制作当中,中外建筑确实又是能派得上用场的,确实也是入得了画面的。因为建筑物本身就是一个美伦美焕的艺术啊!


作者简介:李赖贤,男,1946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