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扬州刺绣作品,在近数十年的不断探索,不断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一方面,扬州的绣品设计师创作设计了很多优秀的图画,制作成绣品。一方面,著名书法家、画家来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工笔画,小写意和大写意的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等各种画面和真、草、隶、篆书法作品。所以在每一次各种级别的展览和评比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为扬州市民,为欣赏爱好者,为收藏家提供既是中国书画,又是绣品特种工艺的双重视觉盛宴!琳琅满目,不是虚言。
关键字:扬州 刺绣 设计经验
仅举数例,让我们来看看扬州绣品的精彩吧,上海画院刘旦宅先生可谓与扬州有缘,他的很多作品被制作成绣品,都受到了广泛赞誉。“唐人打马球图”,制作绣品以后,效果不俗。充满了书卷气息,绣品完整地再现了奔腾的马匹,骑在马背上有着各自生动姿态的女子,淋漓尽致的小写意笔墨,显得非常生动得体,人物面部五官非常准确的描绘,肤色的完美再现以及浅淡适宜的背景,大面积墨韵的处理,使得画面干净,清爽,再配以五个书法字和图章,绝妙!
再比如《西施》条山人物画绣品。格调更高一筹。头着丝巾的西施,身姿妙曼轻盈,美貌而大方,左侧与大面积的书法字和图章相结合,呈现了传统的诗、书、画、印四绝的扬州刺绣作品。
在扬州绣品中,也可以常见到将名人书法篆刻诗词或题写制作成条山、横幅的各种形式,不一而足。例如象郭沫若的书法,康有为的书法,赵朴初的书法,林散之的书法作品,都曾在各种不同的规格尺寸中体现过。就如林散之先生草书,在制作成绣品之前,必须先要有底稿,再在白色的绢上面描画出来。为了逼真的体现草书的艺术品的精髓,必须在原作的一笔之内,一个字之内,一行之内,在行与行之内的浓淡干湿的变化,了然于胸。这就首行要求设计人员要有足够的,多年对书法的体验,书写、研究的基础,才能够应付这种高标准的制作前提,(与研究国画是一回事)特别是对草书中的枯笔的虚锋,看得多了,研究得多了,临写得多了,才能理解这里面是怎么回事。接下来也才能逼真。往往我看到一些中、低端的工艺品中,画面表现人物山水花鸟还说得过去,而一旦涉及到书法和印章,直接不耐看了,不研究书法、印章,工艺品中就做不好这字、这印。
绣品,由于这一特种工艺美术品本身的用材的特点;丰富多彩的各种颜色的丝线,许许多多的深浅浓淡的色彩,而绢底本身也是有蚕丝作成,共同的特点是珠光宝气,光华四溢。与国画色、与油画色彩都有所不同。国画色彩虽然有朱砂、硃膘、石青、石绿、二青、二绿、三青、三绿的鲜艳色彩,还是与绣品呈现的色彩感觉不同。我要说的是:“充分运用刺绣材质的色彩,去寻找能够充分体现刺绣作品特色的题材和内容。”以飞禽类的选择来说:首屈一指的是孔雀。因为孔雀从头到尾,不论是兰孔雀,还是绿孔雀,还是白孔雀,实在是太美了,用刺绣来表现,可以达到极致的流光溢彩,鲜艳夺目。再此如绿鹦鹉,白鹦鹉,鸳鸯一类的鸟,也是十分适合用绣品艺术形式描绘的鸟类。再如白腹锦鸡,红腹锦鸡,都非常漂亮。另有一种色彩高雅的:那就数一品白鹤了,还有白鹇鸟,我很少在绣品看到,它蓝黑色冠和腹,大部分的白色搭配以浅色的纹理,加之以红色的脸和腿,也很适合在刺绣中出现,和白鹤一样,白鹭,大天鹅。黑翅鸢与底色、花卉树木搭配巧妙,所形成的色调一定是很高雅耐看的。就连松鸦,红嘴蓝鵲,分别配以松树松针、红枫树叶,都很漂亮。全在于设计思考的匠心独运。在花鸟题材的选择,也不一定老生常谈,画玉兰、牡丹、春桃、秋菊、冬梅、夏荷之类的。因为大家看到的画面经常雷同,就显得没有新意了。
设计者可以多考虑一些不常入画的花、鸟、鱼、虫、走兽、动物。就拿兰花来说,也不一定全画传统绘画里出现频率最多的春兰,夏蕙,此如田希丰君画的一幅《幽林映月》,描写在静静的热带雨林中,用新的绘画手法描写的花、树。植物繁茂,月色朦胧,一抹卡特兰怡然开放。在月光的映照下,彰显出那梦一般的清淡,仙一般的俊逸,诗一般的灵馨。卡特兰在画面中聚散遮掩,错落有致,生动自然,用龟背竹,兰叶和竹叶遮住大部分树干。月夜中的卡特兰画作色调统一而和谐。
在另一幅《幽林芳意》中,描写的兰花相当优美。有诗云:“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此幅作品描写热带雨林中,飘散着令人陶醉的清香。含着清露的兰花,在雨林中悄然开放。画面呈现出一种静态美。从构图上看,花枝从上向下呈垂势,用叶来铺其势。树干从下向上取势,起平衡画面动势作用。花为青莲色,以显兰花雅致。画面大叶与小叶及背景均有对比和变化。画面有层次感。是一幅靓丽生动的花卉作品。
在王永才画师笔下的花鸟画作《晨露》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热带雨林中,芳草满地,三对孔雀悠然地在草地,芭蕉树荫下栖息,站立,走动,那种悠然自得的状态,让观赏者也感觉到心情变得宁静、释然。近景处,是朵朵绣球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生机盎然。宽阔的草地上,两颗书的树干一直一斜,一正一辅当中是丰貌的芭蕉树叶,根部还辅以刚生长出来的幼树,既有真实的美,又有图案的美。
最妙不过的是,三对孔雀的主、次关系的安排得当。芭蕉后面那对孔雀安排巧妙
就如同真孔雀一样与花草树木相交融,在闲观,在觅食。画面中薄雾轻绕,增添了画面的空灵感。
像上述的数幅花鸟作品,也都适合绣品来表现。将不失为一幅精彩的刺绣佳作。
去年秋季,有一位工艺美术行家拿来两幅影印在绢底上的刘旦宅所作人物画《少女百蝶图》,描写内容是云南哈尼族少女,分别背着竹筐,筐内满是从山上采摘的各色鲜花,两女孩身着长裙,腰束裙带,面露灿烂的笑容,还露出几分稚气。两人有谈有说的向前走去,这幅画做好就好在:有着写实主义的笔法,同时有着烂漫主义的情怀。在竹筐后面;围绕着满筐鲜艳娇嫩的山花,飞舞着寻香追飞的一百多只彩蝶。多么浪漫啊!这就是刘君此画最精彩处。二位山村少女,用小写意笔法,写出了山乡里质朴,纯真,甜美,阳光的少女形象。虽然百多只蝴蝶,但是整幅画面一点不显得杂乱。因是影印的墨,彩不全,不清楚,很多地方淡了,少了(特别是淡墨淡彩,基本上看不清了,所以找到我,要我帮他提一提墨和色,然后去投入制作。)
绣品的题材和内容的设计及移植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
扬州绣品也和其他工艺品一样,制作成条山、中堂、地屏、台屏陈列人家居室、厅堂、高档宾馆、会客厅等地方有着不一样的绢秀雅致、空灵。
有时我看到景德镇瓷掛屏山水(青花),也会想悬挂在书房,该多么雅致呀!看到好的绣品作品亦有同感。
前几年,张大千《庐山图》制作成的绣品巨幅作品终于与世人见面了约1000cm×200cm巨幅本身就是一件大气魄的运作。这已是与张大千原作同一尺寸。精心运作,然后专心设计描画,8~10个绣娘一针一线的几经寒暑绣成。真是一件无愧于前人的佳作孤品。是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历史价值的一段佳话。
泼墨泼彩中国画,运用扬州绣品各种针法、完美地诠释庐山图的精髓。国画大师精心构思布局,然后笔走龙蛇,泼墨泼彩,恣肆汪洋,挥洒自如,运数十年功底成绝世精品于一旦。而这幅扬州绣品,艺术地再现了大写意作品的辉煌,山峰的日照处、山峦的背阴处,云遮雾绕处,云开显现处,山树、房屋、复叠处,处处都完美诠释了大写意的灵与肉。将大千先生笔墨浓烈处,泼彩复叠处,水墨渗开处、树叶、花草润泽处,精细独到地表达了出来。因此,本作品也能够在大师作品展暨国际艺术博览会上直至“艾琳奖”的评比,双获金奖。
关于绣品作品的色彩,我认为其色泽,光华的丰厚的程度,妍丽灿烂的程度绝不亚于用矿物质材料制作的国画高档色彩,也不亚于油画、水彩的色彩泽润丰厚的程度。
现在如日本有一种印刷品称之为“上真迹一等”。就是指古代某一幅名画,千年历史的过程中,已往色墨都变得脱去一部分,变得淡了、暗了、脱落了,而“上真迹一等”印刷品,基本达到了此画刚画出来时的墨色鲜艳的程度。当然,原汁原味地表达古朴、色泽的沉淀,幽幽的古意很好,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绣品再现古画当初的色彩的光彩照人的真实。
由此谈开去,我总觉得,西方的光、影、油画、雕塑艺术自近代以来进入中国,现在很多的国画作品,也呈现了新的面貌——光和影对人物、花鸟的加持,变得更加瑰丽多彩。更加华美、更加娇艳、有了浓而不腻、细而不花的效果。创作设计绣品人物画花鸟画等都可以向这方考虑考虑,将光与影(包括灯光)糅合,使画作多了一些艺术元素,有什么不好的呢?平淡风清的绣品很好,浓艳鲜丽的作品一样也很好。
一句话:百花齐放总是春。
参考资料:见郎世宁:“八骏马”,“乾隆骑射图”
黄均工笔人物画“金阁寺”
“王永才工笔画孔雀画法”之“晨露”
作者简介:李赖贤,男,1946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