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苏作家具的造型艺术和工艺是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显示了当时家具工匠的工艺精湛,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伟大。面对21世纪的新审美潮流,苏作家具制作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找到符合现代审美、适应现代家居装潢、适合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改良创新设计,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才能继续生存、发展下去。
关键词:苏作家具 传承 创新设计
2006年,“明式家具(苏作)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回顾苏作家具漫长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苏作家具的发展始终贯穿着传承与创新。现代社会随着科学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的学习性也越强,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面对时代的发展需要时,我们不仅要接受新事物,更要去继承和发展苏作家具这样的传统技艺。
一、苏作家具的起源与历史
人们将一些造型雅致大方、线条简练流畅、制作精巧的家具称为“苏作家具”,“苏作”是从长久的历史时期中逐步演变发展形成的。据史书记载,苏作家具的渊源可以上溯至宋代。宋代家具的实物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在此之前人们还只是席地而坐,坐具并不普遍。我们可以从很多宋代的画作中观察到,许多描绘士族阶层宴饮场面的图画上,已经广泛出现了高低不同的桌椅和条案,并且这些家具的形状多以矩形为主,外观方正秀挺,各个部件之间的尺度严谨而比例规整,桌椅的柱脚之间以类似横梁的木撑相连接支撑。这种固定模式以及体现出品类风格对苏作家具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观察宋代以后的苏作家具也能体会到这种简约方正。
家具经过宋代品类到形制的完善,到了明代,随着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荣,手工业也随之发展,特别是在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手工作坊的大量兴起,家具的制作技术愈发成熟,制作规模也迅速扩大,家具艺术在明朝嘉靖以后进入一个辉煌的黄金时代,登上了世界范围内同时代家具工艺之巅。当时苏州亦成为手工业发达的地区,诞生了大批技艺精湛的匠人。
但苏作家具风格的形成,不仅仅是因为社会经济的因素,更在于苏州特定的人文环境。明代苏州地区文人荟萃,雅士云集,文人的好古风雅之情以及素雅大方的设计理念和审美思想都体现在了家具设计上。明中叶以后,苏州地区许多收藏家家中常雇佣工匠来制作格式陈设摆件,文人对家具的器物的形制样式作出研究。例如明文震亨撰《长物志》中,就汇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家具、器具以及室内的陈设布置等进行了研究,对当时家具的形制样式作出评定,特别是对主张家具符合苏州园林的布置:“小室,几榻俱不宜多置,但取古制狭边书几一,置于中,上设笔砚、香合、薰炉之属,俱小而雅。别设石小几一,以置茗瓯茶具;小榻一,以供偃卧趺坐,不必挂画,或置古奇石,或以小佛橱供镏金小佛于上亦可。”又如周天球、项元汴等文人还对家具进行亲自设计,之高工匠制作家具和木雕小件。文人参与家具设计使得苏作家具的意境得到升华,形成“简”、“线”、“精”、“雅”的特征,即造型简练,以线条为主,做工精致,气韵雅重的风格。“苏作”既反映了苏州一地传统手工艺的风格特色,一种地域文化艺术象征,也彰显出其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市场影响力。
二、当代苏作家具的传承
苏作家具的造型艺术和工艺是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显示了当时家具工匠的工艺精湛,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伟大。“苏作”可以说是明清以来苏州传统手工艺所体现的一种人文特征和审美情怀,但身处当代社会的苏作家具工匠们必须要明确的是,我们要传承什么,如何通过作品来体现苏作家具的精髓,怎样将这种人文特征和审美情怀融入作品中,唯有把握传统中具备审美活力的最精彩部分,才能真正继承传统的精髓,取其利而去其弊。
一方面,我们要传承的是苏作家具的优秀技艺。苏作家具最令人称赞的莫过于优秀的榫卯结构。明朝时期吴地文人对造园的需求使得苏作家具应运而生,构成形态受到中国古典建筑形态的影响,而我国古代的建筑并不与西方建筑一样注重于外观的造型,而是通过各部分的联系接合来达到一定的完整性。苏作家具继承了苏式园林梁架结构的方法,依靠框架的结构完备来实现功能和形态的统一,从而造就独特的人文意境。而家具各部分的连接形式即制作家具时采用的榫卯结构,这种榫卯结构不仅让家具无钉无胶,不会破坏家具整体的美感,也使家具更为牢固。
另一方面,我们要传承苏作家具所体现的东方极简美的风格。苏作家具具有的“简”、“线”、“精”、“雅”的特征,使得家具更为突出木材的天然纹理,具有静、寂、空的禅意,造型淳朴大方,结构简练。作为家居装饰的一部分,所营造的氛围能使人抛却杂念,让心灵得到休憩,提高自身之修养。这是一种东方的极简美,不在于内容形式的复杂,而在于给欣赏者带来一种处于虚实之间的优雅与无穷的意境,这是中国美学中独具特色的理论。
除此以外,传统苏作家具更结合了我国传统的绘画和书法,因此极具艺术性。苏作家具常在最适当的部位点缀很小面积的精细雕镂图案,与整体家具的简明形成强烈而有序的醒目对比,雕刻图案虚实相称,疏密适当,图案物象栩栩如生,极具美感,这些特点都需要我们去传承。
三、在传承中创新
面对21世纪的新审美潮流,苏作家具制作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找到符合现代审美、适应现代家居装潢、适合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改良创新设计,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才能继续生存、发展下去。
一方面,在设计创新苏式家具时,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活的功能,进行设计制作。例如随着当代生活习惯的改变,人们对家具防尘防虫有了一定要求,一些古典家具橱柜可以安装上玻璃来满足这一需求。又如古代人身高较为矮小,古代工匠们注重家具比例的合理性,并且已经琢磨出了最完美的比例,但是古书图纸上流传的尺寸比例就不一定适合现代人的身高体型的需求,我们在创作桌椅时可以对高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苏作家具不仅是观赏品,但究其本质是实用品,当代苏作家具是为现代人服务的,因此需要在继承传统榫卯结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体功能进行设计制作。
另一方面,在创作苏作家具时,我们要师古不泥古,创新更多的表现形式。苏作家具的图案形制多样,图案往往是取自民间的吉祥内容,福禄寿、松鹤延年等,在整件家具上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许多古书古画上都有款式参考。但一味参考古书古画,市场上就会缺少新款式,缺少新意,会让消费者感到疲劳。因此在设计时要根据顾客的需求来设计图案花样,或是要悉知当下审美,在传统图案的外形上进行适当创新,使得每套家具都具有新的含义。
四、结语
苏作家具传统技艺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当代苏作家具工匠必须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探索更好的表现形式,积极进行创新创作,更加灵活地运用苏作家具的特点来表现传统艺术,使传统的苏作家具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李加《“少即是多”极简主义美学内涵初探》,现代装饰,2016年第05期
2、汤钰林《苏州工艺美术》,文汇出版社,2012年出版
作者简介:史忠明,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明式苏作家具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百年品牌“明仕阁”掌门人,从事苏作家具的新品研制和复制古代苏作家具,用匠心擦亮品牌,收到了成效,并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类展览中获得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