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非遗文化进校园已形成社会共识。作者联系自己多年受聘学校剪纸社团,为学生辅导剪纸的实践,梳理了做法,总结了经验,从培养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入手,使他们逐步爱上剪纸,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趣,取得显著成效,不啻为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剪纸 传承 进校园
剪纸,又名刻纸,窗花或剪画,是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它通过剪刀、剪纸刀或刻刀在纸张等片状材料上剪刻出各种图案或画面,呈现出简洁、明快、玲珑的视觉感、艺术感,是人们抒发情感、怡乐性情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装点、美化生活,丰富民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历史传承延续下来的形式、格式,表现方法和技巧,不仅凝聚着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且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文化价值。
但是,在经济向现代化,文化向多元化发展的当代,在民众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环境以及审美情趣逐步发生变化的时候,产生和发展于农耕文明时期的传统剪纸工艺无可避免地面临着式微的境况。为守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其传承发展。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当下,剪纸在民众生活文化中的运用日益萎缩,后继乏人的状况十分突出,要达到普及的程度难度更大。那么,如何才能使优秀的传统剪纸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承,笔者通过十余年来受聘于多家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的剪纸社团,为学生辅导剪纸入门,对传统剪纸走进校园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加以引导与培育,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剪纸教学中,营造学习氛围,授课形式活泼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是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播放PPT的形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学生们讲解中国剪纸的历史,与民众生活文化的紧密联系,以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并逐步切入到剪纸的构图、剪纸的工具、剪纸的材料、剪纸的内容、剪纸的符号、剪纸的操作过程、剪纸的装裱及剪刀的安全使用等相关基础知识。二是组织学生观摩老师的作品,讲解作品的构思、布局以及所表达的含义,通过不定期地向学生展示老师的新作,使学生们学会欣赏民间剪纸的艺术美感,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三是通过自编剪纸基本知识教材,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的思考和理解,使他们逐步喜欢剪纸,爱上剪纸,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四是秉持“方便、易剪,快捷”的原则,设计的剪纸图案具有趣味性、自娱性、教育性,并适合学生能在1-2小时内完成的作品,有花卉鱼鸟、十二生肖,时事喜庆、十二星座,园林风景等,使学生们在剪纸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从而热爱生活、热爱剪纸。
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逐步教授学生们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
和艺术表现方法。我采取富有针对性、实用性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是由简到繁,注重于基本功的掌握。譬如开始时剪一朵牡丹花,再剪一只蝴蝶,然后将牡丹与蝴蝶结合起来,就剪成了一幅《蝶恋花》。
二是帮助学生们在剪纸过程中逐步了解、识别、掌握常用剪纸符号的形状及用途,特定形象的寓意,以便能够灵活利用这些符号,并加以组合,形成构图优美的剪纸作品。三是引导学生在才做过程中逐步领会和掌握剪纸的规律与特点,坚持做到“千剪不断,万剪不乱”。四是加强操作实践,提高动手能力,锻炼手脑协调。每堂剪纸课都要求学生完成一幅作品,并在下节课时开展交流,进行评比,获得最佳作品的同学将得到老师赠送的一幅剪纸作品,以此鼓励,使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大家投入剪纸艺术的热情。
多年的剪纸艺术进校园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剪纸社团活动,使学生们掌握了一份技能,增添了与人交流的媒介,有的学生已用自己巧手剪出的精美剪纸送给老师、同学,作为节日和生日的礼物。二是培养了学生的细心、恒心、耐心和爱心,培养了学生对真、善、美的观察、感知、想象、判断等思维能力,对他们审美、情趣、素养、个性和良好习惯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如学习剪纸初期,一些家长并不支持,认为学剪纸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将我的剪纸送给这些家长,他们非常喜欢并装饰好挂在家里,由此改变了对自己孩子学习剪纸的看法。孩子们的兴趣得到了支持,剪纸技艺提高很快,多次老师的奖励,有的被评为剪纸社团优秀学员。有的同学不但自己学剪纸,而且还影响着班里的其他的同学一起来学剪纸。同学们都说,“通过学习剪纸,能够提高学习思想的集中力,心也静了,做题也细心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三是剪纸走进校园,不仅促成了剪纸文化的承前启后,还充分发挥了民间剪纸的力量,营造了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氛围。现有的校园走廊内、教室里,甚至教师办公室,会议室都挂着学生的剪纸作品,加深了学生们对剪纸的印象,使他们逐步感知了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
剪纸艺术进校园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苏州市二十四中学剪纸社团学员的剪纸作品多次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学生才艺展、学校文化节艺术展并多次接受市教育电视台采访。2017年,苏州敬文实验小学剪纸社团在剪纸老师的设计指导下,制作了《小小剪纸走世界》剪纸动画片并赴北京中央电视台参加展演,并在央视“七巧板”栏目中播出。2019年,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剪纸社团的学生,在剪纸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建国70周年庆》的系列剪纸作品。学生们用一双双巧手,通过折叠、镌刻、缕刻剪纸技艺,创作了《天安门》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标识等作品,抒发了庆贺新中国伟大成就,童心向党迎国庆的喜悦心情。此新闻在“新华影像”栏目上刊载后,浏览量达到35万余人次。
苏州是传统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并代代相袭,是广大民众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技艺进校园,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平台,既有利于非遗技艺的传承发展,有利于民俗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又有利于全面培养下一代的综合素质。通过剪纸技艺实践,不仅使学生从动手动脑的活动中,体味到生活的乐趣,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活,而且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促进学生的生活感知力和艺术鉴赏力,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间文化的热情。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也是当今非遗文化传承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者简介:金国荣男,1957年8月生于苏州,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民间工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其剪纸作品多次在国内外,省,市工艺美术精品展示并获奖,并被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丝绸档案馆、中国剪纸博物馆、中国民协手工艺博物馆、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江苏省档案馆、江苏工美馆,苏州市非遗馆、
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苏州市档案馆、苏州丝绸博物馆及菲律宾、西班牙、拉脱维亚、德国、捷克、越南等单位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