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髹漆于器的“器”,也就是漆器的胎体,主要分为脱胎漆器,木胎漆器,陶胎等三大类,其中最为广泛运用的非木胎漆器所属;不同时代的社会资源、科技、审美不同,扬州漆器中“器”也悄然发生着转变。
关键词:脱胎漆器,木胎漆器,陶胎,器的变化,器和艺的转化
不管是明清以前还是近现代扬州漆器,扬州漆器素胎以木胎为多,有夹苎胎,有少量的竹胎、陶胎、皮胎,金属胎等。木胎又有斫木胎、卷木胎、雕木胎、木板拼合胎等多种。胎体的性质决定着所髹漆器的耐潮湿、耐腐烂、耐磨的程度,有的漆器能保存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于“器”有着莫大的关系。而且器型基本决定了漆器整体轮廓和方向。
一、扬州漆器常见器型
(1)、“脱胎漆器”
脱胎又称夹苎胎,是用漆灰(生漆和砖瓦灰、河砂、土灰或石灰调在一起)和麻布为原料制成的一种复合胎体。在预先用木材或泥土制好的模具上涂一层漆灰,粘一层麻布,如此反复数次,待干燥后从模具上取出成形的胎体,最后在麻布壳上髹漆。
在扬州八大漆器中,属红雕漆漆器用的脱胎胎器最多。比如扬州红雕漆漆器的蒜头瓶、樽、笔筒等立体器型都用的脱胎工艺。
现代漆器厂髹漆大师仿制元代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的髹漆工作时,首先在梅瓶模子上,刷上调制好的浆糊水,将裁减好的草纸糊满瓶身的表面,放入荫房中,等待荫干,在草纸上涂第一层灰漆。为了制好的漆胎更加坚固,与漆层之间不开裂、不脱胎。第一层灰漆荫干后,在灰漆表面贴上一层麻布,将猪血料均匀的涂抹在麻布之上。先糊纸、后刷漆、在贴布,每道工序之间间隔一天,如此往复三次,历经一周,漆胚才最终成型。随后,在坯体上开一个口子,然后用竹签沿缝隙慢慢插入,使布坯与模子分离,将开口的布匹小心的取出,重新缝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坯体。此时的漆胚,朴素甚至是丑陋至极。漆胎完成,意味着髹漆工作进入了“光漆”环节,通俗来讲,就是用极细的毛刷在漆胎上反复涂抹大漆。“光漆”的擦拭,要拿捏的准确。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既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每层漆的厚度要控制在0.02毫米左右。
一般来说,一件用于雕漆的漆器,根据制作技法的不同,需要刷漆100到600层不等。没刷一层漆就要放荫房阴干一次。
现如今扬州漆器厂部分点螺产品和大漆艺术产品也都用到脱胎胎体,尤其是红雕漆漆器。脱胎漆器的传统工艺在扬州漆器厂得以继续传承和广泛运用。
(2)、木胎漆器
木胎又有斫木胎、卷木胎、雕木胎、木板拼合胎等多种。斫木胎主要见于盘、盆、耳杯等,耳杯常大小成套。将木料劈成薄片、卷折胶合成型的卷木胎,又称“薄木胎。”《髹饰录》记作“屈木”,见于圆形器皿,奁、卮、樽等,最见扬州汉代漆器特色。木板拼合胎见于方形器皿笥、案等。
近现代扬州漆器中,“器”几乎离不开木胎,一般一些大型的台屏、地屏、屏风楹联,圆的、方的各种形状,不论在点螺产品,红雕漆,甚至是彩绘漆器,无一不是木制器体;各类小件,点螺产品中文房四宝、古楠木漆砂、衣架几乎都是木胎,彩绘漆器的小件也是如此。
木质胎器的漆器可塑性比较强,可大可小,一般大壁画,大屏风,地屏,卷胚大圆盘等,这些大型漆器脱胎的可能性极小,反而木胎很方便又经济。
(3)陶胎,竹胎,皮胎,金属胎较之上两种用用非常少。这些材质易碎易裂,金属比较硬,造型不方便,适合定制,工艺艰难复杂,不适合大批量生产。反而在结合创新方面,这些胎体比较受欢迎。最近的扬州漆器厂创作出少量的紫砂壶和点螺结合、紫砂壶和红雕漆结合的漆器,设计制作根据紫砂壶的特点巧妙的融合这两大漆器工艺,既实用又美观。还有近期点螺工艺好和手表的结合,表盘金属材质,既新颖又惊艳。
二、由日常生活小件器皿向大型屏风方向转化
从出土的扬州漆器和近现代扬州漆器中,从木质漆器中不难看出,扬州漆器由日常生活用品向大型观赏性的漆器艺术方向转变。随着公共空间的扩大,扬州漆器企业制造的屏风也越来越大。
清代以前,扬州漆器中剔红工艺仅见于小件器皿,清代出现了红雕漆家具,纯以雕漆工艺制成屏风则是现代产物。1994年,扬州漆器厂微北京中南海紫光阁特制“红雕漆《江山人画图》三折地屏”(260*320厘米),获得国务院颁发的长期收藏证书。2002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宇设计的“红雕漆《江山神韵》大地屏”,规格放大到456*666*276厘米,从选题到制作历经三年完成,成为扬州雕漆屏风历史上最大的一件作品。
如果说清代以前,螺钿平脱仅见于小件器皿,清代出现了螺钿平脱屏风家具。市场经济时代,由于硬螺钿漆器工艺的彻底变革,嵌螺钿屏风越制越大。2008年,高级工艺美术师吕永林设计的“平磨螺钿《紫气东来》地屏”,规格达到360*38*228厘米,获得2008年“中国漆器艺术精品展漆花杯精品奖”银奖。
如果说硬螺钿平脱工艺制成的屏风已不稀罕,以嵌饰精微见长的薄螺钿平脱工艺制为大地屏,则是市场经济时代的产物。2006年,吕永林设计、扬州漆器厂制为“嵌薄螺钿《锦绣满园》漆地屏,规格大到184*50*93厘米。嵌薄螺钿漆地屏的出现,固然处于超大空间的特定需求,更因为扬州嵌薄螺钿工艺发生了根本变化,不再如手工时代全部手工完成繁难之至。
三、扬州漆器从“器”到艺的转化
扬州漆器不再是“器”,或是很少继续“器”,而形成“艺”,从工艺美术进入了纯艺术或室内装饰的空间,大型漆壁画占据了扬州漆器企业产品的半壁江山。江苏艺术院校设计,漆器工厂制作,成为现代扬州漆画壁画产、血、研合作的基本模式。与扬州各漆器企业有稳定合作关系的艺术远啊小有: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大学艺术学院、扬州职工大学美术系、扬州工艺美术学校等等。
纵观历史结合当代,扬州漆器中“器”的种类是越来越多,而最主要的还是脱胎,木胎胎,也许以后随着社会发展科学的进步还会出现其他主要的器物,也许“器”和“艺”还会在潜移默化中相互影响着,但我们只要好好了解熟悉器的特质,就会更好地把它运用到我们的漆器艺术中,制出符合当时代发展,和符合各种需求的扬州漆器。
参考书目:张燕《扬州漆器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
作者简介:杨娟,女,1987年出生,中共党员,扬州漆器厂点螺设计制作人员,助理工艺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