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1970—80年代,习称北京、广州、上海、南京四地象牙雕刻为我国四大牙雕。北京牙雕主要为圆雕和深浅浮雕等,有的局部加彩,品种以人物和花卉著名。广州牙雕以玲珑剔透的镂雕技艺见长,著名品种主要有牙球、画舫、蟹篓、牙灯等。上海牙雕以镂雕细花最具地方特色,以蚌景、鱼景、蟹景等最有代表性。南京牙雕以仿古为特色,技法以圆雕为多,也有深浅浮雕、透雕等,并在全国首开大型主题性组合牙雕的先河。
关键词:
北京牙雕、广州牙雕、上海牙雕、南京牙雕、技艺
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象牙雕刻品曾是我国工艺美术行业的主要出口品类之一,当时业内习称北京、广州、上海、南京四地的象牙雕刻为我国四大牙雕。也有的将福州牙雕列入,称五大牙雕。其他地区如成都、昆明、苏州、常州、天津、太原、武汉、西安等地,也都有过牙雕制品的生产。2006年起,文化部和各地文化管理部门,开展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北京、广州等地牙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南京等地牙雕被列入相关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以保护具有悠久历史的象牙雕刻技艺并使之传承延续。本人从事牙雕设计和制作数十年,与各地的牙雕同行也有过交流,平时注意收集各地一些牙雕的资料,在此谈谈个人对这几个地区牙雕特色的认识。
北京牙雕,可考证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北京黄土坡战国墓出土有牙梳。明代以来的数百年间,北京一直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官办的手工业部门,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艺人,牙雕也不例外,是全国最主要的产区,取了辉煌的成就。清末民初,北京市面专门的民间牙雕作坊达到了10多家,其中最著名的有雕刻圆雕仕女和罗汉的耿润田,深浅浮雕的刘仓身,雕刻刀马武将的李三宝等。1930年代,北京牙雕艺人多达180多人,其中名望最大的有:深浅浮雕的杨士惠、杨士忠、崔华轩、胡凤山等人,雕刻仕女的邓文利、仝玉舟、丁玉亭等人,雕刻佛像罗汉的王彬、曹彬等人,雕刻刀马武将的李洪义等人。
1949年至今,除上述的杨士惠、杨士忠、仝玉舟、丁玉亭等人,北京著名的牙雕名家还有杨士俊、孙森、李梦奎、张俊山、王永明、时金兰、李春珂、李万顺等人。在技艺和题材方面,北京牙雕以人物和花卉最为著名,其他还有鸟兽、仿古器皿和深浅浮雕等大类。牙雕人物造型优美、神态生动、比例准确,尤其是衣着服饰的雕刻极为讲究,衣纹皱褶简洁洗练,线条飘洒自如。花卉分浮雕和圆雕两种,浮雕花卉品种主要有洗、盘、臂搁等,圆雕花卉主要有花瓶、花篮、盆景、蝈蝈白菜等,许多产品还配有鸟、蝶、虫,生趣盎然,趣味十足。仿古器皿和深浅浮雕行话称“小活”,做工非常精细。北京牙雕,还常在某些局部加彩,和象牙原有的乳白本色形成鲜明对比。
广州牙雕的历史最为悠久,据文献记载,其渊源可追溯至秦代。《晋书》载,晋代广州已有牙席的编结。明清时期,广州成为北京之外的牙雕重要产区,技艺和风格也与北京牙雕有很大的区别,有着自身独具的特点,尤以玲珑剔透的镂雕技艺闻名于世。品种主要有牙球、画舫、蟹篓、牙灯,其他还有人物、花鸟、走兽、石山、花塔、微雕等。清代嘉庆年间,广州象牙球的创始人翁五章,镂雕了可以层层转动的通花牙球,经过其子翁彤、孙翁绍、曾孙翁荣标四代人的不断发展提高,牙球已成为广州牙雕最典型的代表品种。广州牙球是在一块象牙料上层层镂空雕刻而成,球体表面雕刻的大多是龙凤、梅菊、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纹样,中间是一层包一层的套球,每一层都通雕了菊花、梅花、桂花、十字、万字等各种花纹,形成网眼细密、团花似锦的艺术效果。每一层的厚度都不会超过2毫米,层与层之间的缝隙,与头发丝相差无几,用针轻轻拨动,每一层都可以自由转动,被誉为工艺美术的绝技之一。1915年在旧金山举行的世界首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翁氏第三代传人翁绍雕镂的26层象牙球在会上获得特等金奖。以后,随着雕镂技艺的进一步提高,到1950年代末象牙球已能雕镂到30层,1976年达到40层,至1979年,第四代传人翁荣标的作品“举杯邀明月”,更是达到了45层之多。
象牙画舫,是广州牙雕的另一个著名特色品种,雕镂做工极为精细,其代表作品是1978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的一件牙雕画舫,分11层,长85、高42厘米,曾轰动一时。2007年笔者在第二届南京文化产业博览会上看到了一件1980年代初广州大新象牙雕刻厂制作的龙舟画舫,画舫主体采用整支象牙根部中空的一段镂雕而成,通高约30厘米。分七层,层层门窗,通灵剔透,大大小小近百个,部分还可开启,结构精巧。道道栏杆,图案各异,精致雅丽。舟首舫尾,还有精致的飞台和亭阁。卷起的旗幡,迎空飞扬。通过玲珑的门窗,还可看到舱内的各种家具摆设和人物活动。总计各层共雕饰各类人物达数百个,每个仅十几毫米高,却千姿百态,清晰可辨。船首旗杆、舫体檐饰,还分别雕刻了十几条龙凤纹饰,真是名副其实的龙舟。
上海牙雕,主要品种有镂雕细花、皮雕和圆雕人物等。镂雕细花是其中最有上海地域特色的著名品种,形成于1950年代末,它的题材有船、灯、花卉、瓜果、山景、蚌景、鱼景、蟹景等。其中又以鱼景最有代表性。它充分利用象牙质地细腻又有韧性的特点,以镂空手法雕刻出网络状的鱼、鸟、藕节等各种景物的外形,再用透雕的技法在网状的内层,由浅入深、由外入里,雕刻各种鸟兽、人物、花草和风景等,精细繁复,空灵剔透,使内景和外景融为一体,具有花中有花,景中现景,物中套物的艺术效果。现代上海著名的牙雕名家主要有蔡健生、冯立锦、薛佛影、徐万成、徐万福、周保生、周百均、梁端玉、徐根双、顾振鹏、解建陵、蒋海勇等人。
南京牙雕,早期的艺人大多在上海为古玩店修补残旧的象牙文物和雕刻品为主。解放前后,一部分艺人回到了南京南郊的东山镇老家,其中的孙遇祥、沈正明等七位艺人于1950年代初成立了南京象牙雕刻社,至1960-1970年代,又发展为南京工艺雕刻厂。1978年该厂创作的大型仿古牙雕“文成公主入藏”,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被作为重点作品予以特别报道和经验介绍,在全国同行引起很大轰动,以此为标志,南京牙雕进入了全国四大著名牙雕行列。南京牙雕以圆雕人物和动物为主,在技艺和创作方法方面,以仿古做旧、大件组合和构图险峻等最有特色。1950年代末,南京牙雕聘请文物复制和鉴定专家陈新民作指导,在综合了古代和各地牙雕着色手法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自己一套独特的作旧技艺,作品不但呈现金黄的古旧色泽,而且有自然的裂纹,艺术效果与文物更为接近。1970-1980年代,南京牙雕创作了许多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的大件组合作品,除上述的“文成公主入藏”外,其他主要的还有“端午龙舟”、“丝路春风”、“秦王李世民凯旋”、“一路春风回神州”、“少林僧人”等作品。在构图布局方面,南京牙雕作品也创造了一套与众不同的构成形式,它往往打破实际生活中空间的限制和平衡,强调构图动态的气势,以奇、险、峻取胜,这方面典型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唐人击鞠”、“出珍”、“福音”等。1984年,南京仿古牙雕人物类制品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当代南京牙雕名家主要有朱至耀、刘道凡、陈凯、邱炽铭、袁寿昌、戴德生、曹望恺、倪晓庆、戴德裕等人。
从以上概述可以看出,四大牙雕的发展历史不尽相同,技艺上都各有千秋,特色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总结、归纳这些地区象牙雕刻的技艺特色,对于今天牙雕这一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戴德裕: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南京德裕堂工艺礼品公司总经理、艺术总监,研究方向——工艺雕刻、牙雕设计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