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Photoshop是Adobe公司旗下最为著名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也是艺术设计多个专业方向必不可少的一门技能性课程。对于借助Photoshop软件传授技能型教学方面,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里,快速的从理论学习转向实际应用?老师们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笔者作为艺术设计专业课老师,尝试把新媒体形式带入教学环节,从提升实际应用的技能出发,表达个性与实现专业特色相结合的方式,设定了四个应用操作技能的教学环节,循循善诱,深入浅出,无论是引导学生们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应用操作方法,通过逐步深入软件功能的学习,还是在加强循序渐进的专业操作,达到借助电脑软件驾轻就熟的应用于设计专业的技能提升,使授课学生达到了借助Photoshop软件进行艺术专业设计的要求,都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Photoshop软件,教学,新媒体,动画,微信表情,P大片
Photoshop软件教学介绍
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是艺术设计类、动画类的重要专业技能课之一,对于学好艺术设计的其他课程,提高设计技能技巧,提升设计作品的艺术表现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艺术设计多个专业方向必不可少的一门技能性课程,一般安排40-80个学时不等。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Photoshop的功能、特点、概念、术语和工作界面,熟练掌握图像编辑、通道、图层、路径的综合运用,从而形成一定的平面图像处理力与设计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艺术设计、动画等知识打下基础。
Photoshop软件教学问题的思考
Photoshop软件(以下简称Ps软件)作为一门提供应用基础与支持的软件,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独立又经常与其他多个软件交叉使用,需要从事这门课的教学老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去设定教学计划。目前的老师多是学院派,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对软件的熟悉也仅限于教学大纲既定的内容,案例多年不变,知识点较散,多停留在静态修图做图阶段。结果就是:教的辛苦,学的缺乏兴趣。有没有什么办法提高Ps软件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不可以让软件学习变得“有趣”又“实用”?寻找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这是笔者作为艺术设计专业课老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教学问题。
作为来自企业一线的设计师与老师,因工作需要,笔者对Ps软件有着二十年的使用经历,经常多个软件交叉使用完成平面设计类或新媒体类的设计项目。笔者认为,我们的青年学生多是90后00后,是追求个性强调自我的一代,在自媒体使用热度持续升高的当下,Ps软件教学是不是也该紧跟时代步伐,做出新的改变?比如,教学知识点设置上,从静态到动态;比如作业设置上,从常见命题转到学生运用电脑软件技能表达个性设计上?笔者带着问题与思考,在这几年的教学实施中进行了尝试,下面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案例进行总结,谈一谈新媒体形式在教学中的尝试,希望对Ps软件教学的改进提升作一些探索。
新媒体形式在教学中的尝试
新媒体作为媒体形态的一种,直至今日,以手机等移动媒体为主的新媒体已为广大受众所享有,利用新媒体传递知识、信息也成为媒介传播的一种常态。我们每一个人,既是新媒体的受益者,也是新媒体作品的创作者与传播者,比如表情包、互动游戏、公众号美文美图创作等多种新媒体形式。笔者认为,为了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与时俱进,应该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经济生活实际需要,进行Ps软件的教学学习。
在Ps软件的实践教学环节,为何不把年轻人追求时尚、表现个性的性格特征与新媒体作品的自由创作表达联系起来?比如,每日用的微信,为何不让学生自己动手,用Ps软件设计制作一组自己的微信表情;比如,让学生发挥设计想象,把手机里的照片P成电影大片会怎样?或者,用Ps软件与其他学科交叉结合,创作完成互动游戏或动画,在个人微信或公众号上发布美文美图等等。这些运用Ps软件在互联网新技术依托下,运用创新设计思路和呈现形态的传播作品,能激发学生对专业设计展示参与的学习兴趣和制作热情,弥补Ps软件教学与专业实践脱节、学生运用制作方法能力不足的现象。于是,笔者在自己的教学环节里,向学生提出了“有趣”“实用”的教学承诺,并在教学大纲框架上,有意识地把一些新媒体形式与Ps软件学习相结合,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设定了几个教学环节,分别是:抖音LOGO的动画制作、微信表情设计;P大片主题与综合运用。
单元设计一:抖音LOGO的动画制作
从好奇开始。抖音视频作为一款人气很高的短视频社交软件,抖音的LOGO图形是一个彩色的跳动的音符,让人印象深刻。在Ps软件学习初期,学生对常用工具软件界面尚不熟悉的阶段,选用抖音LOGO作为图片进行图像的编辑与控制训练。当学生初步掌握编辑处理图像的基本规律与方法,能利用图层进行编辑与应用后,就很期待制作动态的抖音LOGO。于是,笔者把制作动画的时间轴窗口调出,在现场讲授和演示下制作出抖音LOGO的动画,学生再根据示范步骤自己进行实践操作。作为Ps软件入门阶段的学习,让学生在熟悉的图片素材里,在期待中,产生学习探索的兴趣,进而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做了铺垫。
单元设计二:微信表情设计
在创作的兴奋中深入。当学生们学会Ps软件做GIF格式动画后,学习兴趣大增,笔者趁热打铁,在接下来的环节设定了微信表情的设计:让学生用自己或熟悉人的图片素材,做一系列个性化的定制表情。目的是把图像的编辑及网络动画功能结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一步深入学习。现在的青年学生追求时尚、爱表现个性,喜欢网络社交,这样的环节设定完全贴近他们真实的生活,学以致用。结果就是,学生作业数量和质量超出预期,学生们情绪高涨,举一反三,做完了自己的微信表情,甚至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也都制作了动画。师生课堂互动频繁,学生在兴奋情绪中掌握了Ps软件的使用方法和设计技巧。
单元设计三:P大片主题
在“角色”设定中再次迎来学习小高潮。在上一阶段动画学习的热身后,紧密结合专业学习,我们不能忽略了Ps软件作为著名的图像处理软件之特性,除了有效地进行图片编辑工作外,还有很多功能,比如在图像、图形、文字、视频、出版等方面。这里受网络上一度流行的热门话题“求大神P图”的启发,设定了“p大片”教学主题。让学生平时拍的普通照片更有高级感,告别千篇一律的磨皮亮白,丢掉手机里低端的滤镜模板。学习重点是滤镜的使用,通道和蒙版的应用等,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照片素材的处理,理解通道与滤镜、图层、蒙版之间的关系,使其掌握设计专业应达到的教学要求。
首先,笔者用了自己的照片为例,现身说法,展示了一组原图和p大片后的对比效果。其次,结合独具匠心的电影海报和视角独特的广告,比如台湾金马奖的历年海报设计,通过欣赏分析,最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原始照片素材,结合Ps软件的后期图像处理技能,做成脑洞大开的创意作品。
单元设计四:综合运用
在“自我实现”命题作业中结束课程。作为课程的最后一个阶段,该环节着重综合各章节知识点的特征,尤其是路径的使用和文字编辑功能,有针对性的融合各环节难易程度,提供一些有代表性的综合技法实例,通过教师在课堂中讲授,使学生把各章节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加深认识,达到熟练操作灵活掌握的教学目的。作为最后的课程考核阶段,笔者布置了一张个人为主题的海报设计:《我的2022》。
内容之所以是未来主题的个人海报,其目的是让青春飞扬的学生展望自己的未来,运用所学的创作技能发挥想象进行设计,检验学生利用Ps软件强大的后期制作的设计能力,用动态或静态画面设计效果,展示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按照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级,其中“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高级需要,是通过内在精神的生长才能满足的需要。这里笔者正是利用心理学上的观点与Ps软件特点相结合,制定了综合训练考核作业,让学生通过完成创意,提前达到“自我实现”的精神层次需求。
新媒体形式的应用对Ps软件教学带来的不同
此次课程设计是对Ps软件教学的一次实验性探索,是对新媒体的一些形式在Ps软件教学应用中的总结记录。通过两者的结合,使学生从动态图形的兴趣中开始,在“自我实现”命题作业中结束。这次的教学实践,共分为四个阶段,学生们的情绪也经历了好奇、期待、惊喜、高潮……最终呈现出了多元化的Ps软件作品。使学生们在表达“自我”的实践命题里,熟练掌握图形图像的编辑处理,形成一定的图像处理力与设计能力,并能在与其他软件与学科交叉互动上灵活应对,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笔者也跟学生兑现了“有趣”与“实用”的教学承诺,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引导同学们以多维度的思维方式和叠加的技能手段逐步完成设计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趣味浓厚,情绪高涨,师生课堂互动频繁,收获惊喜连连,一扫以往内心排斥和索然无味的教学模式,以至于同学们经常询问笔者“下学期还有老师的课吗?”。这次的软件学习经历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有趣的体验,既创作了精彩的作品,也收获了彼此的师生友谊。希望笔者对以上所述课程的设置、教学实践的收效,能对Ps软件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运用方面有一定的提升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