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扬州漆砂砚是扬州传统漆器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它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光辉璀璨的明珠,起源于汉代,曾一度失传,于当代恢复。本文从该工艺代表作品《醉翁亭》漆砂砚着手,阐释了工艺的历史今生以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点螺古楠木雕《醉翁亭》漆砂砚失传恢复
1985年5月,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同志出访日本,选用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如柏制作点螺古楠木雕《醉翁亭》漆砂砚,赠送给日本中曾根首相。此次访问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我国主要国家领导人对日的一次重要访问,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件大事。
一、关于“漆砂砚”。
扬州漆砂砚是扬州传统漆器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它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光辉璀璨的明珠,起源于汉代,宋清两代,两起两失,发展于当代。
汉代扬州漆器生产达到了兴旺发达的地步,不仅规模大、范围广、品种多,而且技艺精湛,水平高超。解放后至今,从扬州上百座的汉墓中发掘出土了近万件漆器,就有多件漆砂砚。
扬州漆砂砚到了宋代有了进一步发展,在不少漆器作坊中都能制作漆砂砚,在社会中流传盛广。但到宋徽宗时漆砂砚的制作工艺就已失传。但到了明清两代,扬州漆器进入空前的繁荣时期,号称全国漆器制作中心,出现了著名漆艺名师卢映之、王国琛、卢葵生等人,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恢复有关工艺。
卢映之是明末清初著名漆艺大师,就是由他恢复了在宋徽宗时失传数百年的漆砂砚工艺,并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仿制恢复成功。道光六年,著名学者顾广圻所著的《思适斋集》一书中对此作了评述,评价漆砂砚“有发墨之快、无杀笔之苦、可与端砚媲美。”卢葵生(卢映之之孙),不仅继承了其祖父的精湛技艺,还把扬州的雕漆、螺钿镶嵌、百宝镶嵌和漆砂砚结合,把工艺技法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对后世我们髹漆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据传,有钱的秀才带着漆砂砚赴京赶考,穷秀才带着很重的石头砚台去赶考。卢葵生也是雕漆嵌玉的能手,能把雕漆、百宝镶嵌和平磨螺钿等工艺与漆砂砚相结合,并有诗赞曰:“不羡前朝果园厂,扬州刻漆说卢家。”
鸦片战争后,扬州漆器业渐趋萧条,点螺、漆砂砚、檀梨木螺钿硬嵌等工艺相继失传,为了恢复漆砂砚工艺,在清朝晚期失传两百年后的当今,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期,由我厂组织有关技艺人员对漆砂砚进行调研,经三年多的反复试制研究,终于在1981年3月前恢复了。当时扬州大学教授、书法家魏之祯曾试砚开怀,搦管挥笔,留下短词一厥:“漆砂砚,久驰名,多年坠传,今重继,文房宝,面貌新,泼墨毫,惬人意。”说的贴切而有情趣。为了证实漆砂砚使用性能,由江苏省国画院亚明、魏紫熙著名画家,先后出国和到祖国著名山水风景名胜画画收集素材,带这漆砂砚实地应用,使用后反映很好。而当时漆砂砚代表性人物就是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如柏先生为首的技艺人员。
赵如柏先生,1939年8月出生在江苏洪泽,1956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96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三十多年来,创作出数十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精品和珍品。
二、创新的点螺楠木漆砂砚。
现扬州漆砂砚多与点螺工艺和楠木雕刻相结合,为扬州名贵漆器产品之一。重新问世的漆砂砚,兼有端砚和歙砚的长处和扬州漆器的特色,坚而不顽,细而不滑,入水不沉,坠地不损,装饰精美,是书画家钟爱的文房四宝之魁,又不失为精巧雅致的案头漆玩。
漆砂砚的制作工艺,主要选用了中国优质大漆和细目金刚砂以及高凝土、清灰色等材料,按照严格的配比调制成糊状,多次反复髹涂在木坯的砚池上,经干燥打磨整治而成。漆砂砚具有资质滋润,坚而不玩,细而不滑,发墨快而不伤毫的特点,可与端、歙砚媲美。它还具有入水不沉,不吸水,宿墨不冻,不易破损,质地轻盈坚固、便于携带、磨墨细腻等优越性,又具备了造型生动多变、不受材料的限制,并与点螺、平磨螺钿、雕漆、各种镶嵌、彩绘等工艺相结合,装饰雅致多彩的特色,成为美观的漆器艺术欣赏品和高品味的文化实用品。
点螺木雕漆砂砚可谓是将扬州工艺“三绝”集于一身,作品本身兼具欣赏和实用功能,实为难求之器,堪称为传世之宝。
三、国礼《醉翁亭》的艺术价值。
漆砂砚恢复之后,赵如柏大师领衔制作了一批精良的作品,在社会上享受较高的声誉,作为国礼的点螺楠木雕《醉翁亭》漆砂砚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件。该作品由著名高级设计师许从慎设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如柏等精心制作而成。它融点螺、楠木雕、漆砂砚三大著名工艺于一体,成为“扬州三绝”。本砚身取西汉古金丝楠木为胎,木质细腻,纹理精美,色泽古雅。具有永不开裂,永不变型的优良特点。
本作品取材于宋代散文大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砚身砚盖以醉翁亭和虬枝苍劲的古树为主体,反映了依山傍水、典径幽深、泉水淙淙的画面以及作者醉情于祖国山川之美的真实情感。在设计上需要将砚身和砚盖综合考虑,有机的联系。很多时候设计师在设计时多采用连续性的一个题材或者是一个题材的不同设计模式,很少有完全脱节的砚身和砚盖出现。因此,与其他漆器作品设计的最大不同之处便是漆砂砚的设计需要的是一个作品两种设计,而且这两个设计之间必须存在某些关联性的因素,且必须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对设计者提出的要求较高。
木雕制作工艺施以浮雕、圆雕、透雕,技法娴熟、灵巧、刀法玲珑剔透。其艺术构思之巧,技艺之高超,令人叫绝,回味无穷。
砚池采用中国生漆,金刚砂等天然材料精心制成。其特点是滋润坚固,细而不滑、耐磨发墨、掭不伤豪,宿墨不干、入冬不冻,入水不沉、携带方便,可与端歙名砚相媲美。
砚盒采用中国独有的扬州点螺装饰工艺,选用优质珍珠贝、夜光螺等名贵材料按画面要求加工成薄如蝉翼,小似针尖,细若游丝的螺片,点嵌在光亮如镜的黑漆画面上,构成一幅随光变幻,瑰丽多彩的画面,与砚身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美的享受。
“漆砂砚”的杰出之作及意义
此外,赵如柏大师领衔制作的其他数十件重点作品,参加各种展览并获奖,在国内外取得了很高的声誉。1986年研制成功的点螺古楠木雕《泰山揽胜》大型漆砂砚,该砚取材于汉代金丝楠木雕为胎,取景于壮丽的泰山风光,诗书画结合。此砚于1987年赴日本展出后,被日本收藏家高价珍藏;点螺楠木漆砂砚《大涤草堂》,1987年被轻工业部征为工艺美术珍品,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点螺楠木雕漆砂砚的生产制作,体现了扬州漆艺大师们的精湛技艺和智慧才华。它的恢复和发展是个创举,增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扬州精湛工艺更加发扬光大。
参考书目:
【1】张燕.扬州漆器史.[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10月
作者简介:
吴慧(1986年出生)扬州漆器厂有限责任公司点螺技艺制作人员助理工艺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