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背景下玉雕艺术传承与发展

[日期:2019-09-26]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玉不琢不成器”,中国玉雕以技艺精湛闻名于世界,被世人推崇为“东方艺术”。每一个玉雕都具有唯一性,是不可复制的、不可替代的工艺美术品,历经成千上万玉雕师无数次地精打细磨、精雕细琢,才逐渐形成拥有独特工艺技法和理念的中国玉雕艺术。扬州作为玉雕艺术的代发源地,不仅继承了远古精湛的传统技艺,也融合了现代创新元素。但总的来说,玉雕事业的发展是缓慢的,其主要原因在于:“本末倒置”,过于重视材料选择与工艺的繁杂,过于侧重玉器的寓意而没有结合时代背景,将切实的寓意展现出来;“换汤不换药”,缺乏创新,没有在大量的模仿中进步;“高精尖”玉雕师的匮乏,玉雕师职业素质良莠不齐,两极化严重。新时代背景下,玉雕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因立足于:“三管齐下”,选料、工艺、设计理念不偏不倚,相辅相成;“古为今用”,在学习古法的同时,添加符合新时代背景的现代元素;“内涵与气息并重”,既要注重玉器的寓意内含,也要重视玉器整体的时代气息;“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老一辈成功的玉雕艺术家要做好玉雕工艺的传承、教授,尽职尽责地培养高品质、高素质的玉雕师。


  【关键字】玉雕;新时代;传承;发展


  【Abstract】"Jade does not become an instrument",Chinese jade carving is famous in the world for its exquisite skills,and is praised as"Oriental Art"by the world.Each jade carving is unique,can not be copied,irreplaceable arts and crafts,after thousands of jade sculptors countless times careful grinding,careful carving,gradually formed with unique techniques and ideas of Chinese jade carving art.Yangzhou,as the birthplace of jade carving art,not only inherits the exquisite traditional skills of ancient times,but also merges the elements of modern innovation.But on the whole,the development of jade carving is slow,the main reason is:"putting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paying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choice of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Complex,too focused on the moral of jade without combining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will show the actual moral;"change the soup without changing medicine",lack of innovation,did not make progress in a large number of imitation;the lack of"high-precision"jade sculptors,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jade sculptors is intermingled,and the polarization is seriou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jade carving technology is based on:"three-pronged",material selection,process,design concept is impartial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Ancient for the present",while learning the ancient law,add modern elements in line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both connotation and breath",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lication of jade,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whole time of jade.


  【Keywords】Jade carving;New era;inheritance;Development;


  前言


  玉雕艺的术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它的发展不仅与玉雕艺术家息息相关,还与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鉴赏家、主导文化密切相关[]。玉器不再是单纯的挂饰、摆件,而是被赋予了更多人文意义,在我国传统文化与盛行的礼法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或是政治、宗教、地位、权势、价值等的代表,可以说玉器是神秘的、难以定论的。相较于至今尚存的玉雕作品,那些凝聚在作品中的玉雕技法、设计理念、人文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发展和继承[]。玉雕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的一部分,却在新时代的夹缝中艰苦发展着。新时代背景下,玉雕艺术也将面临全新的挑战与机遇,为玉雕古法添加时代元素,为寓意增加时代气息,为传承注入新鲜血液,是现阶段发展和传承玉雕艺术不可缺少的步骤。


  一、玉雕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玉在我国具有千年的历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丰富多彩地展现玉的自然美,也隐秘含蓄地表达了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中国玉雕师是了不起的存在,杨伯达先生曾在《中国古代玉器面面观》中这样评价我国玉器匠人“世界上唯有中国人把玉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且不断发扬光大。人们把玉的自然特性道德化,使它在政治、宗教、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扮演特殊角色,发挥着其他艺术品不能取代的作用,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和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早在《诗经》中提到玉雕工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国古代玉雕师用智慧和汗水将材料、技法、人文内涵以及艺术表达形式凝聚成为一件件令人叹为观止的玉雕艺术品,可以说如今独具一格的中国玉雕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近八千年历朝历代匠人的洗礼[]。


  二、玉雕艺术的发展现状


  1840年之后,受到国家环境的影响,玉雕艺术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发展受阻,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随着国家环境的稳定、经济政策的支持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次推动着玉雕事业的缓慢前行。


  直到2007年,我国玉雕事业迎来了发展“黄金期”,迎合市场需求,多校综合培养玉雕人才,但好景不长,在2012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玉器事业发展在市场、社会等多因素的影响下,发展渐缓,甚至处于停滞阶段,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搁浅,导致目前玉雕师仍然以民间艺术家为主,可以说人才匮乏问题,亟待解决。与此同时玉雕艺术的发展水平也变得参差不齐,市面上高价值的玉器,多体现在材料优质,但是就玉雕工艺、文化内涵、设计理念等,并不完善,是以现代精品玉器鲜少。


  三、玉雕艺术发展的阻碍因素


  事物的发展遵循普遍性、规律性,无法适应时代变迁的事物就将面临社会的严苛的淘汰,年轻玉雕师受到玉雕工艺浅薄、设计灵感枯竭、无人指导等困难,导致玉雕艺术发展的重担仍然停留在老一辈玉雕艺术家身上。


  (一)“本末倒置”


  玉雕师在进行玉器雕琢时过于重视材料选择与工艺的繁杂,错误地认为,“繁杂”即“价值”,或者将设计放置一旁,一味地追求玉石材料,“非好料,不动刀”。这并不是现代人的通病,早在晚清时期,这种弊端就暴露出来了,玉雕师醉心于追求精美、奢靡的玉石,繁杂多变的雕琢技法,以求“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想要通过“以稀为贵”体现自身的职业价值。


  一件合格的玉器,要讲究“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一般玉雕师会借助玉器的形态、尺度、纹饰、颜色等暗示作为时代主流的文化内涵,可以是伦理纲常,可以是美好愿景等。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一些寓意就显得“格格不入”。现代玉器过于注重寓意,模仿古法,赋予玉器传统的、封建的、文化内涵,脱离了现实的时代背景,这就造成,无论玉器的生产和制作多么成功,都难以被世人接受。


  玉雕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之一,它不仅要考究材料的材质,还要结合材料自身特性衍生设计灵感,尽可能完整的展现玉石的自然美以及玉雕师的设计理念、玉雕工艺。


  (二)“换汤不换药”


  现阶段,玉雕师的学习方式多为“师承”,通过“拜师学艺”,学习师傅的玉雕技法,师傅多为民间老艺术家,在徒弟进门后接受的理论知识并非现代化玉雕知识,而是传统的玉雕观念[]。在观念塑形后,师傅展开玉雕工艺的教学,教学内容自然是某一派最为传统的玉雕古法,以“形”、“神”达到传统玉雕艺术“惟妙惟肖”的境界作为评判“出师”的标准。但是传统玉雕题材固定,艺术表现固式化使得,师承一派的玉雕师,在雕琢相同题材的玉器作品时,不管是表现形态还是玉雕工艺都如出一辙,缺乏创新,唯一的区别就在于玉石的材料改变了,导致“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师承”学习的是玉雕基本功,但是不能被固式观念所限制,要在模仿中创新,因循守旧不可取。


  (三)“高精尖”玉雕师的匮乏


  玉雕师职业素质良莠不齐,两极化严重。“师承”的教学模式对土地的要求不高,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非“骨骼精奇”者不要,而是有求学意愿,不论出身均可拜师。只就导致一些文化素养不高,但潜心玉雕事业的学徒进入“师门”,再加上师傅固式观念的灌输,使得徒弟保守、传统,恪守传承,不愿意接受玉雕新理念、新技法。这一现象早期也许不明显,但后期徒弟出师后,教导出来的学生也是如此,循环往复,导致玉雕艺术只有传统的传承而没有发展。尽管部分玉雕企业联合职业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以培养高素质玉雕师,但仅限于部分地区、部分院校,并没有大范围推行。此外院校教师仅有丰富的现代玉雕理论缺乏实践,难以指导因缺乏理论而实践丰富的学徒,造成理论与实践分割,出现认知的“不伦不类”。


  四、玉雕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玉雕艺术作为文化瑰宝,不仅要传承也要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玉雕艺术的发展无法脱离时代而独立存在,这就要求玉雕师在玉雕生产和创造过程中在玉雕古法中添加现代元素,为吉祥寓意中增加符合时代发展的生活气息,最重要的是建立院校、专业,培养高素质的玉雕师,为玉雕艺术的传承增添新的助力。


  (一)为玉雕古法添加时代元素


  所谓的创新即在原有的传统玉雕技法上勇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可以是在古法基础上添加现代雕琢工艺,或者改良古法,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造符合时代的玉器。玉雕也不例外,只要设计合理,材料合适,玉雕师就可以将将玉石的自然美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既能让鉴赏者感受到玉雕师的设计理念,又能让人体味到雕琢工艺的精湛。此外,科技早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当下较为热门的3D打印技术,玉雕师可以结合该技术,将高重复性的雕琢步骤借助3D打印来完成,尽可能的解放自己的双手[]。


  T.S.艾略特曾说过,传统理应像时间一样,它是运动的,而非静止的,被人为地赋予价值。传统艺术也是如此,每一个新作品的出现,每一个新潮流的问世,和既往相比都会有所变化,但是却有不脱离传统本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算是一种“反传统”,在传统上创新并发展。


  (二)为寓意增加时代气息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非是过时的理论,符合时代走向的艺术往往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艺术[]。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理念,审美感知,情感需求等都在发生变化,玉雕艺术不能一个寓意走到“黑”,玉雕师需要适时地为自己的玉雕作品增添当下的生活气息,要让鉴赏者能够与你产生共鸣,感同身受。


  例如知名玉雕大师林国华的玉雕作品《民以食为天》,方志杰的《梦》等一系列作品,都结合了时代背景,紧扣时代发展主题,这就是比较成功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完美碰撞。


  (三)为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师承”的弊端是学生文化素质偏低,两极分化严重,优秀者极为优秀,其他均为普通[]。当前,部分追求卓越、突破的玉雕师主动前往专业的院校学习现代雕刻知识、现代设计理念、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甚至是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电脑绘图进行玉器设计等都是切实可取的。


  但上述方式仅限于部分资源优厚的玉雕师,仍然无法改变大部分玉雕师素质低下的现状[]。因此建立适宜的人才培养体制十分必要。“师傅”可以学习现代玉雕理论,待自己理解透彻后,传授给“徒弟”;也可联合企业建立“学徒制”,让学徒边学边做,切实地将现代理论与传统玉雕工艺相结合[]。


  玉雕作为传统艺术,流传至今,备受人们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它独特的价值、魅力,还有玉雕师赋予玉器的灵魂。当传统遇上新时代,它的前进必然充斥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秉持“适者生存”的道理,作为玉雕师的我们,需要时常思考,在当下的文化和时代背景下,如何发展玉雕艺术,才能继续前行,才能不被世人遗忘。


  参考文献


  []朱顺青.试论玉雕艺术的传统内涵与当代价值[J].天工,2019(5):28-29.


  []王俊懿.玉雕艺术的传统内涵与当代价值[J].人民论坛,2016(24):34-35.


  []杨伯达.中国古代玉器面面观[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2):32-48.


  []任永辉.玉雕艺术的内涵和当代价值探析[J].名家名作,2017(2):119-119.


  []刘鹏飞.中国玉雕艺术流派及现状分析[J].品牌研究,2015(3):98-99.


  []马晓萌.论现代工业技术发展对传统玉雕行业的影响——以3D打印技术为例[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2).


  []白华丽.现代玉雕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创新发展思路——以莆田玉雕产业为例[J].时代报告,2019(1):224-225.


  []景辰.浅谈现代学徒制教学研究——以玉雕专业为例[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2(02):58-62.


  []朱晓宁.浅谈玉雕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J].广东教育:职教,2017:112.


  []王慧卉.国内玉雕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分析--以惠安玉雕为例[J].中国包装工业,2015(6).


  作者简介:


  邵峰,扬州云承玉雕珠宝有限公司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