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长河中刺绣图案的变化

[日期:2019-09-29] 来源:本站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本站
       

【内容摘要】中华上下五千年,刺绣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在中华文化遗产中刺绣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涵盖了当时时代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知识,,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而随着历史发展及演变,刺绣的图案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本文重在于分析各个时代文化思想的变化对刺绣图案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历史悠久各个时期发展变化


  一、刺绣


  刺绣,是用绣针引线,将设计好的花纹通过一定的针法绣制在纺织品上,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在古时,人们崇尚图腾或者文身,而刺绣则是古人这种崇拜的外在表现。


  二、刺绣图案的演变


  (一)夏商周时期


  夏商时期是一个崇尚鬼神,信奉迷信的时代,当时的手工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有专门的缝纫工业。受宗教因素影响,当时流行素衣朱绣,刺绣图案简单,线条较流畅但制作粗糙,主要的刺绣针法是“锁绣”,刺绣图案带有一定的神权色彩,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西周时期,刺绣开始运用色彩,但在当时强调礼治社会的时代,只有王公贵族才能穿刺绣的服饰,工艺制作的样式都有一定的规格,体现了明显的阶级差别。


  (二)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是一个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有着长足发展的时期,铁器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则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这时期,刺绣工艺日渐成熟,刺绣日用品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针法以“辫绣”为主,局部间以平绣。图案色彩对比强烈,采用刚柔曲直的线条,色调和谐又统一。所绣的题材主要是龙凤虎,结构严谨,有明确的几何布局,造型夸张,颇具神情。而屈原所开创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当时的刺绣艺术上有一定体现:龙、凤图案经过夸张的变形,运用花草纹、鸟纹、兽纹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写实与抽象结合,刺绣形象细长清晰,留白较多,整个画面有着强烈的韵律感。


  (三)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从秦到汉,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公共方面都极为强盛。两汉时期,朝廷设有东、西织室织作服饰供寺庙祭祀,民间也出现了专业的刺绣艺人。刺绣题材更加丰富,针法上出现了新的针法“纳绣”,矿物染料的发掘和植物染料的使用进一步扩大了色线的线谱。不仅如此,还出现了有代表性的刺绣纹饰—“信期绣”“长寿绣”和“乘云绣”,图案像飞舞的灵鸟,肆意舒展,畅游天地,延承了先秦刺绣的浪漫主义色彩。另外树木、人物、金钟花、山峦、卷草等图案也常见于两汉刺绣中,由此可见次序图案逐渐由形变纹样转向了写实纹样。


  (四)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佛教盛行,社会上有崇尚刺绣服饰的风气。国主尚佛,上行下效,百姓皆信奉。在这种情况下,关于佛幡、佛像织物的刺绣数量显著增多,出现了“悬彩幡盖,亦有万计”的局面。丝绸之路的兴盛带来了大规模外来文化,刺绣图案题材丰富多变,刺绣技艺精湛,兼具装饰性、观赏性和艺术性。


  (五)唐朝


  唐代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时代,是刺绣艺术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刺绣的针法由“辫绣”发展为擞和针、盘金针、抢针、打点绣、平金针等,刺绣题材结合了外来民族的风格,有花草、鸟禽搭配而成的图案,也有连珠纹、宝相花纹、晕绷纹等寓意吉祥富贵的图案。加上各种平绣法的结合使用,更能细致的绣制物象的纹理、质感,运用丝线的深浅变化,绣制画面色彩富丽,有浓厚的装饰效果。而唐代将绣制佛像转为模仿名人书画的画绣也为宋代书画刺绣艺术奠定了基础。


  (六)宋代


  宋代是刺绣发展到高峰的时期,“设色精妙,光彩射目”说明宋代刺绣技法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此时期,文人画兴起,理学的出现,“画绣”初步形成并趋稳定,不仅数量增多,刺绣也从单一的实用性到装饰性、观赏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纯审美艺术绣。绣法精巧细腻,题材也结合了绘画作品和书法作品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风格,运用针法的不同,表现出原画作的笔墨线条、色彩浓淡和气韵风神等,形成独特的观赏性绣品。


  (七)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刺绣发展的鼎盛时期,有着南绣、北绣之分。北绣以宫廷绣最为突出,注重装饰性强;而南派受“吴门画派”的影响,刺绣风格展现出“精致、淡雅、细腻、清新”的格调。明代刺绣以洒线绣最为新颖突出,图案多为几何纹。清代刺绣的主要题材以花鸟、走兽、人物、风景为主,兼及戏剧故事、历史传说、吉祥图案等,包罗万象。宫廷御用的刺绣品,有着明显的阶级等级区别:文官官服绣禽类,武官官服绣兽类,帝后服饰则极尽奢华富丽,所用色线多样,针法丰富,并配以珍珠、玛瑙、珊瑚等。晚清时期出现的水墨绣和三蓝绣也为当时人们所喜爱。


  三、总结


  经过历史的滚滚浪潮,刺绣经历数千年演变至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每个时代思想文化的不同都给刺绣带来新的变化,刺绣布料的演变,针法的创新,色线的拓展,图案的创造,刺绣不断的融入各个朝代的特色与艺术风格,形成了不同的刺绣内涵,也浓缩着各个朝代更迭的历史。


  参考文献:


  [1]高春明《中华元素图典》,商务印书馆


  [2]宋长宝徐建龙张伟陈清华《传承与发展中的苏绣:以“苏绣之乡”镇湖为例》,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10月


  作者简介:


  姚梦琪,1992年生于刺绣之乡镇湖,自幼喜爱刺绣,潜心刻苦钻研刺绣技法,擅长风景、动物、花卉等题材的绣制。毕业后师从陈英华老师,多次参与故宫博物院刺绣复制工作。历年来《听琴图》《朝气蓬勃》《婴戏图》等诸多作品荣获省级奖项。


回到顶部